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斌
(韶關市第二人民醫院康復科,廣東 韶關 512028)
原發性高血壓是高血壓最主要的類型之一,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該病可進行性改變血管壓力,加重心臟、心血管代謝負荷,對心、腦、腎等靶器官造成損害,從而引起各系統的并發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硝苯地平是鈣通道阻滯劑,可抑制鈣離子吸收,抑制血管痙攣,臨床上常用于治療高血壓,但其主要是通過胃緩慢、勻速地釋放藥物,血壓較高的患者單獨使用療效欠佳[1]。纈沙坦可以通過拮抗血管緊張素Ⅱ受體對血管平滑肌起到一定的作用,從而減少心肌容量負荷,起到降血壓的作用,并可長時間維持藥效[2-3]。本研究旨在探究纈沙坦聯合硝苯地平應用于原發性高血壓中的治療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韶關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86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分為對照組(43例,給予硝苯地平緩釋片治療)和觀察組(43例,給予硝苯地平緩釋片聯合纈沙坦膠囊治療)。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22、21例;年齡43~79歲,平均(67.82±10.93)歲;病程1~10年,平均(4.62±0.37)年。觀察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23、20例;年齡43~79歲,平均(68.24±9.81)歲;病程1~10年,平均(4.71±0.25)年。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實施組間對比。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急診高血壓診療專家共識(2017修訂版)》[4]中關于原發性高血壓的診斷標準者;就診時收縮壓(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張壓(DBP)≥90 mmHg 者;意識清晰且依從性好者。排除標準:繼發性高血壓者;半年內有腦卒中或心肌梗死發病史者;3個月內有不穩定型心絞痛發病史者。本研究已通過韶關市第二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硝苯地平緩釋片(湖南華納大藥廠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4558,規格:10 mg/片),口服治療,30 mg/次,1次/d。給予觀察組患者硝苯地平緩釋片聯合口服纈沙坦膠囊(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217,規格:80 mg/粒),口服治療,80 mg/次,1次/d。兩組患者均進行為期8周的治療。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參照《中國急診高血壓診療專家共識(2017修訂版)》[4]中的相關標準進行評估,顯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SBP下降≥10 mmHg并降至正常水平,或DBP降低≥20 mmHg;有效:臨床癥狀顯著改善,但未完全消失,SBP下降<10 mmHg,DBP下降10~19 mmHg;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血壓下降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SBP、DBP、三酰甘油(TG)、體質量指數。治療前及治療4、8周后兩組患者均采用電子血壓儀檢測SBP、DBP水平;分別于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4、8周后采集空腹靜脈血約3 mL,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TG;采用電子秤測定體質量,同時測定身高,并計算體質量指數,體質量指數=體質量/身高2(kg/m2)。③凝血功能。血樣采集方法同②,采用全自動血凝分析儀測定外周血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纖維蛋白原(FIB)、D-二聚體(D-D)水平。④生活質量。參照36項健康調查簡表(SF-36)[5]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包括生理功能、活力、生理機能、情感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社會功能、心理健康8個方面,每項分值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⑤不良反應。治療期間,統計兩組患者頭部脹痛、惡心、血壓過低、血脂過高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計量資料分別采用[例(%)]、(±s)表示,組間比較分別采用χ2、t檢驗,多時間點計量資料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與對照組比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SBP、DBP、TG、體質量指數 治療4、8周后兩組患者SBP、DBP、TG水平及體質量指數與治療前比均顯著下降,且治療4、8周后觀察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SBP、DBP、TG水平及體質量指數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SBP、DBP、TG水平及體質量指數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與治療4周后比,#P<0.05。SBP:收縮壓;DBP:舒張壓;TG:三酰甘油。1 mmHg=0.133 kPa。
SBP(mmHg) DBP(mmHg)治療前 治療4周后 治療8周后 治療前 治療4周后 治療8周后對照組 43 159.26±12.75 147.45±11.67* 132.56±10.14*# 102.48±7.53 93.82±7.09* 87.26±6.47*#觀察組 43 158.74±11.88 140.71±10.58* 124.62±9.37*# 103.16±7.61 85.36±6.57* 79.52±4.85*#t值 0.196 2.806 3.771 0.417 5.739 6.277 P值>0.05<0.05<0.05>0.05<0.05<0.05組別 例數TG(mmol/L) 體質量指數(kg/m2)治療前 治療4周后 治療8周后 治療前 治療4周后 治療8周后對照組 43 2.12±0.63 1.84±0.56* 1.28±0.41*# 27.31±2.45 26.44±1.34* 25.86±1.28*#觀察組 43 2.68±0.72 1.54±0.75* 1.05±0.46*# 27.52±2.36 25.88±1.12* 24.97±1.03*#t值 3.838 2.102 2.448 0.405 2.103 3.552 P值>0.05<0.05<0.05>0.05<0.05<0.05組別 例數
