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俊雅李言哲
(1.江西農業大學園林與藝術學院,江西 南昌 330045;2.江西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江西 南昌 330045)
當下,文化傳播的形式越來越豐富,隨著自媒體、網絡的崛起與普及,傳統的文化傳播方式受到極大的打擊。然而,有一種文化傳播方式在鄉村卻有無法替代的作用,這種方式就是鄉村墻繪。今天的人們生活在數字時代,文化傳播的媒介滲入了人們的衣食住行,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鄉村墻繪是新時代文化的標志性產物,既有主流文化的特征,又有亞文化的屬性,其已經沖破“工具”的枷鎖,擁有更加豐富的意義[2]。通過墻繪來裝飾街區,不僅能增添街區的色彩,還能改善街區的環境缺陷、開拓環境空間[3]。墻繪藝術具有即時性、流行性等特點,而且創造成本低、過程簡捷,正因如此,墻繪逐漸成為裝飾城市的新潮流。如今,這股流行之風蔓延至農村,墻繪代替了以往大型建筑物上壁畫的地位成為了新寵[4]。當下,鄉村墻繪不再僅僅是鄉村建筑物的附屬物、政策與信息的傳播工具,同時也是輸出優秀鄉村文化的載物,是建設“美麗鄉村”、推動鄉風文明發展的“利器”。將這一“利器”使用得當,可以有效推進我國鄉村人居環境改善、加快美麗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優秀的墻繪作品往往是讓人過目不忘的藝術品,其內容更加貼近生活,生動有趣。鄉村墻繪不同于一般的繪畫,其具有很強的地域特征,通常與鄉村整體景觀融為一體,造就繽紛多彩的鄉村景色。鄉村墻繪可以彌補一些色調單一、缺少美麗自然景觀的村落的美感度缺陷,利用生動形象的圖像,豐富村容村貌的色彩,使鄉村整體景觀更加美觀。
墻繪不僅飽含藝術價值,還有很強的實用性。鄉村墻繪不僅能對鄉村人居環境進行優化,還能把優秀的鄉村文化與藝術美結合起來,在建設美麗鄉村的同時,還能宣傳本地的文化精神與特色產物。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根源動力,我國的農村是中華文化的搖籃,我國許許多多優秀的文化與精神都來自于農村,如今由于流行文化的沖擊,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被遺棄在了農村,面臨著被遺忘的處境,而鄉村墻繪可以將這些優秀的文化留存下來、傳播出去,因地制宜地繪制鄉村墻繪,對展示“美麗鄉村”新容貌、傳承鄉村文化精神都有重要意義[5]。
利用鄉村墻繪來宣傳鄉村文化是低成本、高效率的。村民通過生動的墻繪作品可以更直接、更方便地了解政府當下的政策,村民周而復始地路過,使政策內容牢牢刻印在村民心中,大大提高了政策宣傳的效率。外地來訪的游客也可以通過富有地方特色的鄉村墻繪更便利、更全面地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歷史趣事,并把這些故事帶出去。如今自媒體平臺迅速崛起,給鄉村墻繪提供了更大的展示平臺,優秀的鄉村墻繪作品可以通過抖音、快手、微博、微信視頻號等網絡社交平臺的自媒體賬號快速傳播,人們可以更便捷地觀看到全國各地具有不同風情特色的鄉村墻繪作品,領悟這些墻繪作品中蘊含的優秀鄉村文化并自發地進行傳播。
問題總伴隨著發展而產生,鄉村墻繪的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鄉村墻繪的傳播具有很強的地區性,作品保護難度大。一般情況下,鄉村墻繪的繪制場所較為簡陋、原料相對廉價、村民缺少保護意識,導致鄉村墻繪作品相較于城鎮墻繪作品更容易遭到破壞,墻繪的傳播持久性更差。究其原因,是由于許多鄉村墻繪作品帶來的經濟收益過低,甚至是負向的,而且缺少美感,對鄉村人居環境改善與鄉村經濟發展沒有實質性的幫助。這就要求鄉村墻繪作品需要從作品本身價值出發,提高整體水平,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使鄉村居民對鄉村墻繪作品產生自發的保護欲,刺激村莊管理者與墻繪團隊的資金投入,創造更好的鄉村墻繪作品,使其得到更好的發展。
鮮明的地域性是鄉村墻繪的重要屬性。鄉村的墻繪藝術往往蘊含著當地特色文化與產物,是不同時代的當地農村生活縮影,包含著當地的風土人情、自然景觀。當下的數字時代,給傳統文化的傳承帶來了挑戰,但挑戰也意味著機遇。利用自媒體等創新模式的傳播,是傳播鄉村墻繪中蘊含的“鄉愁文化”價值的有效途徑[6]。我國鄉村文化是由不同地域的鄉土元素共同構成的。鄉村元素在營造美麗鄉村景觀中的應用策略分為3步:保護、再現、活化[7]。高質量的鄉村墻繪,能將優秀的鄉村文化再現在大眾眼中,并將其中蘊含的可貴精神活化。
