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
精心組織,分步行動
近兩年,琿春市陸續為15所學校增建錄播教室,為城區11所學校增添錄播設備。截至目前,全市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達100%,基本建成了覆蓋全市的琿春教育城域專網,為“三個課堂”的實施奠定了基礎。
同時,琿春市教育局確定了“1+N”式“三個課堂”建設工作模式,先由城區優質示范校以國家、省、州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為支撐,摸索探路后,再輻射其他學校以推進“三個課堂”的建設,即優先打造典型校,之后推廣至大學區總校,最后普及到全市所有中小學校。借此奠定了“優質教育資源共享項目”實施的組織基礎。
琿春市教育局深知學校校長在“三個課堂”建設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積極組織校長、名優骨干教師到外地學習與實踐觀摩、參加全國教育裝備現場會等方式,使他們早認識、早行動、早受益,以此奠定了“三個課堂”工作的思想基礎。
優化結構,融合應用
2020年,琿春市教育局決定建設大學區研修平臺,將6個大學區調整為4個大學區,琿春市第一小學、琿春市第二實驗小學、琿春市第三中學、琿春市第四中學為大學區牽頭學校。大學區實行學區長負責制,學區長負責召開學區聯席會議,組織學區內教學研修活動。大學區總校每年派出一批支教教師到學區內成員校上課的同時,還要協助成員校做好教學研修,助力成員校教學質量提升。大學區每周進行一次學區教研活動,定期組織學區內教學賽課、集體備課、班主任交流等活動,活動采用線上、線下、線上與線下相結合三種形式開展。學區內各成員校輪流主持活動,幫助青年教師在出課、聽課、反思中快速成長。
琿春市還積極做好“三個課堂”的設計工作。專遞課堂分為同步專遞和異步專遞兩個類別,依托省、州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開展。組建首席教師團隊,依托學科工作室進行課程視頻資源庫建設,學科優秀課程上傳至琿春教育視頻云平臺,為全市中小學校提供課程專遞服務。目前,平臺已上線運行,正在服務測試中。
名師課堂分為名師教研和名師課程兩個類別。名師教研由學科首席教師負責組織,以發揮名優骨干的示范作用。同時依托琿春教育云平臺等開設名師課堂,將傳統的線下示范課、公開課上傳至平臺的“名師課堂”,供全市中小學校點播學習。
與此同時,琿春市確定了琿春市第四中學、琿春市第一小學校為琿春市第一批名校課堂實踐試點校,要求兩所學校基于琿春教育視頻云平臺開設名校網絡課堂欄目,每所學校提供學科或社團課程不少于5個學科或類別,課程資源要保證每周更新一次。學校自主制訂課程計劃,琿春市教師進修學校協助開發,定期督查課程開設情況。
琿春市在暑期啟動“三個課堂”及“雙優試點校”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已于9月份完成第一期建設。同時,編織了“縱橫”網體系,為強化專兼職教研員隊伍建設,編織了“三個課堂”的“橫向網絡”,為突出學科教研組、備課組功能,編織了“三個課堂”的“縱向網絡”,縱橫交互,有力促進了“三個課堂”的落地實施。
未來,琿春市有三項工作重點:一是抓好教師隊伍能力提升。結合國家、吉林省能力提升工程培訓,深入探討“微能力點”融合常態化教學教研活動,強化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團隊信息化指導力、教師信息化教學力的“三力”提升。二是提出“一流學科”建設標準,強化優秀教研組、備課組建設,整合學科優秀人員力量,發揮學科首席教師組織力、學科團隊協作力,進行“三個課堂”研究。三是突出教學教研活動規范化管理,建立健全一系列考核評價機制,對教師生成的優質課程資源予以價值體現,讓教師看到自己的勞動價值。
琿春市將加大投入,加強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訓,聚焦區域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積極開展相關課題研究,通過“三個課堂”信息化教育實踐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