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靖琦 長治學院體育系
《2018中國國民健康與營養大數據報告》顯示,中國超重或者患肥胖癥人數已經達到7000 萬到2 億人,且呈現出從城市到農村和快速低齡化趨勢,但肥胖與超重特別對我國青少年群體的生長發育和身心健康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與此同時,高校學生由于受影視明星和全社會“以瘦為美”不良風氣的影響,出現了超重、肥胖與盲目減肥并存的不良現象,不僅影響了自身的身體健康,也對整個社會生活氛圍及健康校園生活方式的構建產生了不良影響。根據筆者對萬方數據、中國知網及三大搜索引擎的搜索結果來看,當前約有74%的大學生有過減肥與控制體重的經歷,67%的男女大學生對自我身材不滿,存在盲目減肥現象。但根據文獻檢索結果看,當前高校體育健康教學中卻未涉及BMI指數認知、超重及減肥策略等教學內容,易導致學生群體對肥胖概念、BMI指數含義缺乏科學了解,存在盲目控制身材和減肥現象;其次,以節食減肥或不科學運動方式為主的減肥方式不僅存在身體健康安全隱患,還容易導致減肥成效不足,反彈率高的不良后果。針對上述現象,筆者認為應加強高校學生的身體健康教育,從理念認知、健康減肥方式教育和健康校園生活方式構建三個層面進行探索,構建大學生群體有效的減肥策略和手段。
筆者圍繞我國大學生超重與肥胖產生的主要原因進行網絡搜索及萬方數據、中國知網文獻檢索,結果均指向了大學生群體在高校生活中缺乏監管與監督機制,高校學生課下時間和課外活動完全處于自主支配和自發運動狀態,不健康生活方式主要集中在以下兩方面:首先,學校為學生創設的課外活動缺乏豐富化和多樣性,學生課外時間缺乏具有一定組織形式的課外活動和相應教職人員的監督監管,學生完全處于自發鍛煉和課外時間自主支配狀態,鑒于當前高校學生精細化的家庭養育方式,多數高校學生獨立生活技能差,缺乏自我管理能力,難以合理利用課余時間,不能較好地實現運動、娛樂與學習的有效融合,男生多愛打游戲,女生多愛逛街聊天,普遍日均有效體育活動量不足;其次,高校男女大學生吃早餐率較低,三餐間隔時間及營養膳食分配不合理,晚睡晚起的作息時間易導致內分泌紊亂,從而引發肥胖與超重問題。
當前大學生群體的健康教育主要依賴《大學生體育與健康》一門課程,主要由體育教師進行教學實施。但根據筆者對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兩大中文專業論文庫的檢索結果看,《大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對高校學生體重認知與控制教育的成效不足,主要集中在以下兩方面:首先,當前的大學生體育健康教育存在信息素養教育不足現象,特別是對健康、正常體重的概念、身體健康意義及保持措施的認知教育不足,學生對身體健康重要價值認知力缺乏,較高比例的男女同學對自身的身材比例認知、體質類型和減肥知識認知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不吃主食、肉類,盲目減肥,造成蛋白質和無機鹽攝入量不足,嚴重影響健康,不重視健康狀況;其次,在實踐層面,大學生群體普遍缺乏自身體質健康監管與健康生活方式自我管理能力。
根據筆者對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的文獻檢索結果來看,當前高校普遍開展了《大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程,但較少涉及信息健康素養教育內容,當前高校約有67%的男女學生對自我身材不滿,主要就在于體育教學對健康信息素養教育內容缺失,易受社會風氣和明星效應影響,造成大學生群體對肥胖、超重和正常體格的認知缺少科學性,特別是BMI指數的范圍不清楚,由此導致大比例盲目減肥的不良現象。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健康信息素養教育,部分學生缺乏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體重缺乏監管與控制意識,導致出現超重或肥胖現象。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體重指數標準來看,BMI是當前國際上用于衡量個體體重指標是否健康的一個普遍國際標準,即BMI=身高/體重2。世界衛生組織對肥胖、超重和正常體重規定見表1。

