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勝英 溫小梅
摘要: 目的:研析急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用胰島素不同給藥方式治療的效果。方法:取2020年5月-2021年7月期間本院急診收治的68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進行研究,分析其相關資料,以治療形式的不同之處,將其分為對照組、實驗組,各組樣本34例。小劑量靜脈滴注胰島素治療用在對照組中,小劑量皮下持續泵注胰島素治療方案用在實驗組中,就兩組癥狀改善情況、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對比。結果:胰島素用藥量實驗組少于對照組,而血糖達標、尿酮體恢復、血酮體恢復等時間實驗組短于對照組(P<0.05),不良反應實驗組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急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采用小劑量皮下持續泵注治療,不僅可以快速改善臨床癥狀,還能減少不良反應,值得推廣。
關鍵詞:急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用胰島素不同給藥方式;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58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3-01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是常見病,也是糖尿病的常見并發癥,主要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得胰島素分泌不足,引發功能紊亂所致[1]。而急診收治的此類患者具有起病急、進展快等優點,如不及時治療,會對患者的生命產生威脅。目前,臨床在此疾病的治療中,主要采用胰島素治療,但實踐表明,不同的胰島素用藥方式,所產生的效果不同[2]。因此,本文就以34例患者為例,進行對照研究,研析急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用胰島素不同給藥方式治療的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取2020年5月-2021年7月期間本院急診收治的68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進行研究,分析其相關資料,以治療形式的不同之處,將其分為對照組、實驗組,各組樣本34例。對照組男/女分別20/14例,年齡范圍26-70歲,平均年齡(48.24±5.36)歲,體質量17-26kg/m2,平均(23.15±2.14)kg/m2。實驗組男/女分別21/13例,年齡范圍25-70歲,平均年齡(49.10±5.42)歲,體質量17-27kg/m2,平均(24.35±2.55)kg/m2。2組患者的基本臨床資料比較不存在統計學價值(P>0.05)。
1.2方法
2組均行常規治療,如補液、酸堿平衡維持、并發癥預防等措施,基于此,小劑量靜脈滴注胰島素治療用在對照組中,水電解質糾正后,皮下注射胰島素,等血糖值下降至13.9mmol/L時,靜滴小劑量的葡萄糖,在3-4g葡萄糖中加入1U胰島素,直至尿酮體恢復正常。小劑量皮下持續泵注胰島素治療方案用在實驗組中,速度0.1U/kg/h,酸中毒糾正后,皮下輸注速度0.6-1.2U/h,繼續皮下輸液,直至尿酮體恢復正常。
1.3評價標準
就兩組癥狀改善情況、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對比。
癥狀包括血糖達標、尿酮體恢復、血酮體恢復等時間,同時對比胰島素用藥量。不良反應為低血糖。
1.4統計學分析
用SPSS 25.0,P<0.05時,說明研究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癥狀改善情況
胰島素用藥量實驗組少于對照組,而血糖達標、尿酮體恢復、血酮體恢復等時間實驗組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對比不良反應
實驗組有2例出現低血糖,對照組有9例出現低血糖,發生率相比(P<0.05)。
3.討論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發病原因較為復雜,如感染、飲食不佳、治療不當等,特別是感染,其屬于引發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主要原因[3]。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小劑量胰島素用藥治療方案受到了廣大患者與醫生的認可,同時不同的用藥方式,所產生的效果不同。經本研究發現,小劑量皮下持續泵注胰島素治療效果要優于小劑量靜脈滴注胰島素治療方案,且不良反應少,安全性較高,對快速改善臨床癥狀具有積極作用[4]。
綜上所述,小劑量皮下持續泵注胰島素治療方案用在急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治療中,可以縮短癥狀改善時間,減少不良反應,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曲翠麗,李云,尚治新,等.胰島素不同給藥方式對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病情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23):4308-4312.
[2]牛建朝,張耀輝.不同胰島素給藥方式治療急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臨床觀察[J].社區醫學雜志,2020,18(18):1274-1277.
[3]邵珊.胰島素不同給藥方式治療急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臨床效果[J].北方藥學,2018,15(05):54-55.
[4]李亮.胰島素不同給藥方式治療急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臨床效果[J].北方藥學,2019,16(08):9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