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麗(北京工商大學)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開始加入國際分工,在分工中不斷凸顯自己的優勢,提升自己的地位,因此中國的對外貿易呈現飛躍式進步,極大地促進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國民經濟進步。但對外貿易過快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弊端,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一度上升到60%多的水平,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國對外貿易發展及經濟轉型升級[1]。廉價的勞動力和豐富的資源帶來的低成本商品吸引著外國商人,日益增長的外需刺激著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但過于依賴國外市場,中國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秩序將被打破。突如其來的全球金融危機給中國敲響了警鐘,要想使中國經濟穩定發展,就必須將對外貿易依存度降低到一個合理水平。外部因素是紛繁復雜的,我們從內部著手,分析對外貿易依存度的相關影響因素,旨在以內部作用推動經濟的穩步發展。
國際經濟學中用對外貿易依存度作為一個綜合性指標來反映一國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對外貿易依存度越高,說明世界經濟對于國內經濟的影響越大,換言之,一國對于對外貿易的依賴性越強。對外貿易依存度的計算方式為一國的進出口總額與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其中進口總額/國內生產總值=進口貿易依存度,出口貿易總額/國內生產總值=出口貿易依存度。本文以世界銀行的統計標準作為指標,所以選取商品出口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來表示出口貿易依存度。
分析對外貿易依存度,有助于了解一國經濟結構的健康狀況。國內外相關行業的學者也都對此展開過研究。郭炳南與程貴孫(2013)曾提出在人口結構中,撫養比的升高會增加社會總消費,致使內需擴大,出口減少,進口增加,降低貿易依存度[2];也有研究指出貿易依存度與反映經濟增長的相關因素存在正向關系,認為人均GDP的提高就需求角度而言會促進進口,在供給方面則會通過促進產品多樣化與差異化提升本國出口產品競爭力進而擴大出口(Goswami,2013)[3]。還有學者提出匯率越高,本幣比值越小,從而以本幣表示的本國貨物越便宜,出口量越大,因此出口依存度越高(石碧濤,2014)[4]。徐濤(2010)通過研究發現,人民幣實際匯率失調對中國進出口外部依存度影響較大,同時波動程度相對較小[5]。
鑒于進出口貿易依存度受同一因素影響不同,所以本文僅選擇可能會影響出口貿易依存度因素進行模型建立和分析。
隨著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程度日益加深, 中國對外貿易快速增長,出口貿易依存度呈現出以下狀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開放、對內改革,使得經濟煥發新的生命力,參與國際貿易越來越頻繁,進出口額明顯增加,對外貿易依存度不斷提高。以1981-1991年為例,在這11年期間中國的出口總額占GDP的比例即出口貿易依存度由1981年的7.489%升至1991年的16.939%,同年間進口總額占GDP的比例即進口依存度則由7.492%升至15.041%。
對外貿易依存度的不斷提高,進出口貿易依存度也隨之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例如,在1980年至1989年的10年間,國內的資源處于低迷的狀態,為了加快工業發展進口大量技術設備,這使得中國進口依存度連續多年高于出口依存度。但自1990年開始,中國的出口總額和進口總額之間的差距逐漸縮小,并出現了反超,例如1990年,中國的出口貿易依存度為16.05%,高于進口依存度3%,這主要得益于中國采取的一系列宏觀經濟調控措施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崛起,使得加工貿易發展迅速,出口快速增長,出口貿易依存度超過進口依存度。
中國自從改革開放后,內部改革和對外開放的力度不斷加大,進出口貿易不斷增長。由于之前中國主動降低了關稅稅率,在加入WTO之后贏得更多合作伙伴,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對外貿易迅速增長,于是對外貿易依存度急劇上升。目前中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已經明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據統計,對外貿易依存度水漲船高,2001年為43.9%,2002年突破50%,2003年為60.3%,2004年、2005年和2006年更是接近70%,遠遠高于世界對外貿易依存度的平均水平。 然而中國正處于從貿易大國到貿易強國的轉型階段,對外貿易依存度過高顯然不利于成功轉型,也不利于國家經濟的健康發展。在中國加入WTO之后,與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不斷增加,國內也在大力推行“出口導向型”政策,鼓勵出口;國內出口大部分集中在成本不高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上,而且因為市場競爭日益加劇,出口價格偏低貿易環境日益惡化。過高的外貿系數與貿易條件的惡化均會造成經濟的貧困化增長[6]。
除此之外,較高的外貿系數也使國家之間的矛盾不斷增加。因為中國充足的勞動力和豐富的資源導致出口的產品價格較低,引發一些貿易爭端。反傾銷、反補貼甚至是綠色貿易壁壘等政策均是經濟發達國家針對中國采取的惡意競爭措施,為了抑制與打擊中國的出口貿易行為。近些年來,中國外貿系數普遍高于50%,乃至發展成全球第一出口大國,對經濟發達國家形成了一定的威脅。以中國外貿依存度過高作為理由,國外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對中國的出口貿易形成了一定打擊。相關數據說明,在2018年上半年,國內出口商品就碰到了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引發的貿易救濟調查案件,相對于上年來說增長了66.67%。
基于以上分析,有必要展開對對外貿易依存度的研究。本文則從出口貿易依存度的角度來分析其影響因素,通過影響因素的改變來降低出口貿易依存度,從而減少由過高的出口貿易依存度給中國帶來的國際和國家經濟問題。
本文將出口貿易依存度作為被解釋變量。計算出口貿易依存度采用的公式是:出口貿易依存度=出口總額(E)/國內生產總值(GDP)×100%。出口貿易額和國內生產總值均采用以人民幣計算的數據。這些數據都以當年價格計算,兩者都不需要進行物價指數調整。
1.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體現了居民的消費水平,生活水平越高,國民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對更高質量、更好品牌的國際產品需求會更大,因此會增加進口額,影響出口額,進而影響出口貿易依存度。本文選取CPI(1978=100)作為解釋變量來探究其與出口貿易依存度是否有關聯。
2.撫養比(RAISE)
撫養比=(老齡人口+未成年人口)/勞動力人口=老齡人口撫養比+未成年人口撫養比。在人口結構中,撫養比的升高會增加社會總消費,致使內需擴大,出口減少,進口增加,會不利于出口貿易依存度的提升(楊奎,2018)[6]。為了證實這個推論,本文把撫養比納入考慮范圍。
3.通貨膨脹率(FLATION)
貿易開放程度越高,體現價格水平的通貨膨脹率則會越低(Lane,1997;Sachsida,2003)[8],但 目 前尚無通貨膨脹率對貿易產生影響的研究,本文就通過研究通貨膨脹率對出口貿易依存度的影響來檢驗其對貿易的影響。
4.匯率(EXCHANGE)
本文選取的匯率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美元是世界貨幣,對外貿易一般都會使用美元結算,因此推測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波動能對貿易產生影響,所以把匯率納入考慮范圍。
其中撫養比和匯率的數據來源是國家數據網,通貨膨脹率的數據來源是世界銀行數據庫,選取的時間序列是2000-2019年共計20年的數據。
本文認為,中國出口貿易依存度受到撫養比、通貨膨脹率及人民幣匯率比價的影響。因此文章擬進行回歸的初步模型為:

