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跨省域少數民族聚集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空間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
——以武陵山片區為中心

2021-12-08 05:26:16廖正麗
理論月刊 2021年11期
關鍵詞:區域文化

廖正麗

(湖北民族大學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湖北 恩施445000)

文化和旅游部于2021年5月印發的《“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強非遺區域性整體保護,推動非遺在人民群眾的當代實踐中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增強非遺的生命力。武陵山片區是我國集“老、少、邊、窮”于一體的“內地邊緣”地區,非遺的研究應與國家鄉村振興緊密結合,充分發揮非遺在鄉村振興中的核心作用,大力推進鄉村文化振興,科學推動城鄉社區的健康發展,讓少數民族地區的廣大民眾真正過上凝聚著歷史與傳統、記得住鄉愁、握得住幸福的現代生活[1](p64-69)。研究跨省域少數民族聚集區非遺的空間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素,尤其是以武陵山片區為例,探討非遺的區域整體性保護,一方面加強區域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促進區域社會協調發展,另一方面更好地推動非遺保護事業的進步,融入鄉村文化,增強非遺的生命力,實現民族文化振興。

非遺是先民們勞動智慧與歷史文明的載體,是社會發展與人類進步的文化基石。當前,非遺作為農耕文明時期的遺產,在現代社會中的存續與發展正面臨著種種困境,關于非遺的傳承、發展與創新是當下研究與解決的重點問題。作為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人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優秀文明成果,一定程度上是人地關系協調發展的地理學范式體現[2](p415-424)。地理學視角的非遺研究內容能解決非遺“為什么”問題,彌補了當前非遺研究內容的不足[3](p91-94)。國外學者主要從非遺理論的探討與構建[4](p61-85)、對非遺概念與保護體系的研究[5](p21-31)、對非遺保護與管理的實踐經驗研究[6](p166-173)等三個方面對非遺展開研究。我國學者主要從非遺的概念[7](p88-90)-[8](p40-44)、分 類[9](p86-92)、保護[10](p122-125)與 利用[11](p56-61)等方面展開研究,從地理學視角研究非遺主要是從非遺的空間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兩個方面著手,主要有省域和全國尺度[12](p175-183)的研究,諸如湖北[13](p206-214)、重慶[14](p205-213)、廣東[15](p94-97)等省份。武陵山片區是連接東部與西部的民族走廊,是漢族與各少數民族交流融合的聚集之地,從200多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到夏商周時期,這里都留有人類文明的遺跡,保持著很強的歷史連續性[16](p51-55)。武陵山片區的非遺研究文獻很少,且主要是對該區域非遺的保護與傳承進行研究,比如孫沁[17](p59-61)、田特平[18](p138-143)等人從非遺的整體性保護出發,研究武陵山片區非遺的保護理念、范圍和原則等。當前學者尚未從文化地理學的視角研究跨省域少數民族聚集區非遺的空間分布格局及其影響因素。武陵山區作為跨越湘、鄂、渝、黔四省市的全國最大的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是我國古代民族匯聚遷徙的一個重要通道,區域內各民族、各種文化堆積深厚,被譽為“文化沉積帶”、“歷史文化冰箱”和“文化聚寶盆”。因此,該區域內的非遺具有較強的地域性特征,本研究試圖運用ArcGIS軟件,從文化地理學的研究視角,分析其非遺的空間分布態勢,并從自然地理條件、人口、交通、社會經濟等因素來探究其空間分布格局形成的原因,以深入了解武陵山片區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地帶的文化差異與文化特色,從整體上把握武陵山片區的地域文化特征,為非遺的保護與傳承提供參考意見,促進區域文化經濟的協調發展,為鄉村文化振興提供動力支持。

一、研究數據和理論方法

(一)研究區域和數據來源

本研究區域為武陵山片區,即湖南、湖北、重慶、貴州四省市交界地區的71個縣(市、區),其中,湖南37個縣市區,湖北11個縣市,重慶市7個縣區,貴州16個縣市。其總面積為17.18萬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為3645萬(2010年末),少數民族人口為1234.9萬,約占區域總人口的33.88%。

