藍星亮
摘要:目的 探析院前急救護理對急性腦卒中救治時間及治療效果的影響。方法 遵循隨機信封法將31例急性腦卒中患者分為對比組(n=15,常規院前護理)與院前組(n=16,院前急救護理),均于2019.1至2021.6以來經本院接治入院,對兩組救治時間與救治效果展開對比。結果 與對比組相比,院前組院前急救時間、院內急救時間、入住科室時間均較短,P<0.05;且并發癥發生率(12.50%)低于對比組(60.00%),P<0.05結論 院前急救護理能縮短急性腦卒中救治時間,減少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而提升治療效果,建議參考。
關鍵詞:救治時間;院前急救;腦卒中;軀體障礙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2--01
急性腦卒中是內科中較為嚴重的急性病癥之一,主要是指患者腦部血液循環障礙導致腦組織損傷,多在中老年人群中發病。隨著現下國內糖尿病、高血壓等患病人數持續上升,加之人們不良飲食習性、脾性易怒暴躁等諸多原因導致腦卒中發病幾率持續攀升。腦卒中發病驟然,若未及時進行救治,患者可能會由于腦組織循環異常而出現壞死狀況,諸多患者經過治療后仍存在一定肢體功能障礙,對其生活治療構成較大影響。?該病極易復發,每復發一次,臨床病癥便會加重一次,患者通常在院外,無法得到有效及時的治療,而急性腦卒中患者的最佳治療時期為發病后6h,院前急救措施是確保急性腦卒中患者反應期治療的關鍵,迅速、高效的展開院前急救護理對減少患者病殘率與死亡率有重要意義。基于此本文現作以下研究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取31例急性腦卒中患者,均于2019.1至2021.6以來經本院接治入院,以隨機信封法將其分為對比組(n=15)與院前組(n=16),均經倫理委員審核批準[批號:2019年審(22)號],對比組男女比例為8:7,年齡34~86歲,均數(53.46±5.28)歲,院前組男女比例為9:7,年齡35~85歲,均數(53.52±5.36)歲,兩組臨床資料完整且基本一致,同時患者家屬均知曉本研究并參與,P>0.05。
入組標準:均符合《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中腦卒中診斷標準;無其他臟器器官疾病;無精神障礙或認知功能不全。
剔除標準:基本信息不全者;既往存在癲癇發作史者;精神異常或語言障礙者;同時參與多個研究者;家屬不配合或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對比組實施常規院前護理,即到達現場后輔助患者選取仰臥位,抬高頭部至20°~30°左右,觀察其血氧飽和度與心電圖,同時迅速檢測血糖水平,通過面罩或雙腔鼻導管予以患者氧氣吸入;快速建議靜脈通路,經肘靜脈穿刺予以生理鹽水,若患者顱內壓上升予以甘露醇采取治療,必要時給予氣管插管與心肺復蘇,及時告知急救中心開放綠色通道。
院前組實施院前急救護理,步驟如下:1.急救中心接到急救電話后仔細向患者家屬或陪同人員詢問患者病情情況與既往病史,并即刻告知120急救車進入現場,按照患者病情情況初步確定為腦卒中后,通過電話指導家屬或陪同人員進行初步急救,指導患者暫停一切活動,采取平臥位并將頭向一側偏放,將衣扣松解,確保呼吸道通順,穩定患者情緒,等候急救車的到來。2.醫護人員進入現場后,立即測量患者血糖、心率、呼吸、血壓等基礎生命指征,檢查患者有無感覺與肌力改變、昏迷及語言喪失等,初步評估患者病情變化,進一步初步確定腦卒中,避免反復搬動患者,查看患者有無顱內壓升高與嚴重的潛在疾病,隨后初步做對癥處理,在急救期間嚴密查看患者基礎生命指征。3.針對出現昏迷的患者即刻松解衣扣,將頭偏向一側,若患者口鼻處有較多分泌物則給予吸痰,必要時給予氣管內插管,給予面罩或鼻塞氧氣吸入。4.若患者血壓水平較高時給予藥物干預,確保血壓水平維持在90~160mmHg之間,合并伴有糖尿病患者采用生理鹽水或將胰島素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注,胰島素劑量按照血糖水平適當調整;合并高血壓患者為確保腦血流量的穩定性,若血壓處于105~180mmHg之間則暫不進行降壓處理。5.建立靜脈通路,穿刺時盡量避開活動關節,盡量選取健側肢體實施穿刺,對于顱內壓上升的患者給予甘露醇滴注,合并煩躁不安、抽搐的患者給予安定滴注,密切查看患者基礎生命指征。6.經對癥處理患者生命指征穩定后實施轉運,轉運前與接診科室取得聯系做好相應院內急救準備,搬運患者時將其頭頸部妥善固定,搬運時動作平穩緩慢,避免路途顛簸而加重患者病情,入院后開通綠色通道,盡早診斷與治療。
1.3 觀察指標
(1)通過兩組院前急救時間、院內急救時間及入住科室時間等評估救治時間。
(2)通過兩組腦疝、呼吸道梗阻、神經功能后遺癥及死亡等并發癥情況評估兩組治療效果。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X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救治時間比較
院前組院前急救時間、院內急救時間及入住科室時間均較短,P<0.05。見表1:
2.2 兩組救治效果比較
院前組并發癥發生率(12.50%)低于對比組(60.00%),P<0.05。見表2:
3 討論
腦卒中患者治療時間窗為發病后6h,從發病至接受救治的時間間隔越短救治效果越佳,病殘率與預后死亡率越低,為此,高效、及時的急救措施是提升患者預后效果的重要措施。
近些年,隨著臨床對院前急救護理的深入探析,常規院前護理已難以滿足臨床護理需求,而院前急救護理能縮短患者救治時間,改善預后結局,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安全性較高。文章研究顯示:院前組院前急救時間、院內急救時間及入住科室時間均較短,P<0.05;且并發癥發生率較低,P<0.05。表明院前急救護理能顯著縮短患者救治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減少患者死亡幾率,確保其身心安全,為預后恢復奠定基礎。本文應用的院前急救護理主要是在現場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開放氣道、給予吸氧吸痰等處理、建立靜脈通路、予以甘露醇使顱內壓下降等急救措施,密切監測患者各項生命指征,將血壓控制在合理水平,待其生命指征穩定后再進行轉運,轉運過程中時刻關注患者體位變化,避免不當體位導致患者誤吸嘔吐物,并依據患者自身狀況做好應急處理,其次,轉運過程中提前與急救科室取得聯系做好相應院內急救準備,開放綠色通道,使患者入院后及時接受診斷與治療。同時對相應醫護人員展開相應培訓,提升相應人員操作技能與職業素養,為患者有效及時的救治提供保障,急救過程中每個環節均有重要意義,相應醫護人員應按照流程規范進行,并在最短時間內進行,能有效控制病情進展,減少救治時間與死亡幾率,改善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急性腦卒中患者應用院前急救護理能減少救治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情況與死亡風險,進而提升治療效果,改善預后,值得推崇。
參考文獻:
[1]吳敏,溫春苗.突發腦卒中疾病相關癥狀早期識別與院前急救延遲的相關性分析及干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19):37-39.
[2]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3]金學敏.院內救治流程優化下綜合護理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14):2668-2670.
[4]郎大夫,柳發有,田永燦.院內一體化急救模式對腦卒中急診救治效果的影響[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21,16(3):227-230.[5]王春英,張穎.腦卒中急診快捷護理流程對患者急救效率、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11):2046-2049.
[5]李婷,涂仁娜.綠色通道前驅激活模式在腦卒中急救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19):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