2.3 凝血功能 治療8周后兩組患者外周血FIB、D-D水平均與治療前比均顯著下降,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T、TT、APTT時間均顯著延長,且觀察組顯著長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外周血PT、TT、APTT、FIB、D-D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外周血PT、TT、APTT、FIB、D-D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PT:凝血酶原時間;TT:凝血酶時間;APTT:部分凝血活酶時間;FIB:纖維蛋白原;D-D:D-二聚體。
PT(s) TT(s) APTT(s) FIB(g/L) D-D(mg/L)治療前 治療8周后 治療前 治療8周后 治療前 治療8周后 治療前 治療8周后 治療前 治療8周后對照組 43 10.42±0.31 11.05±0.52*17.05±0.65 18.11±0.81*27.04±2.75 28.67±2.89* 2.94±0.52 2.42±0.47* 0.67±0.25 0.50±0.11*觀察組 43 10.39±0.35 11.52±1.34*17.08±0.62 18.74±1.74*27.12±2.38 30.65±3.21* 2.91±0.54 1.69±0.62*# 0.68±0.23 0.36±0.15*t值 0.421 2.144 0.219 2.152 0.144 3.006 0.262 6.153 0.193 4.935 P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組別 例數
2.4 生活質量評分 治療后兩組患者生理功能、活力、生理機能、情感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社會功能、心理健康評分與治療前比均顯著升高,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注:與治療前比,*P<0.05。
生理功能 生理機能 軀體疼痛 總體健康治療前 治療8周后 治療前 治療8周后 治療前 治療8周后 治療前 治療8周后對照組 43 43.14±2.85 55.37±3.25* 42.54±5.11 61.32±5.81* 43.32±8.57 68.35±8.24* 41.24±8.65 65.72±13.18*觀察組 43 43.37±2.62 67.41±4.02* 42.73±5.04 70.52±6.49* 43.61±8.51 76.81±9.12* 42.03±8.41 72.84±14.25*t值 0.390 15.273 0.174 6.926 0.158 4.513 0.429 2.405 P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組別 例數活力 社會功能 情感職能 心理健康治療前 治療8周后 治療前 治療8周后 治療前 治療8周后 治療前 治療8周后對照組 43 46.23±2.64 58.31±4.15* 45.25±4.31 55.22±6.28* 44.24±3.91 60.23±4.52* 45.23±5.12 61.38±7.14*觀察組 43 46.47±2.31 67.39±5.02* 46.02±4.27 64.82±7.31* 44.15±3.74 68.48±5.31* 46.17±4.85 69.57±7.61*t值 0.449 9.142 0.832 6.532 0.109 7.758 0.874 5.147 P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組別 例數
2.5 不良反應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與對照組比降低,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
高血壓的發病原因和機制較為復雜,目前臨床研究尚不明確,但普遍認為可能與肥胖、環境、遺傳及血管內皮功能受損等多種因素有關[6]。長期高血壓患者應堅持用藥治療,使血壓得到有效控制,硝苯地平是其臨床常用的治療藥物,對于高血壓患者可以平穩地降血壓,適用于輕、中度高血壓及癥狀不是很明顯的患者,但由于該藥物的特點是緩慢且均勻地釋放藥物,單位時間內藥物釋放濃度偏低,如果是血壓較高的患者,就會出現病重藥輕的問題具有一定的使用限制[7]。
纈沙坦在臨床高血壓治療中應用價值較高,其可以選擇性作用于AT1受體亞型,阻斷血管緊張素Ⅱ和AT1受體結合,從而起到降壓的效果[8]。同時纈沙坦不作用于腎素與其他受體,可以最大效率發揮其降壓作用;且該藥物一般經腎臟由尿液排出體外,少許藥物從膽汁排出,體內殘留量較少,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不良反應較少,具有一定安全性[9]。上述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生活質量評分與對照組比均顯著升高,治療4、8周后觀察組患者SBP、DBP、TG水平及體質量指數與對照組比均顯著降低,而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將纈沙坦聯合硝苯地平應用于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中,可降低患者血壓水平,提高生活質量,療效顯著,且不增加不良反應。
高血壓持續升高可使血液呈現高凝狀態,影響腎臟血液流變學、減少血供,從而進一步引起腎功能下降,誘發腎損傷的發生,是慢性腎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最終可導致腎功能產生不可逆性損害和進行性腎功能衰竭[10]。FIB是機體主要的循環凝血蛋白,其水平升高可以促進血小板的黏附和凝聚,使血液呈現高凝狀態,最終可促進血栓的形成,其與冠狀動脈疾病、腦卒中的發生密切相關;PT縮短提示血液呈現高凝狀態和血栓的形成,PT和FIB水平呈反比。D-D反映機體凝血和纖溶功能,且FIB水平升高可誘導D-D水平升高,D-D水平升高提示患者出現血栓栓塞的風險增大[11]。纈沙坦可使血管收縮被抑制,進而減少醛固酮的釋放,顯著改善腎小球毛細血管的濾孔;還可通過代償性升高FIB,進而促進纖維酶原激活抑制因子生成,減少血小板的聚集,改善內源性纖溶系統和凝血系統;同時還可以降低尿蛋白水平、保護腎功能[12-13]。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治療8周后觀察組患者外周血FIB、D-D水平均顯著降低,PT、TT、APTT時間均顯著延長,表明將纈沙坦聯合硝苯地平應用于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中,可緩解患者血液的高凝狀態。
綜上,纈沙坦聯合硝苯地平可有效調節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平緩解血液高凝狀態,提高生活質量,療效顯著,且未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