其中,β0,β1,β2,β3,β4參數,μ代 表殘差項,Y代表的被解釋變量出口貿易依存度(E/GDP),X1代表解釋變量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X2代表解釋變量撫養比(RAISE),X3代表解釋變量通貨膨脹率(FLATION),X4代表解釋變量匯率(EXCHANGE)。
用Eviews7.0軟件將Y對X1、X2、X3和X4進行OLS回歸,得到的回歸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初始回歸結果
另 外,R2=0.8664,D.W.=1.0126。從回歸結果來看,加工貿易出X1(CPI)的系數不顯著,這表明可能存在模型設立誤差或者多重共線性問題,接下來進行進一步驗證,對解釋變量考慮剔除。
由于初次回歸的結果顯示出模型可能存在共線性問題,于是對此進行檢驗,結果如表2。

表2 共線性檢驗結果
從表2中我們可以看出X1與X4的相關系數的絕對值是大于初始回歸結果中的R2,因此X1與X4存在共線性,這里把X1從模型中剔除。
在剔除解釋變量CPI之后,對剩余的變量再次進行回歸,回歸結果如表3。

表3 二次回歸結果
由撫養比、匯率、通貨膨脹率重新構成的回歸結果是:

其 中,R2=0.8478,D.W.=0.8293,F=29.7,T=20(括號內為相應系數的t值)。用懷特法檢驗異方差檢驗后,在顯著性水平=0.05水平下,不存在異方差。在二次回歸中,還存在R2大于D.W.值的問題,因此要做自相關檢驗。
模型經過多重共線性和異方差檢驗后,可以得到其D.W.是0.8293,因為n=20,k為解釋變量個數,即k=3,取顯著性水平α=0.05,查表得知,dl=1.00,du=1.68,而0 引入MA(1)過程,進行回歸、檢驗之后,得到一個最終有效的模型,回歸結果如下: 其 中,R2=0.9049,D.W.=1.7168,F=35.6148。 由最終模型可得,中國X2(撫養比)每增加1個單位,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Y(出口貿易依存度)就降低1.27個單位;X3(通貨膨脹率)每增加1個單位,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Y(出口貿易依存度)就增加0.66個單位;X4(匯率)每增加1個單位,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Y(出口貿易依存度)就增加0.02個單位。 如果撫養比進一步擴大,通貨膨脹率降低,匯率進一步降低,則出口貿易依存度將會進一步下降,這樣就會減緩我們國內的經濟兩極分化,也會降低與國際社會之間的貿易摩擦。通過采取緊縮型財政和貨幣政策來降低通貨膨脹率,即減少政府的需求、減少流通中貨幣供應量的辦法來實現出口貿易依存度的降低。匯率的高低會影響出口貿易依存度,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匯率增加即貨幣的貶值會使出口貿易依存度上升,因為貨幣貶值,出口的產品成本就會下降,在國外市場上就會有更強的競爭力,這樣有利于出口。但過高的匯率會導致國內經濟秩序的混亂,也會帶來國際市場的不穩定,容易招致一些貿易大國的惡意報復,形成國家間的貿易爭端。所以要盡量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有利于維護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秩序穩定,而且有利于中國同周邊國家和地區建立更加和諧的貿易關系,實現共同繁榮。(五)模型的確立及其經濟意義

六、結論及政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