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中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學生缺乏準確和科學的自我評估、對本專業的了解程度不高、對職業生涯規劃了解和重視不夠、學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指導形式單一等問題,提出改進的措施:重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多層次多角度開展就業指導;提高職業生涯規劃課的教學效果,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加強自我認識,提高專業水平。
【關鍵詞】中職學生 職業生涯規劃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22-0150-03
中職學生的就業一直是社會關注的問題。中職學生必須盡早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確立自己的人生方向,才能更好地為之奮斗。本文開展關于中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調查研究,了解中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改進的措施和建議,以促使中職學生順利就業。
一、中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中職學生缺乏準確和科學的自我評估
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了解到,很多學生對自己的性格特點、將來適合什么職業并不清楚,對自己缺乏合理的認識,對自我的行為缺乏有效的控制,不少學生出現發展方向不明確、上進心不足和學習動機不強等現象。對自身認識的匱乏,會直接導致中職學生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么,不知道自己要學什么,不知道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不知道自己合適哪些行業,從而影響到他們的專業選擇和對未來的規劃。
(二)中職學生對所學專業的了解程度不高
中職學生和高中學生的學習內容不同,高中學生重點學習語、數、外等基礎知識,中職學生除了要學習這些基礎知識,還要學習專業知識,如電氣專業要學電子線路、電工基礎、家電維修、PLC、單片機、機器人等課程,這些課程的學習關系到他們未來就業和發展方向,學生一旦選擇了不適合自己的專業,在學習過程中就會缺乏動力,久而久之就會喪失學習的信心。另外,有些學生選擇就讀中職學校是無奈的選擇,他們的文化基礎較差,專業技能不高,不了解自己的專業,對要從事的行業缺乏了解,直接導致中職學生不知道為什么學,不知道要學什么,也不知道學了將來有什么用,更不知道學了之后能干什么,導致迷失了學習的方向。
(三)中職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了解和重視不夠
調查發現,部分中職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了解程度不夠,往往對職業生涯規劃課提不起興趣,認為這門課程不重要。部分中職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了解途徑主要是學校和一些教育機構,他們只是依靠課堂和教科書來認識和了解職業生涯規劃,這些有限的途徑也使得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了解甚少。針對這些情況,中職學校要引導學生重視職業生涯規劃課學習,正確認識自我并了解相關職業的發展現狀與趨勢,掌握職業發展要求,制訂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觀,按照自身的發展需求和目標,科學規劃職業生涯。
(四)學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指導形式單一
學校缺乏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宣傳,也會導致學生不重視職業生涯規劃。調查發現,中職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了解程度上存在各個專業的不平衡性,這表明各個專業的領導、班主任、任課教師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宣傳教育力度和重視程度不同,直接影響著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了解。只有學校大力宣傳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并開展一系列關于職業生涯規劃的活動,學生才會逐步形成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
不少學生反映學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途徑比較單一,形式不夠豐富。訪談得知,中職學生喜愛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形式有舉辦職業生涯規劃講座、通過學校職業生涯規劃網站學習、與學長交流、與教師面對面咨詢、開展團體輔導等,但這些多元化教育形式是目前中職學校比較欠缺的。
二、解決辦法
(一)重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多層次多角度開展就業指導
學校要重視對中職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首先,重視環境對人的影響,大力宣傳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積極開展與之相關的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其次,重視人的精神富足,開展擇業心理輔導,培養學生健全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擇業心態;再次,建立優秀的中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師隊伍,建立保障中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長效機制;最后,加強家校聯系,注重發揮家庭的力量,引導家長鼓勵孩子盡早制訂職業生涯規劃,做足就業前的準備。
學校要多層次、多角度開展就業指導,引導學生加強知識與信息的溝通,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和增強責任心。要把握好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的教育:縱向維度,在一年級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并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根據每個年級的不同情況進行不同項目的職業生涯規劃訓練;橫向維度,在不同項目的訓練中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此外,多層次、多角度的就業指導還有開展課程活動進行專題輔導、舉辦職業生涯規劃講座、開通學校職業規劃網站、舉辦系列家校活動、鼓勵自我反思、開展個性化指導等多種形式。值得注意的是,職業生涯規劃應按照科學的流程認真地開展,且應貫穿于學校教育的全過程。
職業教育包括創業教育,因而除了強化就業指導,還必須加強創業指導規劃教育,引導學生走自主創業之路。政府要為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創業提供政策、資金和技術等方面的支持,簡化手續,減免稅收,為學生營造寬松的創新創業環境。
