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糖料蔗作為南方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特色產業,目前已發展成了南方地區農業發展的主要經濟支柱,種植面積和蔗糖總產量都占我國50%以上。然而在糖料蔗實際種植過程中,仍存在很多問題,對提高南方地區糖料蔗單位面積產量和降低成本等方面影響巨大。基于此,針對糖料蔗生產特點和生產過程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未來糖料蔗生產的主要發展趨勢。
關鍵詞 糖料蔗生產;發展趨勢;蔗糖種植;糖料蔗品種;高產高糖
中圖分類號:F326.1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7.021
蔗糖生產在我國已擁有近幾千年的歷史,是人們日常飲食當中的主要調味品之一。早在我國周朝時期,蔗糖生產就已經擁有了基本雛形,在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中不斷改進和創新,成為了目前人們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糖類食品。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蔗糖市場的廣泛應用,蔗糖在食品加工方面得到了高度重視。與此同時,蔗糖生產也是南方經濟建設過程中的重要產業,特別是在近幾年社會發展過程中,糖料蔗在生產方面發展狀態穩定,對南方地區的經濟建設和工業發展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為我國食糖供給作出了很大貢獻。此外,蔗糖屬于光合作用的主要產物,廣泛分布在植物體內,特別是甘蔗、甜菜及水果當中。蔗糖對人體健康十分有利,積極推廣糖料蔗種植和加工,有利于促進我國制糖行業的發展,保證人們身體健康。所以,糖料蔗生產產業作為南方地區的優勢產業,必須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消費者對蔗糖的重視程度,最終發揮其應有的價值。
1 糖料蔗生產過程中的特點
蔗糖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不管是在生產方面還是生活方面,蔗糖都發揮著獨一無二的作用。對此,必須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在發揮出資源價值的基礎上,大力培養和發展龍頭企業,積極探索與糖料蔗生產相關的經營模式,以此來滿足甘蔗市場發展的需求[1]。在此過程中,需要建立起長期、穩定且井然有序的產銷體系,確保蔗區原材料生產能夠提供充足的供給,同時,宣傳并全面推廣對于蔗糖市場的開發十分重要。我國南方各地方都對糖料蔗的生產經營進行了積極探索,根據本土資源優勢,實現科學布局、合理生產及大力宣傳,使產業化生產形成了基本的形態,并且從中獲取了寶貴的經驗,為后續糖料蔗生產發展提供了動力與活力,經濟效益也在快速提升。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糖料蔗生產已成為廣西農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為當地經濟發展和財政經濟收入提供了充足的保障。還可以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針對糖料蔗生產的特點,提高糖料蔗的種植水平。在以往的經驗基礎上,圍繞著高產、穩產的蔗糖生產基地建設,全面推廣高產、高糖甘蔗生產栽培手段,利用身邊現有的資源,加強重點戶和專業戶的基礎培訓,最終全面提高南方地區糖料蔗的生產栽
培水平。
2 目前糖料蔗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糖料蔗的產銷體系已較為完善,但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仍然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如市場機制不健全、糖料蔗農業基礎設施不足及生產加工環節薄弱等。
2.1 市場機制問題
在糖料蔗的生產過程中,通常缺少宏觀上的調控,這對其生產經濟效益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影響[2]。有些地區甚至會過度開發資源,缺乏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存在急功近利和盲目發展的情況。另外,對蔗區的布局缺少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意識,這些因素都會導致企業投資蔗區建設的積極性大大降低。與此同時,糖料蔗生產過程與整體農業生產結構不協調,在宏觀監管力度不足的影響下,不僅弱化了蔗農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同時也導致工農經濟效益持續下滑。
2.2 基礎設施建設不充分
基礎設施建設不充分通常是由缺乏可持續性的建設規劃導致的。建設機制和保障機制不完善,蔗區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差,對農民經濟效益的提高造成了嚴重影響。為了改變這樣的發展局面,必須要充分調動相關企業對蔗區建設的積極性,全面優化蔗區基礎設施建設,確保蔗農能夠更加高效地種植與生產。
2.3 生產加工環節薄弱
目前,很多糖料蔗生產農戶都處于分散經營狀態,規模較小且綜合生產能力較低,一些現代化技術和先進的生產手段沒有得到全面的推廣應用,無法形成較為理想的規模,在市場經濟發展順利時,利益就會流入商家;當市場經濟發展不景氣時,就會出現拖欠貸款等現象[3],蔗農的經濟效益也會嚴重受損。除此之外,蔗區社會服務化體系建設有待完善,需要跟上時代經濟的發展步伐,加強科研與生產之間的合作,在鞏固的基礎上提高制糖企業的產銷能力。
