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曉天 川沙中學南校
契約學習法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成人教育家諾爾斯(M·Knowles)提出的,指的是以契約為載體,基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協商來組織開展學習活動,并促進學生學習目標得以實現的一種學習方法。契約學習法提出之后,在成人教育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契約學習法的獨特價值也因此得到了驗證和彰顯。近些年,部分專家和學者開始嘗試將契約學習法應用于基礎教育領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鑒于此,本文就針對契約學習法在中學籃球教學中的應用開展了實驗研究,希望通過研究的開展驗證契約學習法在中學籃球教學中應用的價值和可行性,為中學籃球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一種新的視角與思路。
在實驗開展的過程中,采用隨機取樣中的抽簽法,從川沙中學南校初二年級的10個班中,抽取了2個班的學生作為實驗對象開展了對比實驗。其中所抽取的初二(1)班和初二(6)班各有學生45人,兩班學生的平均年齡為13.45歲。
實驗時間共計16周。
在組織開展對比實驗的過程中,所選取的自變量為教學方法,即:契約學習法和常規教學法。其中,實驗班學生采用契約學習法組織開展為期16周的籃球教學活動;對照班的學生采用常規教學法組織開展為期16周的籃球教學活動。除此之外,兩班學生籃球教學中涉及其他各項教學影響因素和教學條件均保持一致。
實驗選取的因變量為學生的籃球學習效果,具體包括了學生籃球學習興趣、籃球動作技能以及身體素質三個方面。實驗前和實驗后會分別針對以上三個方面進行調查和測試,以便于實驗結果的分析和實驗結論的提煉。
在隨機確定了實驗班和對照班,并完成了實驗前的調查和測試工作之后,就進入了教學實施階段。在教學實施階段,對照班學生采用常規教學法組織開展籃球教學活動,實驗班學生則采用契約學習法組織開展籃球教學活動。實驗班的教學實施步驟具體如下:
(1)全面了解學生籃球學習的基本情況,并面向學生介紹教學安排和教學計劃。為了確保契約學習法在中學籃球教學中的有效落實,在實驗班教學伊始,任課教師就要注意全面了解和掌握學生籃球學習的基本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同時,還要向學生說明契約學習法的是什么?在實施的過程中學生應遵守哪些規則和要求?讓學生清楚基本的教學流程和教學安排。
(2)教師和學生一起制定學習目標。教師和學生一起,根據學生當前的身體素質水平、籃球運動水平以及興趣愛好、個性特征等制定因人而異的學習目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以學生為主,充分聽取和尊重學生的意見,如果學生制定的目標與自己預先了解的情況偏差太大,脫離實際時,可以適時給出自己的建議,確保學生學習目標制定的合理化。
(3)教師和學生一起制定學習計劃。在確定了學習目標之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各自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并根據學生學習計劃的制定情況,提供合理的建議和有助于學生完成學習計劃的各種學習方法、學習資源以及資源使用方法等等,以確保學生學習計劃的落實。
(4)教師和學生一起制定學習評價標準。制定學習標準的環節同樣也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且要注意評價的針對性和差異性,盡可能做到“因人而異”,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習目標、不同的學習計劃,制定不同的學習評價標準,以便于學生進行自我檢查、自我參考和自我激勵。
(5)簽訂學習契約,并注意學習監督和學習反饋。在制定了學習目標、學習計劃和學習評價標準之后,教師就要與學生分別簽訂學習契約。并注意在學習契約堅定之后,對學生的籃球學習情況進行監督,定期對學生學習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階段性的評定,以監督學生履行契約,一旦發現問題也便于及時進行糾正或者調整。
實驗實施前和實驗實施后,分別對兩班學生的籃球學習興趣進行了調查和統計,結果見圖1和圖2所示:

圖2 實驗后兩班學生籃球學習興趣的調查結果示意圖
觀察圖1中實驗前學生的籃球學習興趣調查統計數據可知:在對比實驗開始之前,兩班學生的籃球學習興趣調查結果雖然不完全一致,但是選擇各選項的學生人數也并沒有出現非常明顯的差別。無論是實驗班還是對照班均是選擇籃球學習興趣“一般”的學生占了大多數,且兩班中均有20%左右的學生明確表示對籃球學習“不感興趣”。

圖1 實驗前兩班學生籃球學習興趣的調查結果示意圖
但是觀察圖2中實驗后再次調查統計的學生籃球學習興趣數據卻可以發現:實驗后對照班學生的籃球學習興趣調查結果仍然沒有出現明顯的變化,仍然是籃球學習興趣一般學生占大多數(44.44%),同時還有15.56%的學生明確表示對籃球學習不感興趣。然而,實驗班學生的籃球學習興趣調查結果卻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其中,籃球學習興趣一般的學生和表示對籃球學習興趣不感興趣的學生比例明顯下降,籃球學習興趣一般的學生比例由實驗前的42.22%下降到了26.67%;明確表示對籃球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比例由實驗前的20.00%下降到了8.89%。與此同時,表示對籃球學習“比較感興趣”和“非常感興趣”的學生比例出現了明顯的上升。其中,表示對籃球學習“比較感興趣”的學生比例由實驗前的26.67%上升到了35.56%;表示對籃球學習“非常感興趣”的學生比例由實驗前的11.11%上升到了28.89%。實驗班學生的籃球學習興趣調查結果已經明顯優于對照班學生的籃球學習興趣調查結果。這說明,契約學習法在中學籃球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學生籃球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
