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濤,王 凡,趙 濤,陳軍民,常麗娟
(陜西省長武縣果業服務中心 713600)
蘋果樹腐爛病又稱臭皮病、串皮病、爛皮病,是我國蘋果主產區危害最為嚴重的病害,也是一種蘋果樹毀滅性的病害,世界上60%以上的蘋果樹毀園,都是因為腐爛病造成的。腐爛病主要危害蘋果樹的枝干,有潰瘍型和枯枝型2種癥狀。蘋果樹腐爛病的發生對蘋果園的產量和品質造成了嚴重影響,2021年春季渭北地區陜西省長武縣枯枝型腐爛病發病尤為嚴重,60%的以上的果園果臺副梢普遍發生枯枝型腐爛,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樹體養分供應不均衡,果樹修剪不合理,樹體負載量過大,不良氣候條件對樹體造成凍傷等,以及果農對腐爛病發病規律認識不足,防治不力造成的。生產中應注重農業防治措施,同時加強化學防治,綜合運用化學農藥和生物制劑農藥全面有效地防治蘋果樹腐爛病。
1.1 癥狀 潰瘍型:冬季和春季發病初期病部一般為紅褐色,呈水漬狀,略微隆起,病組織腐爛松軟,按之下陷,病部組織呈橢圓形或長圓形,流出黃褐色或紅褐色的汁液,用手撕開有酒糟味,病部組織爛透皮層后可深達木質部,發病后期下陷、干縮,病部組織上出現小黑點(分生孢子器),當潮濕時,會從小黑點中涌出一條橘黃色卷曲的絲狀物。
枯枝型:春季一般多發生于蘋果樹的小枝、干樁、果臺等部位,病部組織不隆起,無水漬狀病疤,病部組織迅速失水后干枯,造成病枝枯死,后期病枝上亦生出許多黑色小點。
病果型:果實受害后,一般會出現圓形或不規則形的暗紅褐色病斑,有輪紋,邊緣較清晰,病斑組織松軟,呈軟腐狀,略帶有酒糟味,病斑中部常會出現明顯的小黑點。
1.2 發生規律 蘋果樹腐爛病是寄生性較弱的病原真菌,病菌具有潛伏侵染的特性,病菌孢子靠風雨分散、傳播,當組織死亡衰弱或造成傷口后侵染,腐爛病菌能趁勢而入的傷口有:凍傷、機械傷口、蟲傷、修剪傷等,暖冬時日灼傷和凍害也是病菌侵入的重要部位,另外干樁、枯枝、死芽等死亡皮層組織也是腐爛病菌侵入部位,病菌侵染后,會分泌毒素,殺死周圍細胞,腐爛病菌迅速蔓延和擴展。衰弱的樹勢是腐爛病發病的首要條件,有機肥使用量不足、負載過量、粗放型管理等造成樹勢衰弱的因素,都可引起腐爛病的大面積發生,甚至毀園。腐爛病一般從夏季開始侵染,先侵入新形成的落皮層,經過夏侵染、秋潛伏、冬發生、春爛皮,到第2年春季是一個發病周期。
2.1 樹勢衰弱 樹勢強弱與腐爛病的發生幾率有著密切的關系,樹勢衰弱的蘋果園極易感染腐爛病,樹勢強的蘋果園相對來說腐爛病較少。蘋果樹老化嚴重、樹齡偏大,病蟲害防控不到位、病蟲害嚴重,負載不合理、留果量大,管理粗放、郁閉嚴重、通風透光差的果園,樹勢普遍減弱,抵御病害能力降低,腐爛病嚴重。2020年我縣遭受嚴重的花期凍害,部分果園沒有產量,果農疏于管理,造成樹勢衰弱,發病較重;沒有發生凍害的果園,果農普遍留果量較大,加之施肥不合理、果園郁閉造成樹勢減弱,果樹腐爛病較重。
2.2 氣候因素 不穩定的氣候也是誘發蘋果園腐爛病因素之一,去年初冬降雪過早,氣溫猛然下降,部分果園枝條,尤其是受傷未愈的果臺有受凍情況,凍害導致腐爛病菌侵入流行,進入冬季后,氣溫又普遍偏高,果樹沒有徹底休眠,冬季枝干日灼引起今年春季腐爛病發病嚴重。
2.3 土壤惡化 土壤有機質含量的高低決定著樹體的健壯程度,決定著能否生產出優質的果品,更決定著樹體抵御病害的能力。因此土壤有機質含量不足,以及氮、磷、鉀施用比例不合適,土壤惡化,容易造成腐爛病發病較重。據調查,果園有機質3%以上的蘋果園很少有腐爛病的發生,有機質含量在1%以下的果園發病較多,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的果園,腐爛病發生機率明顯低,土壤有機質低的果園,腐爛病發生機率明顯高。而我縣蘋果園有機肥、農家肥施入量嚴重不足,多數果農沒有施用有機肥的作務習慣,施肥比例也不合理,果園有機質普遍低于1%,加之生產中大部分果園氮肥施用量偏高,鉀肥施用不足,中微量元素肥幾乎不施。
