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是“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的簡稱,知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美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唯有通過美育促進學生的審美能力實現發展,其它各項教育活動才能得到順利開展,教師才能夠促進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審美素養實現發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美育滲透,有利于調動學生圍繞語文教學內容展開豐富的審美聯想與想象,促進學生結合自身的真實經歷與情感對文學藝術作品進行共鳴、形成深刻的理解與感悟。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師必須進一步提高對于美育滲透的重視力度,著力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美育滲透,促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與審美素養實現同步發展。
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面臨著一個普遍性問題,即學生通常缺乏領悟文學作品深刻內涵的能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學生在對文學藝術作品進行理解和體會時,往往未能結合自己的形象感知與情感體驗,只是抽象地去認識和理解作品,在審美體驗和審美共鳴方面存在著明顯的不足。針對這一現狀,初中語文教師必須重視在語文教學過程之中展開美育滲透,充分發揮語文學科所具備的內在美育功能與美育價值。新課改下,各版本初中語文教材均進行了修訂或新編,其中所選錄的課文,具有很高的藝術性,通過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入理解與體悟,教師能夠較好地開展審美教育工作,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實現發展。
一、重視美育滲透教學情境創設
美育滲透必須以具體的情境作為支撐,只有在具體的審美情境之中,學生才能夠實現對于感官知覺的充分調動,教師才能夠真正激發學生的審美熱情與審美情趣,以審美情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審美氛圍,促進學生在審美情境之中進行審美共鳴體驗。多媒體教學技術是教師開展美育滲透教學情境創設的重要助力,在語文教學過程之中,教師應重視應用多媒體創設美育滲透教學情境,從課堂教學的導入環節開始,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內容進行審美體會,從而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主體性與參與性,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對語文教學內容展開探索。在進行美育滲透情境創設時,教師應重視把握好語文教學內容的形象性與音樂性,一方面,重視引入圖片素材,將部分抽象性較強的語文教學內容進行直觀轉化,以此增進學生的認識與理解;另一方面,重視應用音樂素材,以動人的音樂推動學生展開審美意義上的聯想,進一步改善美育滲透效果。
比如,在進行《云南的歌會》這篇課文的教學時,為深化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審美體會,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分別為學生呈現課文之中所包含的“山野對歌”“山路漫歌”和“村寨傳歌”三個場景,將作者沈從文對于演唱者、演唱環境和演唱過程的描寫進行形象化展示,以此增進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認知與理解,推動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的理解與共鳴,有效展開美育滲透情境創設,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審美體驗。與此同時,教師應重視圍繞課文內容和情境教學素材展開問題設置,調動學生進行深入的審美思考,如向學生提出“云南的歌會與你曾經聽說過或者在電視上看到過的演唱會之間,有哪些顯著區別和特色?”“為什么作者會對云南的歌會產生興趣?”等問題,推動學生結合多媒體教學素材展開思考,并依據多媒體教學素材對作者沈從文的描寫進行深層次的理解,體會其在寫作手法上的精妙之處,實現個人審美能力和審美素養的提升。
二、引領學生在語文學習之中發現美
語文學科是一門包含諸多審美要素的學科,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之中發現和體會這些審美要素,是教師展開美育滲透的一項重要路徑。在初中語文教學內容之中,閱讀課文占據主題,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把握好閱讀課文這一核心教學內容,重視引導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展開審美探索,深入體會閱讀課文中所包含的審美元素。為此,教師應提高對于教學語言組織的重視力度,重視增強教學語言的邏輯性和條理性,有條不紊地引導學生展開審美探索,引導學生逐層深入理解和體會課文內容,在這一過程中發現和領略美。與此同時,教師應有意識地在閱讀課文教學過程之中融入文學理論與美學理論,以此為學生的審美實踐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切實增強學生的審美素養。
比如,在進行《使至塞上》這首詩的閱讀教學時,為使學生深入體會詩句的美感,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蘇軾對于詩歌作者王維的評價“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調動學生對“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兩句詩所描繪的畫面進行聯想,以此體會詩句的視覺聯想性,使學生在進行想象與聯想的過程之中獲得良好的審美體驗。與此同時,教師可以結合這首詩歌及學生以前接觸過的邊塞詩,為學生詳細介紹邊塞詩這一詩歌流派的整體特征,以此進一步增強學生對于同類型詩歌的審美感悟,切實促進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審美素養實現發展。在這一過程之中,為增強教學的形象性、進一步調動學生發現和體會美,教師同樣應重視應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如為學生展示詩句所指向的畫面、播放以詩句為基礎創作的音樂作品等,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聯想和想象。
三、加強課堂教學師生交流互動討論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師生交流互動討論是教師進行美育滲透的重要基礎,通過交流互動,教師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和體悟語文學習之中蘊藏的美,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文課堂學習氛圍,增強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性與參與性,培養學生形成濃厚的語文學習興趣和積極開展審美探索的熱情,真正將學生還原為語文課堂主體,增強美育滲透實效性。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圍繞美育滲透而展開的師生互動交流討論,以語文知識的內在美感為基礎,合理設置互動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深入的審美思考和審美體驗。在這一過程之中,教師應重視向學生傳遞自身真實的審美體會與審美喜悅,以此增強語文課堂的教學感染力,調動學生主動進行審美探索,并增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紐帶,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在這一過程之中,教師還應重視將美育滲透與教學組織形式進行有機結合,實現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整體轉變,突破傳統單向灌輸式語文教學模式的內在局限性,讓語文課堂教學真正為學生帶去耳目一新的感受。
從新課改的要求出發,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之中,應著力同步進行美育滲透,力求促進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審美素質實現發展,讓學生結合個人真實經歷與情感體驗對文學藝術作品進行深入理解和體會,并形成良好的審美習慣,推動學生與語文教學內容進行心靈層面的共鳴,從而改善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鄭冬前.初中語文審美教育策略初探[J].華夏教師,2019(32):78-79.
[2]陳慶麗.初中語文閱讀審美教育進階路徑[J].中學語文教學,2019(11):23-25.
[3]李永璞.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策略探究[J].亞太教育,2019(05):71.
[4]劉佳.試論初中語文詩歌語言教學的美育策略[J].教育現代化,2017,4(47):186-187.
[5]張惠春.探討審美教育在初中語文新詩教學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9):292.
[6]吳宇飛.論初中寫作教學的新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5(11):37-38.
[7]趙悅彤.淺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實施審美教育的途徑與方法[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5,32(06):75-78.
[8]周長明.初中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策略[J].黑河教育,2020(12):24-25.
[9]吳曉燕.初中語文教學實施審美教育的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0(92):53-54.
[10]王衛紅.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審美教育[J].新課程,2020(32):221.
李永,安徽省宿州市灰南初級中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