國家級非遺數據來源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http://www.ihchina.cn/),2006年至2021年五批國家級非遺126項,省級非遺數據分別來源于湖南、湖北、重慶、貴州四省市文化和旅游部門官網,省級非遺項目總共424項,共計550個非遺名錄。根據非遺申報的項目保護單位所在地確定非遺源生地的地理位置,然后在百度坐標拾取系統中獲取各個地理位置的坐標數據,并采用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數據庫中1∶400萬的全國矢量地圖為底圖畫出武陵山片區的地圖,通過ArcGIS10.3軟件進行地理空間匹配,從而建立武陵山片區非遺數據庫。高程(DEM)數據是從USGS官網獲取的SRTM30m×30m的數字地圖高程數據。從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獲取全國主要公路、主要鐵路、三級以上河流等空間數據。從湘、鄂、渝、黔四省市統計局網站及各縣市的統計公報中分別獲取戶籍人口、GDP等相關統計數據。

(二)理論方法

1.核密度估計法

核密度估計法是根據核密度估計函數將平面的二維離散點生成連續的三維表面,計算事件點在設定的周圍鄰近空間的密度的過程,直觀地反映點群的聚集或離散分布特征[19](p157-198)。運用于地理空間分布格局的測算,通過一個移動的單元格對點或線的密度進行估計,點的密集與稀疏直接反映事件的發生頻率。核密度的計算公式如下:

式(1)中,xi表示i(i=1,2,……,n)點的坐標,(x-xi)表示估值點到事件xi的空間距離;n為點數;h>0,為核密度計算的搜索帶寬;K()稱為核函數,它的形狀和值域控制著用來估計在點x的值時所用數據點的個數以及利用的程度。通過計算武陵山片區國家級與省級非遺項目的核密度結果,分析非遺的空間分布態勢,從而得出其非遺在武陵山片區的空間分布特征。

2.最鄰近距離法

根據地理實體或事件的空間位置研究其分布模式的方法稱為空間點模式[20](p57)。最鄰近距離法是測算地理事物點狀分布的相對位置及其最鄰近點間的距離,進而得出其分布態勢。其基本原理是:測算出任意一點與其最鄰近點之間的距離ri,對所有測算出的距離按照點的數量求平均值ˉri,即平均最鄰近距離,然后將觀測模式與已知模式進行比較,分析其相似性。如果區域中的點狀分布為Poisson隨機分布,其理論上的最鄰近距離可用公式表示:

3.疊置分析法

疊置分析法即將不同的圖層要素疊置,進而融合產生出一個新的要素圖層。本文將武陵山片區2006年—2021年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的地理位置信息分布圖分別與數字地圖高程(DEM)、人口數量分布、道路交通密度分布、GDP分布等圖相疊加,用于分析非遺項目的地理空間分布與地形、人口、交通、經濟等因素的相互關系,進而探討影響非遺時空分異的驅動因素。

二、武陵山片區非遺的時空分異特征

(一)武陵山片區非遺的整體空間分布形態

本文運用百度地圖API坐標拾取系統①百度地圖拾取系統:http://api.map.baidu.com/lbsapi/getpoint/index.html?qq-pf-to=pcqq.c2c。分別獲取了武陵山片區的2006年—2021年五批國家級非遺126個項目名錄和2006年—2021年省級非遺424個項目名錄的地理坐標,用點來表示每個非遺項目名錄,得到武陵山片區國家級和省級非遺項目名錄的空間分布圖(如圖1所示)。

根據圖1所示,武陵山片區非遺整體上呈現集聚分布,具有“中部密、四周疏;北密南疏、西密東疏”的特點。整體上來看,湖南省有國家級非遺71項,省級非遺189項;湖北省有國家級非遺28項,省級非遺96項;貴州省有國家級非遺13項,省級非遺51項;重慶市有國家級非遺14項,省級非遺88項。其中,國家級非遺項目數量最多的是湖南省吉首市,含9項。省級非遺名錄超過10項的縣市有15個,分別是湖南省的保靖、永順、龍山、花垣、吉首,分別含有13、13、12、13、21項;湖北省的恩施、巴東、宣恩、咸豐、來鳳,分別是12、10、10、12、11項;重慶市的石柱、秀山、酉陽、彭水、黔江,分別是13、12、14、19、13項。綜上分析,非遺項目空間分布密度最高的是湖南的湘西州、湖北的恩施州和重慶的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和黔江,呈現出由湖南湘西州為中心向四周擴散的分布態勢。

