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辰
(灌南縣第一人民醫院創傷科 江蘇連云港 222500)
由于年齡增加和身體機能減退等各方面的原因,老年人很容易發生骨質疏松,嚴重者還可發生骨折,臨床上對于常見的骨關節病、髖骨骨折等骨科疾病常采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來治療[1]。隨著老齡化社會發展,越來越多的老年骨折患者通過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減輕了關節疼痛,改善了髖關節功能[2]。但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力減退,再生功能減弱,加上合并的各種基礎疾病,增加了術后康復難度,康復治療時間十分漫長,給老年患者生理和心理帶來了巨大考驗[3]。因此,術后的有效護理對于促進老年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的康復、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4]。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是近年來臨床推出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本文為深入探究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用于老年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的臨床效果,選取了2018 年5 月至2021 年3 月到本院骨科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老年患者進行研究,詳細內容如下。
從2018 年5 月至2021 年3 月到本院骨科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老年患者中隨機選取60 例作為本文研究對象,選取標準:入院時經過骨盆X 線片檢查確診為髖關節骨折或股骨頭壞死,均接受的是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患者,患有神經系統疾病患者,配合度差患者。將選取的60 例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 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別為18 例、12 例,年齡最小患者60 歲,年齡最大83 歲,平均年齡(71.13±7.36)歲,其中包括19 例全髖關節置換患者,11 例半髖關節置換患者。觀察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別為17 例、13例,年齡最小患者62 歲,年齡最大83 歲,平均年齡(71.14±7.32)歲,其中包括18 例全髖關節置換患者,12 例半髖關節置換患者。對比兩組患者間的臨床基礎資料,發現p 值>0.05無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包括用藥指導護理、體位調整護理、術口消毒換藥護理和生命體征監測護理等。
觀察組采取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護理,具體內容包括:(1)心理護理:由于術后康復治療的時間漫長,加上老年患者理解能力降低,缺乏相關的醫療知識,很容易產生焦慮、恐懼等情緒,護理人員應當給患者詳細講解護理的方法、過程、目標,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叮囑患者術后應當要注意的事項,令患者對自身疾病治療有理性的認識,幫助患者建立治療的信心,從而緩解其負面心理情緒。(2)基礎護理強化:動態觀察、監測患者的引流液、體溫、患肢情況,發現患者體溫在39℃以上,馬上采取降溫措施;若發現患者的引流量變多,顏色變深,警惕失血性休克的發生,隨時準備好搶救;及時清理患者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指導患者正確的咳嗽和咳痰;為患者營造溫濕度適宜、干凈整潔的病房環境。(3)飲食管理護理:術前禁止進食,但可在手術開始前喝適量的10%糖水,注意糖水量不超過1000 毫升。術后口服10%糖水且不超過500毫升,術后3 小時后可以適當攝入半流質或流質食物,隨后根據患者情況轉到普通食物。(4)康復鍛煉護理:指導鼓勵患者在身體恢復到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早下床活動,以促進胃腸功能和肢體功能恢復。術后次日可指導患者進行四頭肌收縮和踝關節屈伸鍛煉,幫助患者行走鍛煉,以鍛煉肌力,同時給予患者肢體逆時針按摩,以免深靜脈血栓發生。術后7 天,可指導患者主動活動髖關節,獨立行走,促進肢體功能恢復。(5)疼痛干預:分別于術后4 小時、8 小時、16 小時給予患者肌肉注射鹽酸哌替啶,使用劑量為50mg/次;若患者在肢體康復鍛煉中感到疼痛,可聯合口服鹽酸曲馬多緩釋片,服用劑量50mg/次,一天2 次,連續治療3 天。(6)出院指導護理: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后續康復鍛煉方案,叮囑其堅持鍛煉,并告知應當注意的事項。
評估對比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情況,采用Harris[5]評分標準對患者的疼痛、畸形情況、功能和關節活動度等內容進行評分,最高分100 分,評分值在90 以上表示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情況優,評分值在80-89 分表示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情況良,評分值在70-79 分表示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情況中等,評分值在70 以下表示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情況差。統計對比兩組患者的髖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褥瘡、深靜脈血栓、泌尿系統感染、呼吸道感染等,統計分析并發癥發生率。
文中涉及到的數據采用專業軟件SPSS20.0 進行處理,其中計數數據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t 檢驗,統計結果用P<0.05 表示對比數據有很大差別。
觀察組患者的髖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為93.33%,遠高于對照組63.33%,組間對比差異顯著,具體數據分析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比較[n(%)]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6.67%,遠低于對照組30.00%,組間對比差異明顯P<0.05,具體數據分析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在老年群體中,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逐漸退化,免疫力和再生力也隨著下降,很多老年人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髖關節骨折或股骨頭壞死等骨科疾病,臨床對于該類疾病通常采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進行治療[6]。但是由于老年基礎疾病比較多,加上身體機能退化,恢復起來比較慢,因此術后的康復治療期是十分漫長的,這對于老年患者來說是極大的考驗。大多數患者在康復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并發癥,心理負面情緒也比較嚴重,十分不利于病情康復[7]。雖然術后常規的護理能夠維持康復治療的順利進行,但是缺乏針對性,難以促進康復進程,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較低[8]。為提高術后康復效果,臨床上提出了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護理模式。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的根本目標在于促進患者康復,不僅進行了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強化的基礎護理,還采取了針對性的康復鍛煉護理、疼痛干預護理和出院指導護理[9],一系列的護理措施令老年患者心理障礙和生理疼痛進行適當鍛煉,有效促進髖關節功能恢復。
本文研究中,觀察組采取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護理,結果發現該組患者的髖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93.33%遠高于對照組63.33%,而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6.67%遠低于對照組30.00%,組間對比差異明顯P<0.05。
綜上所述,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應用在老年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的康復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