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全媒體記者 楊智淋 通訊員 侯榮
“雙河村5組張某英2019年就去世了,怎么領補名單上還有她的名字?”前不久,四川省樂山市五通橋區紀委監委派出冠英片區紀工委,通過入戶走訪,對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監管平臺存疑數據開展核查。
經查,該問題系村高齡補貼經辦人員張某因工作疏忽,未及時上報信息所導致。今年10月,張某受到黨內警告處分,多發放的650元高齡津貼已被追回。
今年9月底,覆蓋四川省市縣三級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監管平臺全面建成并運行,這是該省歷時四年,持續深化“一卡通”專項治理取得的重要戰略成果。上述案例正是該省紀檢監察機關利用“一卡通”監管平臺,精準發現問題、推動解決問題的生動實踐。
自2018年以來,四川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緊盯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領域出現的多頭發放、截留挪用、監督乏力等突出問題,推動財政等主責部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完善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陽光工程建設,通過陽光審批、陽光發放、陽光監管,不斷釋放平臺做實基層監督、糾治基層腐敗、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的綜合效能。
從個人保管的67張困難兒童生活補貼專用存折中,挪用88萬元用于償還自身因打麻將而欠下的高利貸。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溪洛米鄉原鄉長馮某某的這番操作之所以能實現,就在于因信息不對稱而造成的監管乏力。群眾不知道有這筆錢,補貼資金發放部門以為資金已發放到位,卻不知惠民資金在中途被截留。
而這正是此前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領域存在的典型問題之一。問題出現在哪里,監督的觸角和治理的視線就要延伸到哪里。自2018年開始,四川省紀委監委便將加強“一卡通”監督管理作為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有力抓手,連續四年一抓到底、緊抓不放。
改變,從摸清底數開始。“要搞清楚發了多少錢、辦了多少卡、錢到了哪里。”一場發源于涼山州的“清卡行動”,成為省紀委監委深入推進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問題專項治理的切入點。
隨著4480萬余張卡被清理,四川探索將所有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納入社會保障卡,由縣級財政部門直接打卡到戶,推動賬目清楚明白、信息公開透明,實現陽光發放。
陽光發放只是第一步,關鍵還要規范財政補貼資金發放背后的審批權力。“要通過全數據比對、全鏈條監管、全方位公開,推動實現陽光審批。”四川省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負責人說。
今年以來,一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審批管理的陽光審批平臺在四川各地加速成型。
今年8月,因建設進度滯后,四川3個市的紀委監委和財政局分管領導被請到省紀委監委,接受面對面約談。此外,省紀委監委還通過日常溝通、上門督導、定期追蹤等措施,督促財政、民政、審計等主責部門加快數據共享和審批平臺建設。
監督賦能之下,今年9月底,四川“一卡通”陽光監管平臺如期建設完成。據四川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一卡通”監管平臺由陽光發放、陽光審批、省級監管和公共服務網多個平臺組成,具備申請、審批、發放、監管、公示等多項功能,對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實現全過程全鏈條的監督。
截至目前,四川1128個惠民惠農補貼項目全部納入“一卡通”陽光發放系統,實行社保卡“一卡通”發放,平臺累計受理補貼申報3.65億人次,校驗符合享受補貼對象3.63億人次,發放補貼金額1184.6億元,惠及3162.9萬人。
“該農戶的社保卡異常!”近日,當瀘縣紀檢監察干部登錄“一卡通”監管平臺,嘗試向異常賬戶發放資金時,系統自動彈出上述阻止性窗口。
根據系統提示,工作人員打通了異常賬戶戶主熊國金的電話,經詢問得知,熊國金在補辦社保卡后,未及時進行激活,從而導致資金撥付中止。經過信息比對和業務操作后,該問題成功解決。不久后,熊國金就領到了補貼資金。
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后續程序就會自動中止,這種環環相扣、前后印證的監管模式,正是“一卡通”監管平臺守好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的真實例證。
除了流程上的嚴格把關,得益于“一卡通”監管平臺接入的海量數據,平臺還能發揮智能預警作用。在成都市郫都區,每月的高齡補貼資金發放數據將與成都市死亡人員火化數據進行大數據比對,一旦發現重合人員,系統將自動彈出信息提示。依據這些線索,郫都區紀檢監察干部發現因工作人員作風不實而導致的多名過世老人領取高齡補貼問題。
為打破信息數據之間的行業、地區壁壘,四川“一卡通”監管平臺有效整合了民政、房管、稅務、教育、法院、市場監管等17個部門的數據,在全省范圍內跨部門、跨地區進行分析對比,主動攔截可疑數據。截至目前,“一卡通”監管平臺累計比對攔截可疑數據148萬人次,核實后停發不符合條件的6.2億元;對比發現同一人員在不同地方申報同一補貼1986 人,涉及金額209.7萬元。
與此同時,四川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還督促主責部門通過微信公眾號、一體查詢機、APP等多種形式,引入群眾監督力量,做到全方位公開。目前該省累計收到投訴舉報1653條,已回復處理1460條。
“現在在線上就能申報種糧補貼,一看短信就知道補貼到沒到賬,有任何疑問還有一鍵投訴舉報,非常方便。”體會到“一卡通”帶來的便利后,眉山市種糧大戶李相德高興地說道。
“利用平臺提供的數據比對和預警等功能,我們就更容易發現基層涉及惠民惠農政策方面的‘微腐敗’問題,無論是發現問題的能力還是督促的效力,較之前都有了明顯提高。”對于“一卡通”監管平臺的實踐效用,長期從事監督檢查工作的綿陽市涪城區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唐順剛深有體會。
雖然受到了更強有力的監督,一名負責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登記報送的村干部坦言,“由于審批流程全程可核驗可回溯,再也不用大量的登記造冊填寫資料,工作壓力減輕了不少。”
監督有抓手、行權更規范、群眾更滿意,正是“一卡通”監管平臺減輕基層負擔、加強基層權力監督作用的顯現。
“一卡通”治理成效在群眾信訪領域立竿見影。2020年,全省紀檢監察機關收到的惠民惠農領域信訪反映舉報數量在2019年同比減少59.9%的基礎上再同比減少31.6%。
而“一卡通”監管平臺的效用還不盡如此。據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范圍經常處于動態變化之中,依靠傳統手段完成一個補貼項目信息系統建設往往需要大量時間,而依托“一卡通”監管平臺所形成的技術構架和平臺支撐,“新建補貼項目所需時間可以從3個月縮短到5天,而且還能保證數據的共通、共享、流動、復用,這種可延展性和快捷性,無疑賦予了平臺很強的推廣應用價值。”
這種外溢性效果在紀檢監察工作中也有所體現,比如,省內一些紀檢監察機關正嘗試將“一卡通”監管平臺延伸至農村集體“三資”監管領域,以便在更寬范圍更廣維度發揮其多元價值。在省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相關負責人看來,這就是要樹立一種在信息時代高效開展監督工作的新思維,以技術賦能推動監督提質治理升級。
“下一步,我們將督促主責部門優化完善平臺功能,加強平臺聯試聯動工作,確保到2021年底覆蓋省市縣三級的‘一卡通’監管平臺全面有效運行,把‘一卡通’治理打造成為四川做實基層基礎、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的一塊金字招牌。”四川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省監委主任王雁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