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嶺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普及,當今碎片化學習已經成為一種大眾所喜愛的方式,它普遍存在于我們日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之中。通過對碎片化學習內涵、碎片化學習與系統化學習的辨別,表明其有學習資源豐富、學習內容多樣、學習時間較短、學習地點靈活等特點,同時導致了知識分散、信息良莠不齊、對系統化學習不利,學生學習主動性要求較高等利弊。文章在近年來各學者的研究基礎上,著重于內涵與系統化學習辨別,進行了利弊分析。
關鍵詞:碎片化學習;特征;利弊
0 引言
在大數據背景下,人們的學習方式逐漸被零碎化。由于各種信息的產生,人們現在獲得的資源多半是零散和互不聯系的,而大數據與教育的結合為人們的學習提供了一個平臺,出現了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滿足了人們的需求,但也產生了應該如何篩選資源,以及如何得到我們所需要的知識的問題。
1 大數據背景下的碎片化學習
隨著經濟發展,新型信息技術促進了教育與網絡的結合,人們從傳統的紙質時代,十分容易就轉換為數據化時代,真正使學習成為隨時隨地,同時也變得方便[1],所以,碎片化學習成為當下主要方式之一。
現在云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已經使人類社會進入了新的大數據時代。大數據與教育相結合,使得網上教育成為一種普遍的形式。現在的教育不再只是傳統的課堂教學,而是時間、地點、方式等都發生了改變,教師也不再是單一的傳授知識的一方,學生也可以通過各種媒介來獲得自己想要的資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與老師可以進行溝通,也可回放課程。因此,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增強,促進了學習效率的提高。互聯網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制定多樣化的功能,碎片化學習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成為當下新型學習中重要的學習手段之一。
2?碎片化學習與系統學習
在一般的情況下,碎片化學習是我們自身主動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而系統化學習從一定意義上講是被動的接受學習,也就是在教室里根據教師的傳授知識為主要方法。從我們接受義務教育的階段,課堂學習以及在各種的教育培訓機構里面的學習都屬于系統化學習。
2.1 碎片化學習的定義
碎片化學習是指學習者利用空閑時間,在媒介(電腦、手機、平板、書籍等)上汲取,學習零碎的知識內容的過程,從一定程度上講,它屬于非正式學習。針對課堂里沒有講解的一些知識點,學習者可以利用百度、谷歌、知網、維普等網絡平臺進行知識點的學習,從而去加深對系統化知識的鞏固。一般來說,碎片化學習雖然無明顯的目標,但一般依據自身的興趣出發,選擇自己需要的知識點進行了解,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
2.2 碎片化學習的特征
2.2.1 內容碎片化
指的是將整體知識體系分割成諸多小的部分,可以是一個段落,也可以是一個小的知識點,讓學習者自行選擇學習的內容,這是碎片化學習的一個最基本的特征[2]。
2.2.2 時間碎片化。
時間碎片化一般表現在:(1)零散性:學習者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學習時間的隨意性。(2)差異性:不同的人群選擇學習的時間也是不一樣的。(3)突然性:學習者的碎片化學習是主觀的,并沒有進行預先的規劃,是偶然產生的。
2.2.3 空間碎片化
學習者可以通過手機、電腦、平板、書籍、報刊等方式進行碎片化學習,也就是學習空間化,分割為無數的空間。
2.3 系統化學習的定義
系統化學習就是學習者確定了學習的目標,在另一方傳授知識的過程之中去建構知識體系。在義務教育的階段,系統化學習占重要地位,大多數學生獲取知識是依靠在學校里教師的傳授所得到。它優點十分明顯,具有知識的可傳授性,也能讓學生在最短時間里得到最多的知識,同時學會去運用它。
2.4 系統化學習的特征
系統化學習要求人們在進行學習時一定要有連續性、完整性,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學習方式不能經常性地進行更換,不然,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學習者產生不好的學習效果,從而學習效率降低。
2.5 碎片化學習與系統化學習的關系
我們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以及生活中,都可以將碎片化學習和系統化學習結合起來,比如在地鐵、公交甚至排隊的時間,我們可以進行碎片化學習,這樣既有效利用了零散時間,也可以幫助我們利用資源。系統化學習主要是在學校,我國人口數量多,必須要采取系統化學習,以獲得大量的知識。碎片化學習與系統化學習是密不可分的。
3 碎片化學習的利弊分析
3.1 碎片化學習利處分析
3.1.1 學習資源豐富