(二)武陵山片區非遺十大類型的空間分布態勢

通過對武陵山片區國家級和省級非遺總量進行最鄰近點距離的測算,得到其國家級和省級非遺項目名錄的平均最鄰近指數(如表1),并標出非遺各類型的空間分布圖(如圖2所示)。武陵山片區非遺的平均最鄰近指數為0.43,明顯小于1,且置信度為99%,表明其非遺呈現集聚分布特征。從非遺具體類別來看,除傳統體育之外,各類型的非遺平均最鄰近指數在0.52—0.97,且置信度為99%,表明各類型非遺呈現出集聚分布。具體來看,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的平均最鄰近指數為1.25,大于1小于1.5,表明傳統體育呈現隨機離散分布狀態,其空間分布差異較為鮮明;曲藝的平均最鄰近指數為0.97,大于0.9小于1.2,表明曲藝為隨機分布狀態;傳統醫藥和民間文學的平均最鄰近指數分別為0.84、0.60,大于等于0.6小于0.9,表明傳統醫藥和民間文學呈現集聚—隨機分布態勢;傳統戲劇、傳統技藝、民俗、傳統美術、傳統舞蹈和傳統音樂的平均最鄰近指數均在0.5左右,小于0.6,表明傳統戲劇、傳統技藝、民俗、傳統美術、傳統舞蹈和傳統音樂呈現出明顯的集聚分布態勢[21](p47-59)。整體上來看,武陵山片區非遺在空間分布形態上呈現出集聚特征,具體到各個類別的非遺在集聚程度上存在著差異,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這兩類非遺的總量較少,零星分布于湘西州,貴州的道真、務川,重慶的酉陽、黔江、彭水,湖北的咸豐等縣市,呈現離散分布態勢;曲藝的國家級與省級項目總數只有23項,呈現隨機分布態勢,且主要分布于湖北的恩施州,湖南的湘西州、花垣、武岡等縣市;傳統醫藥和民間文學呈現集聚—隨機分布態勢;傳統戲劇、傳統技藝、民俗、傳統美術傳統舞蹈和傳統音樂等這幾類非遺項目存續與傳承活動開展的頻率、傳承人傳授等因素的影響較大,因而呈現出高集聚性。

圖1:武陵山片區非遺項目的位置分布

(三)非遺數量的省級差異

武陵山片區是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域,其中,湖南省有37個縣市,湖北省有11個縣市,重慶市有7個縣市,貴州省有16個縣市,共涵蓋71個縣市,總體上來看,湖南省所占地域面積最大,其次是湖北,貴州次之,重慶最小。如表2所示,從非遺項目總數來看,湖南省擁有國家級、省級非遺數量最多,分別為71、189項,總數為260項,占47.3%;湖北擁有國家級、省級非遺數量分別為28、96項,總數為124項,占22.5%;重慶市擁有國家級、省級非遺數量分別為14、88項,總數為102項,占18.6%;貴州省擁有國家級、省級非遺數量分別為13、51項,總數為64項,占11.6%。由此可見,湖南省和湖北省的非遺總量為384項,合占約70%,重慶市和貴州省的非遺總量為166項,合占約30%。從非遺十大類別來看,國家級非遺中,傳統音樂數量最多,為26項,占總數的20.6%,其次是傳統戲劇為21項,占總數的16.7%,10項以上的有傳統舞蹈、傳統美術、傳統手工技藝和民俗,分別為18、11、15、14項。非遺類型的省級差異上,湖南省的數量最多,其次是湖北省,貴州省最少。省級非遺項目上,傳統手工技藝項目數量最多,有72項,占總數的17%,其次是傳統音樂和民俗,分別為68、65項,傳統舞蹈有57項,民間文學和傳統戲劇均為44項。非遺總數與類型的省際差異,反映出非遺的地域空間分布差異屬性及各類別的特殊屬性,同時提醒人們關注其在保護傳承與開發利用中的空間差異特性。

