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興全
內容摘要:傳承人類文化的最主要載體就是經典作品,一個民族的精神基因都珍藏在它的民族經典語言里。經典作品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財產,是文化之根、民族之魂、自立之基,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是傳播中華文化、培養民族精神,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有利于開闊學生視野,陶冶情操,享受讀書的快樂,提高學生語文能力、文化素養、審美品位以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關鍵詞:興趣 計劃 書目 方法 活動
蘇霍姆林斯基曾言:“閱讀是讓人進步的唯一途徑。”經典誦讀是至關重要的通道。中華經典詩文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發展的重要見證,是我國文人的智慧體現。在我國發展的長河中,中華經典詩文歷經了歷史的洗禮,經久不衰。在小學教育工作中,適當的引入中華經典詩文,帶領學生進行誦讀學習,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認知,完善學生人文素養,提高能力,同時也有助于我國傳統文化的長遠傳承。
一.現階段小學經典閱讀的現狀
1.學生閱讀興趣不足
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還比較小,在進行學習時往往會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在對小學生進行經典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因為很多因素而失去閱讀的興趣。因為一些經典讀本內容較多,書本的樣式設計并不足以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就會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力缺失,降低閱讀的興趣。
2.學生沒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
對于閱讀需來說,要有一個良好的氛圍,才能有利于學生進行學習。良好的閱讀氛圍可以促進學生的閱讀興趣。而現在對于學生的閱讀興趣的培養,往往只在口頭上,而沒有真正的采取行動。學生在進行正常的課程學習以后,還要完成課后的作業,很少有時間進行經典作品的閱讀。所以,現階段很多的學生并沒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來使學生可以更加投入的進行閱讀。
3.教師和家長不夠重視
現在的一些教師,僅僅是安排學生進行一些簡單的課外閱讀,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效果并不考慮。對學生自主進行課外閱讀的情況沒有過多的注意,對培養學生進行經典閱讀的情況不夠重視。不僅如此,家長也認為,教學應該是學校的事情,所以學生在家進行學習時,并沒有對學生進行過多的輔導。對學生進行課外經典閱讀并不重視,認為與所要學習的內容并無關聯,就不需要進行過多的重視,因此忽略了對于學生經典閱讀的培養。
二.營造閱讀氛圍,激發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若想要強化學生的閱讀效果,深化閱讀體驗,強化學生的興趣、營造環境是教師需要開展的首要工作。兒童由于還沒有經歷社會生活,未受渲染,所以自身十分純潔,且模仿力、好奇心理極強。教師需要加強對閱讀教學的關注度,善于引導,樂于引導,讓學生體會到閱讀的快樂,培養閱讀熱情與習慣。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采取以下幾點方式。
1.教師以身示范愛閱讀
俗話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而處于當代社會的教師不僅要肩負這三大責任,同時也需要主動承擔傳承文化弘揚文化的重任。能夠在中國文化的熏陶下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所以,當代教師不僅要具有豐富的理論支撐,滿腹經綸,更要側重發展個人的職業道德與綜合素養。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是強化人認識與素養的重要途徑。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課下閑暇時間在講臺上閱讀書籍,以此既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示范,同時也能夠切實的充實自己。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進行經典作品的閱讀,比如教師可以定期舉辦讀書會,帶領大家進行經典作品的賞析。像《海底兩萬里》、《湯姆索亞歷險記》、《小王子》等等優秀的作品。像《小王子》中有句話:如果你愛上了某個星球的一朵花。那么,只要在夜晚仰望星空,就會覺得漫天的繁星就像一朵朵盛開的花。這句話想要表達的意思就是,人們只要心里喜歡和愛慕某個事物,那么它始終就是美麗的、理想化的,滿世界都是為了襯托它而存在的,這就是愛的表達。就像你比這個世界,你愛你若熱愛的,那么一切都將是那么美好。
2.媒體潛移默化助閱讀