人們通過互聯網技術獲取來的學習資源十分豐富。在處于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每時每刻面臨著各種網絡設備,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去網上獲得我們所需要的學習資源。當然,這些移動網絡設備也會根據人們平時上網的興趣與愛好,自動搜集瀏覽信息的頻率,從而推算出人們可能會感興趣的領域,在網絡平臺上如微信公眾號、知網與維普等網頁端推送相關的資源,使人們的學習變得非常方便。
3.1.2 學習內容多樣
隨著時代的發展,大數據時代下任何事物都在不斷更新換代,這從一個方面上加快了碎片化學習的趨勢。在公交、地鐵或者其他空閑時間、空閑地點,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博客、微博、微信等網絡媒介進行表達,不停更新內容。在人們生活的周圍,每天都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信息,有淘寶信息,有微博的信息,有公眾號的信息。現代生活之應驗“活到老,學到老”這句名言。
3.1.3 學習時間較短
現代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影響是十分大的,特別是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他們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工作來獲得更好的生活,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干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更不要提學習。而碎片化學習為他們提供了一種便捷的方法,使他們在吃飯、排隊以及其他空閑時間里去學習,而這樣并不會引起厭學情緒。
3.1.4 學習地點靈活
由于移動設備的普及,人們可以在任何地點去獲取自身所需要的知識進行學習,學習地點比較隨意,它不同于我們傳統的課堂教學的方法,靈活性十分高。
3.2 碎片化學習弊處分析
3.2.1 知識進行分割,結構松散
在碎片化學習中所獲得的知識,大部分在腦海里呈現的都是一塊塊的碎片或者是散點的畫面,這些知識碎片的松散程度,表明它難以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網絡,而且跳躍式的、分散式的學習也讓學習者難以將新舊知識聯系,不便于加深理解[3]。
3.2.2 信息良莠不齊,不利于提高學習效率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學習者通過搜索引擎,但出來的很多資源都參雜了虛假和劣質的信息,這些信息不僅影響了我們的學習效果,可能還會使我們誤入歧途。大多數的學習者都缺乏十足經驗去辨別信息的真假,一旦被不好的信息所吸引,后果難以想象。與此同時,網上的信息也大多存在休閑娛樂的本質,泛娛樂化也會對學習者的學習有不利影響。
3.2.3 對系統化學習有不好的影響
身處于不斷發展變化的時代,想要獲取信息十分簡單與容易,但是也存在不利之處[4]。人們從互聯網上得到的碎片化知識相對來講是比較簡單的并且邏輯性也十分低,容易使學習者的閱讀變得膚淺低俗,只注重了知識的廣度,忽視了知識的深度,十分不利于對于復雜問題的處理,也不利于綜合能力的培養。
3.2.4 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要求較高
一般來說,碎片化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利用閑暇時間進行學習的,時間較短,內容也十分多樣,這對于自控力較差的同學來講是不利的。一般自控力不好的同學容易被網上琳瑯滿目的信息所吸引,很容易中途放棄學習[5]。另外,碎片化學習不同于傳統的學習,不在課堂上,也沒有教師的監督。同時,進行碎片化學習需要對知識進行理解、加工、整合、總結,從而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因此,碎片化學習更加容易使學生成績存在嚴重的兩級分化,造成不好的影響。
4?結語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碎片化學習是一種對傳統教育的補充,它將現代信息技術和傳統教育相結合,順應了時代潮流,也適應了當下教育改革。碎片化學習雖有一定的優勢,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相信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通過將碎片化學習與系統化學習科學合理地結合,將會有利于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于姝妮,劉艷茹.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大學生移動學習的調查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20(34):155-156.
[2]劉秀芳.移動互聯時代大學生碎片化學習的思考與探索[J].安康學院學報,2020(6):101-104,114.
[3]陳兵來.以碎片化學習構建“新知識體系”[N].東方煙草報,2020-09-08(003).
[4]董彥良.大數據時代成人碎片化學習:趨勢、痛點與提升路徑[J].中國成人教育,2020(16):4-10.
[5]張校慧,武瑞.“互聯網+”形勢下對大學生生活學習方式的影響研究[J].教育現代化,2020(42):80-83.
(編輯 傅金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