圖2:武陵山片區非遺項目十大類型分布圖

(四)非遺密度的分布特征

表1:武陵山片區國家級與省級非遺項目平均最鄰近指數表

運用ArcGIS10.3軟件中的核密度工具,測算武陵山片區非遺的核密度(如圖3所示)。武陵山片區非遺空間分布的高密集區域主要分布在湖南省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包括吉首、花垣、保靖、永順、龍山,在空間上呈現橢圓形塊狀分布;較高密集區域主要分布于湖北省的恩施、巴東、咸豐、來鳳、宣恩,重慶市的酉陽、黔江、彭水、秀山、石柱,貴州省的石阡,湖南省的桑植、通道、城步、瀘溪、鳳凰、武岡、隆回、溆浦等地區,在空間上呈現分散型小塊狀分布;稀疏區域主要分布在湖北省的秭歸,湖南省的石門、慈利、沅陵、安化、洪江,貴州省的碧江、萬山、江口、正安、道真等地區,在空間上呈現出沿武陵山片區四周點狀擴散分布;較稀疏區域主要分布在湖北省的長陽、建始、鶴峰,湖南省的永定、新化、漣源、新邵、洞口、會同、洪江、中方、新晃、芷江,貴州省的余慶、思南、印江、沿河、德江、務川,重慶市的武隆、豐都等地區,在空間分布上呈現沿武陵山片區的稀疏區域與較高密集區中間的環帶型分布。總體來看,武陵山片區非遺空間分布呈現以湖南省湘西州高密集區域為中心,依次為較高密集區域、較稀疏區域、稀疏區域呈放射性條塊狀向四周擴散的分布態勢。

圖3:武陵山片區非遺項目核密度分布圖

表2:武陵山片區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省市區域分布表

圖4:武陵山片區非遺項目高程分布圖

三、武陵山片區非遺空間分布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地形地貌的影響

非遺是人類活動的產物,不同類型的地形地貌對人口的集聚程度和人類活動的方式產生或積極或消極的作用,進而影響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最終對非遺的空間分布形態的形成產生影響。本文通過將武陵山片區國家級和省級非遺項目空間分布圖與武陵山片區高程地圖疊加,得到武陵山片區非遺高程分布圖,如圖4所示。

通過統計武陵山片區550個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的高程值,發現非遺分布的海拔高度從71m到1838m不等,高差超過1600m。其中,海拔在300m以下的非遺共計118個,占全部非遺的21.5%;海拔在300—500m的非遺共計179個,占比32.5%;海拔在500—1000m的非遺共計184個,占比33.5%;海拔在1000m以上的非遺共計69個,占比12.5%。統計得出,位于500m以下的低海拔地區的非遺約占一半。

根據圖4所示,500m以下的低海拔地區,非遺主要分布于湖南省,湖北省、重慶市和貴州省的海拔普遍高于500m,而從非遺項目總數來看,湖南省最多,尤其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遺總數為128項,占湖南省非遺總數的49.2%,占武陵山片區非遺總量的23.2%,成為整個武陵山片區非遺空間分布的高密集區域。湘西歷史文化悠久,民族眾多,地形復雜,以山地為主,兼有丘陵和小平原,州內土家族、苗族人口占總人口的77.2%,是武陵山片區重要的土家族苗族文化聚集區。5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區,非遺主要分布在湖北省的恩施州,重慶市的石柱、黔江、彭水、酉陽,貴州省的石阡,湖南省的城步、溆浦、隆回。武陵山片區平均海拔在1000m左右,區域內地形崎嶇,峰嶺密布,高山峽谷交錯,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多支少數民族世居于此,成為我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文化多元性極其豐富的地區,有學者稱之為“武陵民族走廊”。從地形地貌來看,武陵山片區險峻的山地和相對低緩的丘陵形成了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一定程度上阻隔了現代化的進程與外來文化的沖擊,使非遺的產生與存續較為獨立,從而形成了極富地域特色的山地文化。

圖5:武陵山片區非遺項目人口分布圖

(二)人口分布的影響

為了探究非遺空間分布與人口分布的關系,本文將武陵山片區非遺空間分布地圖與各個縣市級人口密度地圖疊加,得到武陵山片區非遺人口分布地圖,如圖5所示。

根據人口統計數據,武陵山片區總人口3645萬,其中少數民族總人口為1234.9萬,約占33.9%。其中,非遺高密集區域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總人口為264.95萬,較高密集區域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貴州總人口為402.1萬,重慶市的石柱、秀山、酉陽、彭水、黔江總人口為304.32萬。非遺空間分布密度高的地區均為少數民族自治區域,轄區內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63.67%。從圖5來看,武陵山片區非遺的高密集區主要分布于少數民族自治區域,主要是土家族和苗族聚居的縣域,還有侗族、白族、回族等7個世居少數民族,且這些地區的人口密度相對非遺稀疏區域較小,人口在60萬以下的縣級區域非遺分布相對密集。自明清以來,中央政府實行“蠻不出境,漢不出峒”的管理政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少數民族的活動范圍[2](p415-424),再加上崇山峻嶺、陡峭崎嶇的自然地理條件的限制,從而形成了武陵山片區少數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態勢,最終促成了與少數民族人口分布格局相吻合的武陵山片區非遺空間分布格局,表明非遺的分布格局與人口因素的影響有著緊密的聯系。

