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龍,劉德明,高 靜,王 勝,袁 永,王秀娟
(1山東省濰坊市農業科學院 261071;2萊陽市照旺莊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3山東勝偉鹽堿地科技有限公司;4山東潤竹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鹽堿地商品桃生產是開發利用鹽堿地、挖掘鹽堿地經濟潛力的新模式。由于鹽堿地含有過量鹽分,易造成桃樹植株生理干旱、營養不良等,嚴重影響桃樹的正常生長。本團隊經過十余年研究,針對鹽堿地桃樹提質增效生產提出多項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商品桃生產需要滿足桃樹生長發育所需的光照、溫度、降水量等生態條件,同時需滿足優質桃果生產所需的栽培管理條件。耐鹽堿桃樹砧木的選育、引進及應用是鹽堿地桃樹栽培成活及優質生產的重要前提。借助耐鹽堿桃樹砧木及鹽堿地改良措施的應用,桃樹在鹽堿地區的栽培面積不斷擴大;但在部分鹽堿地區,商品桃的栽培與生產仍然受到限制。
在鹽堿地區域開展桃樹商品化生產,需進行多方面考察。土壤含鹽量、土壤肥力、灌溉條件、勞動力供給、交通狀況等綜合條件適宜的園區,建議建立鹽堿地商品桃生產園區。
桃樹砧木是桃樹適應鹽堿、干旱、水澇、重茬等逆境,擴大桃樹種植范圍的重要基礎。針對國內桃樹的生產需求,已有學者從耐旱、耐鹽堿、耐澇、抗寒、抗重茬及植株矮化等方面對桃樹砧木進行選育。耐鹽堿桃樹砧木的選育、引進及篩選應用,擴大了桃樹在鹽堿地區域的種植范圍及栽培面積。
我國商品桃生產中,山桃、毛桃、甘肅桃、新疆桃、扁桃等均可用作砧木。本團隊經過數年研究,篩選出耐鹽堿能力較強的桃樹砧木有GF677、筑波系列、GF43、櫻桃李等。其中GF677是從山桃與蒙古扁桃雜交后代選育所得,是歐洲各國廣泛應用的桃砧木,對鹽堿地土壤有良好適應力、耐旱耐瘠薄能力較強。本團隊在濰坊市寒亭區、濱海區及東營市墾利區等鹽堿地桃樹栽培基地進行栽培試驗,青州蜜桃、山桃等砧木在含鹽量0.20%的土壤中出現部分黃化,含鹽量0.40%的土壤中嚴重黃化,GF677桃樹砧木在含鹽量0.40%土壤中正常生長,無缺鐵失綠現象出現。
適宜于我國商品生產的桃樹品種眾多,按照果實成熟期,分為早熟桃、中熟桃、晚熟桃;按照果實外觀,分為毛桃、油桃、蟠桃、油蟠桃等;按照果實果肉顏色,分為白肉桃、黃肉桃、紅肉桃等;按照果實商品性,分為鮮食桃、加工桃等。
不同的桃樹適宜栽培區,光照、年積溫、降水量等氣候因素、環境因子,都有差異,適宜栽培的桃樹品種也有差異。鹽堿地商品桃生產園區,需根據其園區的溫度、光照、降水等環境條件,以及果實成熟期、外觀品質、內在品質、市場消費習慣等因素,篩選適宜于當地商品生產的桃樹品種。
經過多年研究,鹽堿地改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設置排水溝、局部換土、施入土壤改良劑等傳統方法依然被廣泛使用,借助暗溝管道排滲、施入生物改良劑等新型方法的應用效果明顯。園區初建時,根據園區的土壤含鹽量及種類,可以應用適宜的鹽堿地改良措施,對園區土壤進行改良。近些年新建立的鹽堿地林畜生態模式,在鹽堿地果樹行間種植耐鹽堿的苜蓿等飼草,飼草收割用于養殖,養殖產生的動物糞便等返田于鹽堿地果園,有效降低土壤含鹽量,提高肥力。具備條件的園區,可以開展以商品桃生產為骨干生產環節的林畜經營模式。
