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穎,姚 婧,李廷榮
(重慶市沙坪壩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重慶 400038)
目前,我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常態化,為落實國家和重慶市關于加快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實驗室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能力建設相關文件精神,重慶市沙坪壩區新建、改建了4家區級二級醫療機構核酸檢測實驗室。面對重慶市沙坪壩區新增的核酸檢測實驗室,根據近年來衛生監督部門對轄區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的生物安全監督檢查結果,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對轄區已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的檢查結果,意識到可能存在一定的生物安全隱患,對其開展生物安全現狀調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1.1調查對象 選取重慶市沙坪壩區4個區級二級醫療機構和1家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核酸檢測實驗室作為研究對象。
1.2調查方法 通過問卷調查和現場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全面分析重慶市沙坪壩區4家區級二級醫療機構和1家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核酸檢測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情況。參考《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1]、《可感染人類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樣本運輸管理規定》[2]、《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8)[3]、《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準則》(WS 233-2017)[4]、《新型冠狀病毒實驗室生物安全指南(第二版)》[5]及相關文獻資料,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和現場檢查表,經專家審核、預調查驗證后定稿,并組織調查員進行集中培訓學習,統一判定標準、檢查手段、結果記錄、數據錄入等。調查問卷內容包括人員基本情況、實驗室生物安全相關法律法規、操作技術規范、個人防護、樣本管理及運輸、消毒滅菌與廢棄物處置、意外事故處置等,共25道題。現場檢查表內容包括實驗室資質、實驗室組織管理、實驗室布局及工作流程、實驗室生物安全設施設備配置、實驗室人員管理、實驗室樣本管理及運輸、實驗室消毒滅菌與廢棄物處置7個方面。調查員將調查問卷二維碼通過手機端發放給轄區5家區級核酸檢測實驗室負責人,由實驗室負責人組織人員填寫問卷。在區衛生監督部門的協助下調查員到核酸檢測實驗室現場開展現場檢查,填寫現場檢查表最后由實驗室負責人簽字確認。
1.3統計學處理 由一名調查員錄入數據,另一名調查員對錄入的數據進行復核。采用Excel2007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及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或百分率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
2.1問卷調查結果 在規定時間內收到67份有效的調查問卷。調查對象中檢測人員和采樣人員占85.1%(57/67),管理人員占14.9%(10/67)。正確率最高為回答對23道題,正確率最低為回答對11道題。人員對個人防護、樣本管理及運輸、廢棄物處置等知識掌握較好,對實驗室生物安全相關法律法規、操作技術規范、消毒滅菌、意外事故處置等知識熟悉不夠。調查問卷完成情況見表1。

表1 調查問卷完成情況(n=67)
2.2現場檢查結果
2.2.1實驗室資質 所調查的5家實驗室均已取得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備案憑證,其中3家實驗室只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另外2家實驗室除了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外,還開展了其他病原菌的核酸檢測工作。
2.2.2實驗室組織管理 5家實驗室均建立了生物安全相關管理制度,制定了生物安全意外事件應急預案。1家實驗室無生物安全意外事件處置記錄,1家實驗室未定期開展生物安全意外事件應急演練,其余4家實驗室雖然開展了生物安全應急演練,但演練以桌面演練為主,實戰演練較少。5家實驗室有專、兼職工作人員定期開展實驗室生物安全檢查,并對發現的問題進行了記錄和整改情況的跟蹤驗證。3家實驗室未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實驗活動風險評估,1家實驗室雖開展了風險評估,但內容不完整。
2.2.3實驗室布局及工作流程 3家實驗室分為3區,2家實驗室分為4區,均符合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布局要求。其中2家實驗室為負壓實驗室。5家實驗室核酸檢測工作流程均符合要求,穿脫防護服的地點均合理。
2.2.4實驗室生物安全設施設備配置 5家實驗室均設置門禁系統,在實驗區域內安裝有洗眼器、生物安全柜、高壓滅菌器、紫外燈等設備,2家實驗室樣本處理區有樣本病毒滅活的恒溫水浴箱,4家實驗室樣本處理區有空氣消毒設備及器材。除了2家實驗室無洗眼器使用維護記錄、1家實驗室洗眼器使用維護記錄不完整外,5家實驗室對以上其他設施設備的使用維護均建立了記錄,內容均較完整。5家實驗室的高壓滅菌器、生物安全柜均完成定期檢定或校準并合格,同時均對高壓滅菌器定期進行了滅菌效果監測,對紫外燈紫外強度進行了定期監測。5家實驗室生物安全設施設備配置情況見表2。