(三)區域交通條件的影響

本文基于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的主要鐵路與主要公路數據,運用ArcGIS軟件的線密度分析功能繪制武陵山片區交通密度分布圖,與其非遺空間分布進行疊加,得到武陵山片區非遺交通分布圖,如圖6所示,以此來研究交通與非遺空間分布的關系。

圖6:武陵山片區非遺項目交通分布圖

根據圖6可知,武陵山片區整體交通通達度不高,道路密度大于0.6的縣市有湖北的利川、秭歸,湖南的石門、永定、吉首、花垣、鶴城、新化、漣源、冷水江、邵陽、武岡,貴州的石阡、余慶、湄潭,重慶的黔江,其非遺總量為130項,占武陵山片區非遺總量的23.6%。這些區域基本是沿武陵山片區的周邊呈環形分布,與非遺稀疏區分布區域基本吻合。而非遺空間分布的高密度區域,其交通道路密度較低。武陵山片區非遺總量較大、種類豐富、地域特色鮮明,其地理位置的偏遠性與交通通達性低,正好為非遺的保護與傳承營造了一片樂土,有利于其保持文化的原生性、民族性與獨立性。當然,道路密度與非遺項目分布的悖逆性也不是完全吻合的,酉陽、龍山、彭水、恩施這四個縣市的道路密度大于0.6,其非遺的密度也較高,這與其旅游經濟的發展有較大關聯,旅游業的發展首先需要建設良好的旅游基礎設施,旅游目的地的交通通達性直接影響旅游業的發展。這四個縣市具有秀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人文景觀,旅游資源多元化且極具異質性,旅游經濟較為發達,旅游業的發展促進了文化的傳承傳播與發展創新,有利于非遺的保護與傳承,同時又為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文化基石。

(四)社會經濟發展條件的影響

本文從統計年鑒中獲取了武陵山片區2018年各縣市的GDP數據用于代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并以此畫出武陵山片區縣市級GDP總量的地圖,與其非遺空間分布圖進行疊加,得到文化地理視域下的武陵山片區非遺經濟分布圖,如圖7所示,以便于探究地區經濟發展與非遺空間分布的關系。

由圖7可見,武陵山片區GDP值高于200億元的縣市有恩施、豐都、黔江、秀山、碧江、鶴城、永定、石門、安化、新化、漣源、冷水江12個縣市,其非遺總量為84項,占武陵山片區非遺總量的15.3%。武陵山片區GDP值在100—200億元的縣市有新邵、邵陽、隆回、洞口、新寧、武岡、慈利、中方、沅陵、辰溪、溆浦、洪江、吉首、正安、湄潭、思南、印江、德江、沿河、松桃、秭歸、長陽、利川、巴東、建始、石柱、酉陽、彭水、武隆29個縣市,其非遺總量為230項,占武陵山片區非遺總量的41.8%。武陵山片區GDP值在100億元以下的縣市有綏寧、城步、桑植、武陵源區、會同、麻陽、新晃、芷江、靖州、通道、瀘溪、鳳凰、保靖、古丈、龍山、永順、花垣、道真、務川、鳳岡、余慶、江口、玉屏、石阡、萬山特區、五峰、宣恩、來鳳、鶴峰、咸豐30個縣市,其非遺項目總量為252項,占武陵山片區非遺項目總量的45.8%。綜上,武陵山片區非遺數量與GDP值呈負相關關系,即GDP值高的縣域城市非遺數量少于GDP值低的縣域城市,經濟發展程度與非遺存續數量呈現悖逆的關系。一方面,武陵山片區崇山峻嶺,自然地理條件不便,交通通達度低,且歷史上又遠離中原經濟發達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滯后,現代化、城鎮化的進程相對較慢,傳統的農業生產生活方式得以存續,從而有利于非遺的存續與發展;另一方面,相對封閉的自然地理環境與緩慢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少數民族人口眾多,又地處江漢平原農業文明區與云貴高原山地復合經濟區的過渡地帶,南來北往的民族文化交流頻繁,易于產生和保存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與農耕文明,山地文化鮮明,因而非遺體量龐大,種類豐富。