商品桃生產園區日常管理面臨工費上漲、用工荒等問題。在鹽堿地商品桃生產園區,開展機械化管理勢在必行。標準化栽培模式的建立是開展機械化生產管理的必要前提。自走式彌霧機、開溝施肥機、履帶式割草機、果園操作平臺等果園管理機械的使用,需要標準化商品桃生產園區的建立,需桃樹生產園區有較大的行間距。寬行栽培是鹽堿地商品桃標準化生產、機械化管理的必要前提。生產經驗表明,桃樹行距在5 m左右,適于桃園開展機械化管理作業。
寬行定植是培育桃樹高光效樹形、優化果園生態微環境、提高商品桃果實出產率的重要基礎。我國現有桃園中,老劣低效桃園面積占近1/3。桃樹群體郁閉、樹體結構雜亂無章,是多數低效桃園存在的關鍵問題。寬行定植,提高商品桃園桃樹行距至5 m左右,是培育高光效樹形的前提。
桃樹根系喜氧、分布較淺、主要集中在20~40 cm土層。配合鹽堿地改良措施的實施,起壟30~50 cm栽培桃樹,有助于優化桃樹根系分布的微環境因子,有助于后續鹽堿地改良工作的開展,尤其是遇到夏季強降雨,起壟栽培有助于排水、預防局部澇害的發生。
鹽堿地商品桃生產園區行間生草,補充種植堿蓬、鹽角草等耐鹽堿草本植物,有助于降低土壤含鹽量、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根系土壤微域生態環境。鹽堿地商品桃生產基地,建議采用自然生草、多次機械刈割原地返田。鹽堿地桃樹生產中,將玉米秸稈、花生殼、修剪枝條、植物落葉等有機殘體無害化粉碎后覆蓋在桃樹行下,有助于抑制冠層下方雜草的生長,改善群體冠層下部微環境狀況,降低土表溫度及蒸發量,減少鹽堿地表層返鹽返堿現象的發生。
商品桃標準化生產中,高光效群體結構是提高商品果出產量的關鍵條件,有助于增加桃樹群體冠層的透光率、提高冠層光合有效輻射、改善果園冠層微環境、提高果實品質、增加商品桃果實出產量。寬行定植、培育高光效樹形,是形成桃樹高光效群體結構的必備條件。商品桃生產中多選用Y形、多主枝杯狀形等高光效樹形,其中,Y形應用最多。高光效樹形的培養,需要從苗木定植開始。根據選用樹形,定植行距5.0 m,Y形株距為2.5 m左右、多主枝杯狀形株距為3.5 m左右;定植當年培育樹形骨干;定植第2年樹形初步培育成型;定植第3年,夏秋剪結合冬剪,樹形培育成型。桃樹進入結果期,以冬季修剪為主,結合夏剪、秋剪,維持桃樹的高光效群體結構。
水肥管理合理是鹽堿地桃樹成活及優質生產的關鍵因素。建議使用滴灌設備,滿足桃樹生長所需水分,同時最大限度降低用水量;有需要可以配備雨水收集設備,補充灌溉水源。為降低土壤鹽分含量,增加土壤肥力,建議建園之初、果實采收后,增施有機肥,同時增加玉米秸稈、花生殼、植物落葉等植物有機殘體粉碎物的施入量,改良土壤團粒結構組成及理化特性。根據具體情況,部分園區可以增施土壤改良劑、土壤保水劑等。
病蟲危害嚴重威脅鹽堿地桃樹的存活與優產。近年來,病蟲危害導致樹死絕產的實例屢見不鮮,天牛幼蟲在多地嚴重危害桃樹存活;果蠅嚴重危害果實而導致桃園絕產。鹽堿地桃園因其地被植物及土壤含鹽量高的特點,所產生的桃樹病蟲害種類及發生特點又有不同,針對鹽堿地桃樹常見病蟲害,早做預防。冬季修剪的同時,及時清園,對植株殘體進行防疫處理,春季全面噴涂石硫合劑,控制病蟲危害的發生。借助粘蟲板、迷向絲、誘蟲燈等材料設備,開展生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