由于網絡技術的出現,現代社會逐漸進入信息時代。在網絡技術的幫助下,大眾可以獲取大量的信息,充實自己,豐富自己。但網絡中所涵蓋的信息質量并不同意,良莠不齊。教師需要輔助學生做好篩選,將一些積極性、正向性較強的中華傳統資源提供給學生,在潛移默化的氛圍內,加強學生的綜合水平與素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進行經典作品的,閱讀,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方式來吸引學生進行經典作品閱讀。可以利用視頻播放的形式,作為一個引導,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西游記》,教師可以向學生播放劇版《西游記》中的片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在最關鍵的地方結束。像在“三大白骨精”中,因為孫悟空多次出手,惹得唐僧非常生氣,想要趕走孫悟空。那么最后唐僧到底有沒有將孫悟空趕走,他們還能順利的前往西天取經嗎?教師可以讓學生待著疑問到書中尋找答案,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主動的進行閱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3.家長助力齊閱讀
老師可以借助家長會、班級微信群、優課優信等途徑廣泛宣傳閱讀的重要性,請家長配合老師工作,支持孩子閱讀。這樣雙管齊下,必將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心甘情愿做一名小小朗讀者。
三.制定閱讀計劃,確定閱讀書目
計劃是未來行動的方案。給每個孩子設定明確的閱讀方向,讓他們合理安排時間,把握今天,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了解每一個行為的目的,從而產生持續的信心、熱情與動力。
1.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閱讀計劃,然后全班共同制定一份讀書計劃,嚴格執行。可以具體落實到每一天早上、中午、晚上閱讀時間安排,閱讀內容安排等。
2.確定閱讀書目,做到有的放矢
書目形式萬千。隨著學生年齡的變化、能力的提升,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書目內容與主題,符合學生的發展需求,促使學生能力的有效加強。
(1)低年級學生并不具有較強的注意力,并且形象思維高于抽象思維。推薦閱讀朗朗上口的短小精干又押韻的短文,如《弟子規》《百家姓》《聲律啟蒙》《千字文》《笠翁對韻》《增廣賢文》《成語接龍》等經典。
(2)中年級學生對外界事物有了自己的認識態度,開始嘗試自己做出判斷。大腦處于迅速發展的時期。語言能力有—定的提高,邏輯思維開始發展。推薦閱讀《幼學瓊林》《朱子家訓》《顏氏家訓》《詩經》《唐詩宋詞》《大學》《老子》《中庸》等經典。
(3)高年級學生情感內容日益豐富,社會性道德感有很大發展,情感的穩定性和控制能力有所增強。智力有很大的發展,邏輯思維開始在思維中占憂勢,創造思維也有很大的發展,對新奇的事物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獨立意識進一步發展。推薦閱讀《論語》《孟子》《世說新語》《古文觀止》《莊子》《易經》《菜根譚》《唐詩宋詞》等經典。
四.加強方法指導,提高閱讀效率
學生只會對感興趣的內容進行閱讀。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經典閱讀時,要充分利用工具書,結合文本內容,借助多種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率。
1.誦讀法
誦讀即熟讀背誦,就是把書面語言轉化為響亮的口頭語言。誦讀不僅要聲音洪亮,疾徐有致,還要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全身心地投入,從誦讀中體會節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韻。它能訓練語音,再現文字情境,加深理解,培養記憶力、語言感受力、口頭表達力,增強語感。國學經典博大精深,篩選、甄別經典的、有現實意義的、利于誦讀的文字,精雅佳句、名篇小品、錦繡華章,盡收眼底,馨香無限。
2.精讀法
精讀指深入細致地研讀。這是對重要的文章和書籍,認真讀反復讀,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鉆研,對重要的語句和章節所表達的思想內容還要做到透徹理解。在精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經典論述的句子找出來,對書中的關鍵的詞加以界定,歸納出主要內容和人物性格特征,同類的事物要比較,運用例子進行聯想,復述文章內容,寫讀后感等。
3.泛讀法
泛讀指一般性閱讀,意在追求對作品的整體理解以及閱讀速度,而不注重一些字句的翻譯,也不會逐字逐句的理解文章。類似于陶淵明的“好讀書,不求甚解”讀書法。旨在通過大量的積累,讓學生自我融合,以達到觸類旁通的目的。
4.跳讀法
跳讀,指不依次序,跳越章節讀書。是根據自己的需要,有目的、有選擇地進行閱讀的方法。
五.采用多種形式,開展讀書活動
經典閱讀是一個持久的閱讀過程,怎樣讓孩子一直保持旺盛的閱讀態勢是每一個推崇經典閱讀的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結合我班實踐,可以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班級根據孩子閱讀情況,制定書卡、回應日記等,不定期班級展示,促進孩子繼續閱讀。
2.孩子根據自己的對文本的理解,選擇感興趣的內容制作手工書或自制圖畫書、手抄報展評,讓孩子獲得閱讀帶來的榮耀。
3.開展“我是小小朗讀者”活動,利用班會、早讀時間,讓孩子聲情并茂地領讀、表演讀、分角色讀等,讓孩子以語音的形式獲得閱讀的快樂。
4.利用微信平臺,在班級微信群開展朗讀比賽,以讀促讀。
當然,經典閱讀形式多樣,教師還可以根據本班實際,整理適合自己班級的書目,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孩子在經典中成長!
參考書籍
[1]陳琴.華一欣《經典即人生》
[2]韓興娥《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
[3]夏昆《在唐詩里孤獨漫步》《溫和地走進宋詞的涼夜》
[4][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爾斯·范多倫《如何閱讀一本書》
(作者單位:四川遂寧射洪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