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昆 王浩
[1]
鄭州市惠濟區開元路小學(以下簡稱“開元路小學”)二年級組辦公室,掛著一面印有“關懷無微不至,精心教導有方”十二個金色大字的錦旗。它是二(2)班學生馬一晨和父母送給班主任李笑妍的“心意”。
說起這份“心意”,馬一晨媽媽葉盈很激動:“我和孩子爸爸在外地上班,每周輪流回鄭州,平時只能通過電話和微信了解孩子學習和生活情況。這學期,馬一晨的學習成績從中下游提升至全班第一名,整個人變得越來越開朗,多虧了李笑妍老師的悉心教導……”
李笑妍是開元路小學的一位班主任、語文教師。平日里,除抓好教學工作,她尤其注重培育學生的優秀品德和良好習慣,從課堂到課間、從學校到家庭,堅持與家長溝通,形成家校共育合力,鼓勵學生自信自強、奮發向上、不斷進步。
[2]
馬一晨剛讀一年級時,就給李笑妍留下了深刻印象:上課時,不舉手隨意發言,思想常常開小差;寫作業時,字跡七扭八歪……李笑妍沒有批評更沒有放棄,第一時間與馬一晨以及他的爸爸媽媽溝通,掌握學生的真實情況。
經過與馬一晨媽媽葉盈溝通,李笑妍得知夫妻兩人在外地上班,平時是爺爺奶奶帶馬一晨。爺爺奶奶不識字,無法輔導馬一晨寫作業,馬一晨成了“放養的娃”。從此,李笑妍利用電話和微信,每天將馬一晨在校情況通報給他的爸爸媽媽,讓他們及時掌握馬一晨動態。
對上課不舉手隨意發言的問題,葉盈告訴馬一晨:“上課時一定要遵守紀律,如果想回答問題,首先要舉手示意,經同意后再發言,不能與老師搶話。”對馬一晨的作業,李笑妍批改后,拍照發給葉盈,讓她了解并關注。
經李笑妍和馬一晨爸媽的共同努力,馬一晨在校表現越來越好。上課時,李笑妍講過簡單易懂的語句后,馬一晨常會以一個成語總結這句話的意思;下課后,有的學生跑出教室玩耍,馬一晨還在奮筆疾書。李笑妍介紹,馬一晨喜歡在校完成作業,一邊寫還一邊自言自語:“寫作業人,寫作業人,寫作業人是人上人。”
有一次,開元路小學發放《致家長的一封信》,要求學生帶回家讓家長簽字。葉盈得知后立即給李笑妍打電話求助。馬一晨靈機一動,給媽媽打電話說明了情況,再找別人代簽了字,然后將此事告訴了李笑妍。
在李笑妍漸漸發現了馬一晨的優點:這個學生看似不遵守課堂紀律、容易走神,其實是因為他的表現欲特強,或者是當堂課知識已學會了。
在李笑妍看來,活潑好動是低年級學生的天性,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規范行為的前提下積極發言,滿足學生的表現欲。
[3]
在一堂口語交際能力課上,李笑妍問大家長大后想從事什么職業,馬一晨高高舉起手,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老師,我要當廚師和飯店老板。因為,我想讓醫生、軍人免費在我的飯店吃飯,而且我自己也很愛吃,所以我要掌握做美食的本領。”馬一晨回答完后,先后有十多名學生暢談了自己的職業理想。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出一群思想行為一模一樣的人,而是培養出有自己想法、有獨立行為的人。”李笑妍說,“作為班主任,要允許學生有不同行為,存在不同想法,并要保護好孩子的差異性。今后,我會更注重家校合作,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爭取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做學生和家長都喜愛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