我國的鄉村墻繪在發展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其價值未能充分發揮。我國的多數鄉村墻繪作品,存在內容無營養、時效性差、同質性高等問題,缺乏原創性與創新性,缺少具有獨立性思維的作者[4],在主題內容與展現形式上存在對國外墻繪作品不同程度的模仿與抄襲。
對于鄉村墻繪這把“利器”,必須要使用得正確、充分,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其價值。鄉村管理者應更加嚴謹、認真地對鄉村景觀的改造方案進行選擇、審批,不僅要使村容村貌變得更加美觀,還要著眼于當地文化,更好地在特定建筑和鄉村整體環境中尋求文化意義[8]。是否改善了鄉村的村容村貌,是否承載當地優秀文化的內涵,是否蘊含黨和國家愛農、惠農的思想與政策,都是衡量鄉村墻繪價值的重要指標。
鄉村墻繪的質量評價方法可以借鑒鄉村景觀特征評價方法。鄉村景觀特征評價方法可以有效識別所評價鄉村的地方特點[9],因地制宜地保護、再現、活化具有地域特色的鄉村風貌,對鄉村墻繪作品的繪制具有指導作用。
鄉村墻繪需要一個完整的評價指標體系,來為鄉村墻繪的繪制規劃設計方案的評價提供科學依據,從而建立一個較為理性的評價標準,來對鄉村墻繪作品進行合理評價。鄉村墻繪評價體系的一級指標可以細分為“美景度”、“實用性”、“可行性”,分別從墻繪方案的外觀、功能、可實現的角度進行分析[10]。建立專用于鄉村墻繪的質量評價體系,從美觀程度、文化承載力、內容實用性等方面綜合評價鄉村墻繪的質量,有助于提升鄉村墻繪的整體水平,對美麗鄉村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因地制宜的鄉村墻繪評價方法,不僅能使鄉村墻繪更加美觀,還能促進墻繪與文化的融合,從而推動當地優秀文化的傳承。魯中山區歷史悠久,是齊魯文化的發源地,這里匯集了眾多鄉村墻繪作品,但水平參差不齊,缺少評價標準,用于評價城市墻繪的一般方法不適用于評價魯中山區的鄉村墻繪。呂桂菊[11]建立的魯中山區鄉村景觀個性特征評價方法,可用于與魯中山區近似的農村景觀特色的分析,對鄉村墻繪的質量評價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墻繪藝術能夠提高鄉村人居環境的美觀程度、助推鄉村的精神文明建設,傳播優秀的鄉村文化,對建設“美麗鄉村”、實現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12]。然而,我國現有的鄉村墻繪作品內容同質性嚴重,時效性也不高,且存在大量的抄襲國外作品的現象,缺乏創新性。
鄉村墻繪的繪制應以傳承鄉村優秀文化為主旨,做到藝術美與鄉村文化相融合,實現對民族精神的傳承與延續[13]。高質量的鄉村墻繪作品應該以本地優秀的文化、風俗為內涵,在美化鄉村的同時,宣傳當地優秀的文化精神,樹立鄉村的“文化自信”。
當下已有的一些鄉村景觀質量評價方法可以為建立鄉村墻繪質量評價體系提供參考。在大力促進鄉村人居環境改造的背景下,學者們以景觀學理論為基礎,結合地區特征、人文特色創造了一些因地制宜的鄉村景觀質量方法,如魯中山區鄉村景觀個性特征評價方法,為建立鄉村墻繪質量評價方法提供了指標與評價結構的參考。
鄉村墻繪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順應當下我國新農村建設的發展趨勢,不僅要保證墻繪整體的美觀性,還要對墻繪內容進行優化,使作品兼具時效性和實用性[14]。創新性應作為衡量鄉村墻繪質量的重要指標,只有文化自信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我國鄉村墻繪的水平。
呂桂菊[11]認為,鄉村墻繪作為改善鄉村景觀的重要工具,應根據鄉村本地個性特征繪制,建立因地制宜的質量評價方法,從而更貼合本地鄉土文明,輸出本地優秀的文化思想。建立鄉村墻繪的質量評價方法,除考慮美觀程度、宣傳功能、繪制難度等基本因素外,還應注重墻繪作品是否融入當地特色文化。
鄉村墻繪質量評價方法可以借鑒現有的優秀的鄉村景觀質量評價方法,在此基礎上,優化對鄉村墻繪的評價指標,完善評價方法的結構。鄉村墻繪是鄉村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鄉村整體景觀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在建立鄉村墻繪質量評價體系時應考慮鄉村墻繪與鄉村整體景觀的協同關系,參考鄉村整體景觀的評價方法可以有效實現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