圖7:武陵山片區非遺項目GDP分布圖

(五)傳統村落的影響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從悠久的農業文明中發展而來的,記錄了農業文明的發展軌跡、社會結構的變遷以及傳統文化的興衰。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多數集中在鄉村社會,而作為我國鄉村社會基礎的傳統村落,更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產生、發展和存續的原始土壤[22](p59-60)。因此,為了探究非遺分布與傳統村落之間的關系,本文基于“中國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研究中心”所公布的2012—2019年共5批傳統村落名錄,武陵山片區共735個,以此制作中國傳統村落分布圖[23](p294-310),并與武陵山片區非遺空間分布進行疊加,得到文化地理視域下的武陵山片區非遺傳統村落分布圖(見圖8)。

圖8:武陵山片區非遺項目傳統村落分布圖

根據圖8所示,武陵山片區非遺與傳統村落的分布具有較大的關聯,整體上來看,非遺的分布區域與傳統村落的分布區域基本吻合,非遺分布密集的區域也是傳統村落分布密集的區域,而非遺分布稀疏的區域,傳統村落的分布也相對較少。尤其是湖南、貴州兩省的非遺空間分布與傳統村落分布存在著高度的吻合性,而重慶市與湖北省兩省市的北部地區,非遺分布的區域,較少存在傳統村落的分布,其吻合性相對低于湖南、貴州兩省。傳統村落是農耕文明的遺產,是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共同作用的結果,傳統村落蘊含的悠久歷史文化、文化生活空間、生產生活方式等,成為非遺孕育、傳承的搖籃,為非遺的活化與創新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而非遺是傳統村落的核心文脈,非遺與傳統村落相互依存,因此,非遺保護工作可以與傳統村落保護工程相結合,在傳統村落的保護中傳承非遺,活化非遺,創新非遺。

四、分析與結論

本文選取跨省域少數民族聚集區——歷史文化悠久的武陵山片區作為研究區域,針對2006年—2021年所公布的國家級和省級非遺共計550項進行研究,通過運用ArcGIS軟件,畫出其非遺的空間分布地圖,分析其非遺的空間分布格局,并基于自然、人文兩大因素,從地形地貌、人口分布、區域交通條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及國家級傳統村落五個方面對其空間分異成因展開探討,結論如下:

第一,武陵山片區非遺呈集聚型分布,空間分布范圍較廣,區域差異明顯,總體上中部多,四周少,北部多、南部少、西部多、東部少。從非遺十大類型來看,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曲藝和傳統醫藥的空間差異最大,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和傳統美術的空間差異最小。

第二,非遺分布的高密集區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橢圓形塊狀分布,較高密集區主要分布在彭水、黔江、咸豐、來鳳、恩施、鶴峰、長陽、通道、石阡9個縣市,沿區域四周呈小塊狀分布。武陵山片區的非遺分布與山地地形及各少數民族分散聚居的分布格局具有明顯的關聯性。

第三,武陵山片區非遺空間分布格局的成因主要受地形地貌、人口分布、區域交通條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及傳統錯落分布等自然與人文兩大方面的因素影響。地形地貌方面,武陵山區平均海拔在1000m左右,大約一半數量的非遺分布于500m以下的河谷平原等低海拔地區,33.5%的非遺分布在500—1000m的丘陵和山地,海拔1000m以上的非遺約占12.5%。人口分布方面,非遺密集區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相對較小的少數民族諸如土家族、苗族、侗族等聚居區,人口在60萬以下的縣域比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遺密度最高,其次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為非遺分布的較高密集區。區域交通方面,非遺主要分布于道路密度較低的山地民族村寨與道路密度較高的旅游縣域地區,這是山地文化特有的屬性,道路密度較低的區域,有利于非遺的保存,道路密度較高的旅游縣域地區,旅游為非遺的傳播傳承與發展創新提供了良好的契機。社會經濟發展方面,武陵山片區非遺的空間分布與縣域GDP值呈現負相關關系,一則是自然、歷史等因素造成的經濟發展緩慢,工業經濟難以發展,同時傳統的農業生產生活方式為非遺的保護與傳承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這些地區發展的重點在于合理利用地域文化,有效開發非遺項目,促進文化與經濟的和諧發展。傳統村落分布方面,非遺與傳統村落在空間分布上基本吻合,傳統村落是非遺產生與存續的沃土,非遺是傳統村落的文化基因。同時,在數量上傳統村落遠遠多于非遺,今后非遺保護工作要與傳統村落保護相結合,并進一步挖掘傳統村落中的文化基因,促進傳統文化保護。