2.4 修剪不當 修剪過大、過多,對樹體創傷嚴重的果園,容易引起腐爛病的發生。去年降雨量大,加之果農偏重于施用氮肥,蘋果樹冒條嚴重,多數果農在夏管時沒有采取拿枝、拉枝、捋枝的辦法處理這些枝條,而是在冬剪時全部予以疏除,加之修剪過程中消毒不嚴格,造傷多,病菌交叉感染,傷口保護不及時,造成發病嚴重。修剪時對剪口、鋸口保護不當,修剪工具消毒不嚴格的果園,發病率較高,反之對修剪工具進行了嚴格消毒,使用封剪油或愈合劑對剪、鋸口進行了涂抹處理的蘋果園的發病率很低。加之去年果實采收后,遭遇連續降雨,致使清園噴藥時間延誤,果實采收果臺副梢造成傷口后,沒有及時噴藥保護,造成果臺副梢今春普遍發生枯枝型腐爛,這是今年枯枝型腐爛病發生較重的最主要原因。
2.5 人為因素 果農不明白腐爛病的發病規律,不清楚腐爛病的發病條件,缺乏科學有效的防治措施,注重治而輕視防,這也是蘋果樹腐爛病普遍發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大多數果農是只注重刮治,不注重預防保護,沒有做好病菌侵染期的樹體防護和預防。
3.1.1 增強樹勢 增強樹勢是防治腐爛病的最根本措施,通過科學的管理、精細化的作務等農業措施,增強和保持健壯的樹勢,防治蘋果園腐爛病的發生。
3.1.2 改良土壤 在土肥管理中,要增加有機肥和磷、鉀肥的施用量,防止氮肥過量使用,積極推廣果園種草技術,行間種植黑麥草、長柔毛豌豆等,不斷培育綠肥,提倡每生產50 kg蘋果施入50 kg有機肥,以達到“斤果斤肥”的目的,不斷提升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培肥地力,促進根系發育。8-10月應進行葉面噴肥,補充樹體生長所需營養,保持樹體健康,增強蘋果樹抗病、抗逆性,降低腐爛病的發病幾率。
3.1.3 合理負載 在生產中要嚴格根據樹勢、樹齡,合理留果,科學疏花疏果,根據樹勢、樹齡合理留果,科學定產,防止留果量過大,營養消耗過度,形成大小年,導致樹體衰弱。實踐證明,負載嚴重不合理的蘋果園,極易造成樹體衰弱,樹體抗病性降低,腐爛病發生幾率大增。
3.1.4 加強管理 在管理中,要謹慎使用環剝、環切等技術手段,冬季修剪時要避免大砍大伐,防止造傷過多、修剪過重,而造成樹勢衰弱。要改變果園管理觀念,我縣果農只重視冬季修剪,不注重夏季管理,在生長季節要多采用拉枝、捋枝、摘心、扭梢等技術,防止枝條徒長,促進樹體成花。
3.1.5 涂白防凍 冬季對蘋果樹進行涂白,可達到防凍、消滅菌源、降低病蟲害的目的,還可防止枝干日灼,減輕蘋果園腐爛病的發生幾率。可用生石灰2份、石硫合劑原液0.5份、食鹽0.5份、水10份、加入少量動物油增加黏合度,制成涂白劑進行涂干保護,涂白時要將主干1.8 m以下和大主枝50 cm以內全部涂白。
3.1.6 控好病蟲 在生產中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控工作,天旱重防蟲,雨多重防病,要有效防治銹病、早期落葉病和葉螨、金紋細蛾等各種食葉害蟲,避免因葉片受損、導致葉片早落,光合作用減弱,造成養分不足,樹體衰弱。采果、修剪后要及時開展清園工作、徹底清除園中病蟲枝、枯枝、落葉,并集中燒毀,消滅菌源。
3.1.7 護好傷口 在冬季修剪時,要對修剪時造成的傷口及時涂抹愈合劑或封剪油封口,保護傷口,減少水分散失,促進傷口愈合,防止腐爛病菌的侵染。修剪時還要注意對刀、剪、鋸等工具的嚴格消毒,防止病菌傳播,造成交叉感染。
3.1.8 橋接、腳接 腐爛病疤刮治后,無法愈合的較大病疤,可以進行橋接或腳接,促進養分和水分輸送,以便迅速恢復樹勢。
3.2 刮治病疤 腐爛病疤要及時刮除病部組織,并進行涂藥防治,將刮治時間提前到采果后至落葉前,應勤檢查,及時發現,及時刮治。刮治時要徹底刮凈病部組織,及時在刮好的病疤周圍涂抹43%戊唑醇300倍液+等量“伴寶”,或烯唑醇(人工樹皮)等藥劑,1月后再涂抹1次,以利于病疤愈合,恢復樹勢。
3.3 涂干防治 一是每年冬季將果園修剪枝和病殘枝粉碎利用,集中覆蓋噴藥,壓低菌源量。二是萌芽前全樹噴43%戊唑醇懸浮劑1 000倍液。三是每年春季和夏季要及時刮除老翹皮,消滅潛伏的病原菌,并用20倍的辛菌胺或200倍的丙環唑涂干。四是幼果期對樹干噴淋噻霉酮系列藥劑,防止病菌入侵。五是每年6-8月用43%戊唑醇懸浮劑300~500倍或10%苯醚甲環唑150~200倍液涂干2次,每隔10 d涂1次。另外菌毒清、菌立滅、石硫合劑、施納寧等對防治蘋果腐爛病效果也比較明顯,可選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