表2 5家實驗室生物安全設施設備配置情況[n(%),n=5]
2.2.5實驗室人員管理 5家實驗室人員均經過生物安全培訓,專門針對穿脫防護服進行了培訓、考核、演練。實驗室為人員提供了較充足的個人防護用品。對非實驗室人員進入實驗室區域進行了控制,但有1家實驗室無進出登記記錄,1家實驗室登記記錄不完整。
2.2.6實驗室樣本管理及運輸 5家實驗室新型冠狀病毒樣本的管理均符合《新型冠狀病毒生物安全指南(第二版)》相關要求,新型冠狀病毒樣本的醫院外運輸符合要求,均辦理了轉運證。
2.2.7實驗室消毒滅菌及廢棄物處理 5家實驗室消毒劑及噴灑器材等均滿足核酸實驗室工作需要,均編制了消毒記錄,但有2家實驗室消毒記錄不完整。5家實驗室新型冠狀病毒相關廢棄物處理符合《新型冠狀病毒生物安全指南(第二版)》相關要求。
截至2020年底,重慶市沙坪壩區共有5家區級核酸檢測實驗室,其中4家為區級二級醫療機構實驗室,1家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4家區級二級醫療機構核酸檢測實驗室均為新建或改建的實驗室。本研究對5家核酸檢測實驗室通過問卷調查和現場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從意識層面和實施層面全面分析核酸檢測實驗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情況。
通過調查發現,各醫療衛生機構和疾控機構均按照上級要求加強了對實驗室核酸檢測能力建設,新建或改建的實驗室進一步優化實驗室布局和流程,2家實驗室還具備負壓條件。實驗室加強了硬件設施的投入,配備了生物安全柜、高壓蒸汽滅菌器、消毒設備等,配備了充足的個人防護用品和消毒用品及器材。但在實驗室軟件方面存在一些問題:(1)實驗室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對生物安全相關法律法規、操作技術規范、消毒滅菌和意外事件的處置等方面的知識較欠缺,尤其是對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相關的生物安全知識掌握得不夠牢固。在現場檢查人員培訓相關資料時也發現,各實驗室組織的培訓多以理論培訓為主,操作演練涉及很少,有部分實驗室未開展培訓效果的評價。(2)部分實驗室未定期開展生物安全意外事件應急演練或無生物安全意外事件處置記錄;而且人員對意外事件處置的相關知識錯誤率較高。(3)部分實驗室風險評估工作落實不到位,人員的風險評估意識薄弱。(4)部分實驗室工作記錄不完善。
為進一步提高轄區核酸檢測實驗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確保順利開展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提出以下改進對策:(1)加強學習培訓,提高人員生物安全意識。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家為指導各地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不斷修訂新型冠狀病毒實驗室相關的技術規范和要求,作為實驗室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應及時收集最新的政策文件,加強自我學習;另外,各實驗室應加強人員培訓,培訓內容必須包括法律法規,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培訓形式應多樣化,一定要做好培訓效果評價,要根據培訓效果不斷優化培訓方式,僅依靠理論培訓可能無法達到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在儀器設備的正確操作、防護用品的正確選擇及使用、意外事件的處置等方面,只有反復、多次的操作演練才能牢固掌握知識要點并正確運用到實際工作中[6]。(2)動態管理生物安全意外事件應急預案,加強應急演練。應急預案不是一成不變的,各實驗室應根據人員、實驗活動范圍、檢測對象等變化及時修訂應急預案。開展應急演練的目的在于進一步加深實驗室工作人員對意外事件處置的認識,進一步改進完善應急預案,使其更加符合實際情況,在真正遇到意外事件時能做到臨危不亂、處變不驚。(3)重視風險評估,形成常態化工作內容。對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開展實驗室生物安全風險評估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環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7]。在開展新型冠狀病毒相關檢測前必須依據新型冠狀病毒特征、實驗活動范圍和內容、設施設備、人員能力、廢棄物處置、安全管理措施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評估,識別生物安全危險因素,并采取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以確保實驗室人員和環境的安全。(4)加強實驗室生物安全自查和監督檢查。檢查只是手段,其目的是督促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落實到位。醫療機構和疾控機構應有獨立于實驗室的專門部門和人員定期組織開展實驗室生物安全檢查;同時,衛生監督管理部門應加強日常監督檢查,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階段,要加大檢查頻率、處罰力度,確保無實驗室生物安全事故發生。
當前,《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8]已正式實施,標志著我國將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作為實驗室管理者要充分意識到實驗室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加強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嚴守法律責任底線;作為實驗室工作人員要增強生物安全意識,再好的個人防護也替代不了良好的個人工作行為習慣;作為衛生監督管理部門要依法開展執法檢查和專項檢查,使生物安全監管工作常態化、制度化、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