表1
因此,我們必須在加強學生健康生活方式構建的同時,還要加強健康信息素養教育,提升大學生對肥胖與超重的認知、監管與控制意識,才能有效構建大學生對正確體重的認知并探索有效減肥策略。首先,降低節食及過度運動帶來的危害。通過健康信息素養教育讓學生明白BMI指數定義,正確減肥策略和健康膳食及生活方式的重要價值,從知識層面構建良好的健康知識認知,從根本上提升對身體健康重要價值認知水平,降低過度減肥和不健康生活方式對身體健康帶來的危害。其次,構建正確的減重運動策略,提升體重控制成效。運動人體學相關研究證明,減重訓練可加快體脂、能量消耗,堅持有氧運動能提升肌體的有氧代謝水平和全身主要肌群參與率,特別是有節律的耐力運動可增強機體吸收、利用及運輸氧氣的能力,可幫助個體提升心肺功能及刺激骨骼肌消耗脂肪酸的能力。而有氧減肥運動后的肌肉拉伸,可使僵硬的肌肉得到放松而促進生長,從而對減肥起到關鍵作用。再次,加強膳食營養健康認知。營養學認為,早飯有助于減肥,不吃早飯或三餐營養不均衡將會使人體胰島素敏感度失去平衡。根據膳食營養相關調查表明,8:00之前進食往往攝入的能量較低,而全天所耗能量較高,早餐時間在10:00以后者則脂肪生長較快。而食物的熱量與糖分的過度攝入是導致肥胖的主因,提升大學生的減肥認知與控制能力,則有助于該群體的身材管理能力的提升,還可提升控制體重和減重的成效。
膳食營養不僅能夠保證個體的食物攝入健康,也對身體健康具有較高影響。因此,加強營養健康教育,提升群體的膳食營養認知對改善群眾膳食營養結構和從源頭上降低肥胖與超重的發生率。以美國為例,當前美國大學均開設完備的營養健康教育系統,注重學生的營養健康教育,形成了自幼兒園起的營養教育和膳食改善行動,在近年來取得了較高的成效。我國應加強大學生營養健康知識教育,以杜絕盲目減肥和不良減肥行為所帶來的傷害。在健康生活方式下探索大學生減肥有效策略從長遠成效上來看,應加強教育職能部門的監管職能,構建自上而下的營養健康教育研究與教學實施,以知識從源頭上控制肥胖發生率,以運動技能作為科學的減肥手段,以健康管理理念提升大學生對身材的管理意識,從而提升大學生群體的膳食營養教育成效。
根據知網、萬方數據對大學生肥胖與超重產生原因的相關分析,不難看出過于松散的學生管理和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是造成大學生群體肥胖與超重問題的主因,因此應從課后生活管理和健康生活習慣培養視角進行身體健康管理教育。當前高校體育健康教育主要通過體育健康課程進行,教學手段單一,影響范圍較窄,因此注重校園環境與健康管理意識提升的校園氛圍建設尤為重要。在探索健康生活方式下大學生減肥有效策略分析時應最終落實到對學生的深度影響上,可構建膳食健康社團、講座與體驗活動等多元化健康管理手段與開展形式,為學生的健康教育與健康管理認知提供浸潤式校園氛圍,抵制社會“以瘦為美”和明星效應等不良風氣的影響,增強課內外教育的影響力,從而最終提升大學生群體的健康膳食水平,影響大學生的健康生活方式。
大學生膳食營養健康水平和體重管理能力不僅關系到大學生群體身體形態發育,更關系到大學生群體的身體素養教育結果,因此我們需要關注大學生群體的肥胖與超重問題,通過科學化的膳食營養知識教育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自身體質健康和體重問題,杜絕盲目減肥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帶來的不良影響,幫助大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與合理管理體重的同時,通過健康信息素養教育,幫助大學生群體習得正確的減肥手段并通過減重運動與合理膳食營養等舉措,達到健康減重目的。本文在健康生活方式下,對大學生肥胖成因及當前常用減肥策略進行分析從而有針對性地構建大學生減肥有效策略,分別從健康信息素養教育、膳食營養教育和健康管理校園氛圍創設3個角度進行了有針對性的策略分析旨在提升大學生群體的膳食營養教育和身體健康管理策略,旨在提升大學生群體的健康生活方式養成率,實現健康生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