據分析之所以會得出這一實驗結果主要是因為:(1)契約學習法要求教師和學生一起,基于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設定因人而異的學習目標,從而使得學生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更加具體,同時也更具有針對性,而在目標導向明確的情況下開展學習活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常能夠得到更好的激發,學習興趣也能夠得到更好的培養;(2)在采用契約學習法組織開展中學籃球教學時,無論是教學目標的設置,還是教學計劃的制定抑或是教學評價標準的明確均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討論、協商完成的。在這個環節中,學生的意見得到了充分的表達和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也得到了更好的滿足,而這對于學生籃球學習興趣的保護和激發顯然大有裨益;(3)在采用契約學習法組織開展中學籃球教學時,學習契約的簽訂,既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發揮了約束和督促作用,在契約完成之后,也能夠帶給學生更大的成就感,而學習成就感的體驗和積累,是激發和培養學生籃球學習興趣的關鍵。
在實驗實施的過程中,選擇了定點投籃、1分鐘往返上籃以及半場三角運球等三項技能指標分別在實驗前和實驗后對兩班學生進行了籃球技能測試。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實驗前后學生的籃球技能測試結果統計表
根據表中的統計數據可知,實驗前兩班學生的定點投籃、1分鐘往返上籃以及半場三角運球等三項籃球技能指標的測試結果之間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表明,實驗前兩班學生的籃球技能水平基本一致,實驗后兩班學生的籃球技能指標測試結果具有可比性。
另外,觀察實驗后兩班學生的籃球技能測試結果可以發現:實驗后,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籃球技能成績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對照班學生定點投籃、1分鐘往返上籃、半場三角運球的測試結果相較于實驗前而言均出現了顯著性差異。也就是說,經過了為期16周的實驗后,實驗班學生的籃球技能水平得到了提高。這說明,常規教學法雖然教學方法比較單一,但是由于在課堂教學中主要側重于學生的技能教學和技能訓練,所以,對學生籃球技能的學習與掌握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而這也恰恰是常規教學法能長期得以應用的關鍵所在。而觀察實驗后實驗班學生的籃球技能測試結果卻可以發現:實驗班學生不但半場三角運球的測試結果相較于實驗前出現了顯著性差異,同時定點投籃、1分鐘往返上籃兩項指標的測試結果相較于實驗前還出現了非常顯著性差異。并且在與實驗后對照班學生進行橫向對比時,兩班學生的定點投籃、1分鐘往返上籃也出現顯著性差異,實驗班學生的測試結果明顯好與對照班。這說明:常規教學法雖然也能夠促進學生籃球技能的學習與掌握,但是顯然契約學習法在促進學生籃球技能學習方面的效果更突出。
據分析之所以會得出這一實驗結果主要是因為:(1)契約學習法要求學生基于自身的實際學習情況,與教師一起制定契合自身實際的、因人而異的籃球學習目標、學習計劃和學習評價標準,不再強調全班學生之間學習的“一致性”和“同步性”,從而很好的避免了常規中學籃球教學中,一部分學生“吃不飽”,一部分學生“吃不了”的問題,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籃球技能的學習成效;(2)契約學習法在中學籃球教學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主體地位的重視與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得到了更好的發揮空間。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主體作用被激發出來之后,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能動性會更高,技能學習效率相應的也就會更高;(3)根據上文分析可知,契約學習法在中學籃球教學中的應用,對于學生籃球學習興趣的保護和激發大有裨益。而一旦學生的籃球學習興趣被充分激發起來了,學生在籃球學習中的參與程度和注意力集中水平往往也會隨之提高,技能學習效率相應的也就會更高。
1.契約學習法相較于常規教學法而言,在學生籃球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方面更具優勢。
2.契約學習法相較于常規教學法而言,在學生籃球學習技能的學習和掌握方面更具優勢。
1.在采用契約學習法開展中學籃球教學時,注意教學目標的設置要遵循“最近發展區”理論,不能太高,以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也不能太低,以免因為目標不具備挑戰性,影響學習成效。
2.在采用契約學習法開展中學籃球教學時,注意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尊重學生的看法、建議和感受,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否則必然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任何教學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契約學習法也不例外,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教學計劃和學生的學習需求等,科學確定是否適合采用契約學習法,切忌只看到了契約學習法的價值就盲目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