(二)提高職業生涯規劃課的教學效果,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如何調動中職學生的積極性,使其積極主動地投入職業生涯規劃的學習中,是職業生涯規劃課任課教師的重要任務。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多少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因此,要提高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效果,教師應提高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課的興趣度,使職業生涯規劃課更加生動有趣,使學生對課程更感興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經驗、能力水平和認知規律等,抓住學生思維的熱點、焦點,不斷創設有創意的、新穎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知識的魅力,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促使他們樂于發現問題,敢于創新學習。
課前,教師在備課環節應適當統籌安排教學內容,盡量優先考慮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課的知識需求。比如,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課學習內容的需求度依次為:求職面試技巧和說話藝術的指導;職場中為人處世原則、職業禮儀和形象指導;專業知識方面的擇業輔導;分析個人性格和興趣愛好等。課中,盡量運用學生喜歡并且樂于接受的方式授課,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多舉例、多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營造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氛圍,變接受式學習為探究式學習,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己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也可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情境仿真法、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小組討論法、主題辯論法、任務驅動法等,重視學生的參與程度,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課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報紙雜志、瀏覽網頁、向工作經驗豐富的親戚朋友請教等途徑,拓展職業生涯規劃知識。
(三)加強自我認識,提升專業水平
正確的自我認識是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的前提。中職學生只有真正地了解自我,準確而科學地評估自我,才能了解自身的優勢與不足,才有可能揚長避短。因此,中職學生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狀況,分析內外因,全面而系統地評價自身的興趣愛好、性格特質、特長和優缺點等,確定未來就業的方向,從而制訂詳細的職業生涯規劃。
全面了解自我包括: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況、了解自己的社會責任感、了解自己的道德品質、了解自己的家庭責任感、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等等。學生可以用在職業生涯規劃課上學到的MBTI測評、北森朗圖測評、PDP和氣質類型測試等一些常用的性格測試工具了解自己的性格,并通過“他人眼中的自己”了解自我。根據自身實際狀況制訂職業生涯規劃后,學生還需要積極做好理論知識、應用技能、心理素質等多方面的準備,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挖掘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優勢,一步步實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專業的喜歡度和認知度并沒有隨著年級的變化而變化,大多數中職學生對本專業的了解僅限于表面,喜歡程度也有待提高。中職學生在選擇專業時一定要慎重,首先要充分了解各個專業,包括了解專業名稱內涵、專業學習的課程和今后的就業方向;其次評估自己的特長優勢和個性特點能否適應該專業;最后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并且適合的專業。只有充分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才能在學習中目標明確、精力專注、積極主動。學生可以通過查閱書籍、瀏覽學校網站、與老師和學長交流等方式,多了解自己的專業和畢業后可以從事的工作,掌握用人單位對本專業人才的要求,進而確定學習目標,更好地制訂職業生涯規劃。
當然,中職學生僅了解本專業還不夠,還應努力提高就業能力,首先,要在平時的專業學習中積累過硬的專業知識,全面了解相關職業的要求,提高專業技能。同時,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技能訓練,有條件的參加學校的技能大賽,爭取更多的機會提高專業技能。其次,要在日常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自律自強、誠實穩重、勤奮踏實。職業價值觀是影響個體職業選擇和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因素。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學生要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規范,增強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提高職業素養。再次,在社會實踐中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培養吃苦耐勞的品質,學會待人接物的禮儀,掌握溝通的技巧,懂得用恰當、合理的方式與人溝通和交流,這樣才能在職場中贏得別人的尊重,做一個成功的職業者。最后,多參加社團活動,培養團隊合作意識,培養組織和領導能力,發揮自己的特長優勢,拓展各方面素質。
總之,加強中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需要將學校、社會、家庭、學生等因素相結合,打造完善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端木自在.社交與禮儀[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17:90.
[2]周廣強.教師專業能力培養與訓練[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31.
[3]鄭杰.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97.
[4]陳瑛.在中專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中滲透多種教學方法的嘗試[J].時代月刊,2010(3).
[5]買菁菁.對專科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幾點思考[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報,2007(3).
[6]楊云.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職業生涯設計狀況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8.
[7]范海燕.淺談當代大中專學生職業生涯規劃[J].中國青年研究,2007(8).
[8]朱成良.通古今教育之變[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2:178.
【作者簡介】陳亞婷(1983— ),女,漢族,江蘇昆山人,教育學碩士,江蘇省昆山第一中等專業學校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