非遺是先民在適應和改造武陵山區自然環境的過程中積累和演化而來的,是寶貴的精神財富。自2010年以來,國家在武陵山區陸續設立了湘西、鄂西南、渝東南3個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主要目的是針對土家族苗族文化實現整體性和系統性保護。研究武陵山片區非遺的空間分布格局及影響因素,統計其各級各類非遺的數量,對于該區域的文化統計、保護、開發與整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武陵山片區非遺空間分布格局的影響因素中,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文因素,但針對武陵山區的特殊地形、歷史原因與經濟發展水平,各個因素對非遺的影響程度是不一樣的,其中自然因素是非遺空間分布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人文因素是其分布格局形成的間接原因,因此,在非遺項目的保護傳承與開發利用中,在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中,要針對其特殊性,關注自然環境與人的關系,促進非遺的活態化保護與傳承,推動文化與社會經濟和諧發展。

作為全國較大的跨省域少數民族聚居區,武陵山片區擁有淳樸自然的原生態風光和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潛藏著眾多極富地域個性和民族色彩的特色文化資源,這些文化資源凝結著深厚的集體智慧、情感與記憶,反映出世代民眾共同的精神追求和價值信仰,是鄉村自身最具生命力和輻射力的社會資源和文化資本,更是踐行鄉村振興這一重要戰略的活水源泉;作為老少邊窮地區的武陵山片區,是農村貧困人群的典型聚集地,但也由于偏遠落后保留了原真完整、古樸神秘的生活形態和文化底色,眾多民族千百年來發展和傳承的內容豐富、特色濃郁的文化風俗[24](p78-88),是集革命老區、資源富集區和生態功能區于一體的民族經濟協作區域,也是正在推動創建的國家鄉村振興試驗區。研究武陵山片區非遺項目的空間分布特征與影響因素,是該地區非遺研究的基礎性工程,更重要更大的工程是研究武陵山片區非遺項目的開發與鄉村文化振興、少數民族文化傳承、革命文化的弘揚、非遺文化旅游開發等的相關性和價值性,為武陵山片區鄉村振興提供精神動力與文化支持,這將對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猜你喜歡
區域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永久基本農田集中區域“禁廢”
今日農業(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分割區域
誰遠誰近?
關于四色猜想
分區域
基于嚴重區域的多PCC點暫降頻次估計
電測與儀表(2015年5期)2015-04-09 11:30:5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天堂| 伊人激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 日本一区高清| 精品国产99久久| 无码专区第一页| 九色综合伊人久久富二代| 亚洲无线视频|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久久无码av三级| 亚洲欧美在线看片AI|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国产第二十一页|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看美女自慰的网站| 国产一二视频| 国产精品黄色片|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现线最新| 欧美一级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无遮挡国产欧美另类|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 免费看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不卡| 91人妻在线视频| 蜜臀AVWWW国产天堂|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国产视频欧美| 欧美全免费aaaaaa特黄在线| 97影院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区一区二区三|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观看| 日韩精品免费一线在线观看| 精品丝袜美腿国产一区| 亚洲全网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国产黄色片在线看|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青青草原国产| 99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免费一级毛片不卡在线播放 |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高清码无在线看| a级免费视频| 成人中文在线| 呦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成年人视频一区二区| 日本午夜网站| 亚洲免费播放| 国产丝袜精品| 中文字幕无码av专区久久|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激情视频综合网| 日本不卡在线| 刘亦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9966国产精品视频| 全裸无码专区| 欧美激情首页| 亚洲综合狠狠| 在线国产91| 久久亚洲综合伊人| 91成人免费观看|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 欧美一级片在线| 亚洲综合片|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码免费看片| 国产不卡网|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华液| 色色中文字幕| 欧美视频二区| 伊人激情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