3 糖料蔗在我國南方地區的未來發展趨勢
3.1 政府提高重視程度,確保食糖安全基本要求
在過去一段時間內,糖料蔗占我國整體糖料的90%左右,在未來發展過程中也將保持80%以上的占比。為了能夠有效提高糖料蔗的供給能力,確保我國食糖供應的安全性,相關部門必須要加大糖料蔗發展的重視程度,制定出糖料蔗生產區域的宏觀保護措施,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維持我國糖料蔗生產發展的穩定性。
同時,作為食糖消費大國,在消費習慣、消費思想及生活水平多種因素的影響下,我國的食糖年消費量始終維持在一個高峰的狀態,預計在未來我國總產糖量會在1 113萬噸,食糖供應基本上是有保障的。
3.2 實現種植規模化、全程機械化
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土地成本也在逐年增長,推動糖料蔗發展的必要措施就是降低生產成本[4]。現如今,在我國社會經濟轉型的背景下,很多資本都投入到了種植業當中,其中包括原料蔗生產。農村地區的勞動力越來越少,因此土地基本上都被集中到了部分種植大戶手中,隨著種植專業戶數量的增加,種植規模也變得越來越大,制糖企業的原料蔗供應已實現了專業戶占據一半的水平。通過糖料蔗規模化生產不僅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還能夠在科學管理、良種方法等方面為企業創造良好的銜接條件。
除此之外,在政府引導、制糖企業主導背景下的全程機械化生產也在快速推進中。例如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雙高”基地建設和云南省的坡改梯工程,都為糖料蔗種植實現全面機械化生產奠定了良好基礎。同時,勞動力短缺越來越嚴重和人工成本不斷提高是推動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的內在動力。此外,機收是實現糖料蔗生產全面機械化的關鍵與核心,也是最難突破的一個瓶頸。現如今大多數企業都認識到了糖料蔗機收的重要價值和必然性,開始紛紛主動改造糖廠中的配套生產設施,將機收推到了一個高速發展的頂峰時期。另外,糖料蔗實現全程機械化的過程中仍面臨著很多困難。1)能夠滿足全程機械化作業的土地面積有限,現如今大多數糖料蔗種植土地條件都不滿足農機作業的基本需求,如坡度、地塊較小等。2)生產作業效率不高,作業場地十分有限,大多數糖料蔗作業場地條件不佳,機械設備操作人員培訓力度不大而且流動性較高,這些都是導致其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無法真正實現機械化降本增效。3)很多農機具價格十分昂貴,并且日常維護成本較高,再加上目前階段性作業任務較少,所以一般農戶很難承受,這也導致機具數量增長速度十分緩慢[5]。
3.3 渴求新型優良糖料蔗品種,優化品種結構
現如今,糖料蔗品種以ROC22為主的局面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尤其是糖料蔗生產核心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大部分蔗區依然保持著80%以上的比例。經過了幾十年的持續種植,ROC22品種的退化現象十分嚴重,病蟲害發展的也越來越難以治理。而其他一些主栽品種,有一部分是多年以來的老品種,如粵糖93,雖然具有早熟高產的特點,但是適合其種植的區域十分有限。還有一部分是近幾年才培育出的新品種,雖然具備了一定的種植面積,但在育種期間,通常以ROC22為基準,甚至很多品種就是通過ROC22父本母本選育出來的,有十分直接的親緣關系,而且與ROC22相比沒有絕對的性狀優勢。長久以來,蔗農和糖廠都一直期待著新品種的出現。在缺少優良品種可供選擇的前提下,要想實現蔗糖高產,減少病蟲害對糖料蔗種植的影響,就需要加強單產,大力推廣健康種苗。
糖料蔗生產逐漸實現集中化,在糖料蔗品種結構問題方面,也呈現出逐漸優化的趨勢。現如今,不管是甘蔗種植還是科研單位選種、育種,都追求高產、早熟和高糖,而且還將早熟當作為一項基礎指標,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科學的種植規劃。對此,在榨季生產周期的3~5個月,甘蔗種植期可以間隔半年以上,如果有相對良好的中晚熟品種,那么可以進行合理的搭配種植,在適當的時間進行砍收。
4 結語
從整體發展形勢來看,我國糖料蔗產量在未來一段發展時間內將保持穩定狀態,不會出現較大的波動。雖然我國甘蔗收獲機械化水平仍然有待提高,但是部分地區開展的聯合收割機試驗已經引起了人們對機械化收割的高度重視。然而,甘蔗生產與收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只有科學處理土地整治問題,才能夠使機械化收獲能夠真正運作起來。
參考文獻:
[1] 李京.海南糖料蔗產業現狀及前景展望[J].甘蔗糖業,2021,50(3):5-10.
[2] 陸琬佳,禤維言.廣西糖料蔗收入保險的可行性分析及產品設計[J].廣西糖業,2021(2):23-28.
[3] 匡昭敏,歐釗榮,黃艷紅,等.廣西糖料蔗壓榨期機收作業氣候適宜性評估及應對氣候策略[J].甘蔗糖業,2021,50(1):32-35.
[4] 佚名.糖料蔗有序開榨 機械化助力降成本[J].廣西糖業,2020(6):20.
[5] 韋榮敏.關于廣西糖料蔗產業發展的思考[J].廣西農學報,2017,32(1):63-67.
(責任編輯:劉寧寧)
收稿日期:2021-08-06
作者簡介:梁學優(1981—),男,廣西柳江人,大專,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為甘蔗生產技術。E-mail:635021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