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祁寯藻,山西壽陽人,是晚清時期的書法名家,擅長諸多書體。山西古籍出版社曾出版過一本《祁寯藻書法經典》,此書收錄了祁寯藻的經典書法作品一百四十余幅,形式有扇面、信札、對聯、長卷和中堂等,書體涵蓋隸書、行書、楷書和草書,是研究祁寯藻書法藝術不可多得的材料。文章對祁寯藻書法作品進行了鑒賞和研究。
關鍵詞:祁寯藻;書法作品;鑒賞
一、祁寯藻其人
祁寯藻(1793—1866),山西壽陽人,字叔穎,號春圃,后世稱其“春圃先生”。祁寯藻仕途暢達,為官歷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四朝。咸豐時,授太子太保,領班軍機大臣,官至正一品,并為幾朝帝王所倚重,這在清代的漢族官員中并不多見。祁寯藻是清代中、晚期的重臣,他熟讀經史子集,好作詩、書法,不少著述流傳于世。他曾力主調和漢宋學之爭,更是道咸時期宋詩運動的代表人物。祁寯藻精書法,富收藏,喜好收藏法帖拓本,晚年得到翁方綱舊藏之北宋所拓《大觀帖》的殘帖,欣喜異常,遂改其齋名為“觀齋”。
二、祁寯藻書法鑒賞
(一)楹聯書法
圖一為祁寯藻的楷書十言聯,灑金箋書寫,縱238 cm,橫40 cm。釋文曰:“讀君陳篇惟孝友于兄弟,遵司馬訓積陰德扵子孫。”上款書:“朵山給諫九兄同年,以竹友太年伯先生所撰楹聯,屬為重書具征,祖德克承,用乘久遠,勉書應命,欽仰惟殷。”下款書:“咸豐元年,歲次辛亥元日戊子,壽陽祁寯藻拜書并識。”鈐印兩方:“祁寯藻印”及“淳甫”。
祁寯藻的楷書多取法唐代顏真卿、歐陽詢和柳公權等書家。顏魯公楷書厚重雄強,結字由初唐時的瘦長變為方整,方中見圓,極具向心力,用筆渾厚強勁,多用中鋒筆法,內含筋骨,亦有鋒芒,橫畫多細,豎畫與捺略粗,大氣磅礴,重筋骨,具有盛唐氣象。觀祁寯藻的此件楷書楹聯,深得顏魯公書風,有大氣磅礴之神韻,線條有力,字形外拓,極富張力,點畫飛動勁健,是不可多得的顏風精品。孫過庭《書譜》云:“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資,鸞舞蛇驚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1]祁寯藻此書正如孫過庭所言,觀其點畫之中懸針豎和垂露豎的不同,便能體會到或高山墜石、或鴻飛獸駭的姿態。如上聯中“弟”字的垂露豎,一筆寫就,毫不凝滯,就像垂露滴于墻壁之上,中鋒的力度之感躍然紙上。“導之則泉注”,見于上聯“君”“篇”“孝”“友”等字的長撇之中;“頓之則山安”,則從下聯“扵”字的兩個豎點和“孫”字的左右兩點完美體現出來。祁寯藻的這件楷書楹聯,誠如孫過庭所言“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完全能夠做到“信可謂智巧兼優,心手雙暢,翰不虛動,下必有由”,書法渾然天成,給人以厚重雄渾的美感。
(二)扇面書法
傳世的祁寯藻書法作品有很大一部分為扇面作品。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祁寯藻書法經典》一書中,便收錄了多件精品扇面。圖二為祁寯藻行書唐太宗扇面,紙本,縱18 cm,橫54 cm。釋文曰:“唐太宗嘗思天下之事,丙夜不安枕。錄姓名于屏風,臥興對之,得才否狀,輒疏之下方,又詔內外官五品以上舉令縣。于是官得其人,民就妥安。都督、刺史皆臨軒冊授,或受命日對便殿,賜衣物乃遣。開元時已辭,仍詣側門候進止。所以光寵守臣以責其功,刺史準京官得佩魚,品卑者假緋魚,群臣化之,協氣嘉生,薰為太平,與漢治相埒。”款署曰:“錢軒二兄大人雅正,世愚弟祁寯藻。”鈐印兩方,一曰“寯”,一曰“藻”。此行書扇面書寫的是關于唐太宗李世民的一些史事,寫畢之后贈予友人錢軒。通篇洋洋灑灑一百六十余字,揮毫運筆無一敗處,似胸中縱逸之氣全從筆鋒毫端傾瀉而下,技法嫻熟,深得王右軍之神韻,書寫流暢自然,文人書卷之氣蘊藉其中。
孫過庭在《書譜》中總結其書法經驗,提出“五乖五合論”,曰:“又一時而書,有乖有合,合則流媚,乖則雕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務閑,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時和氣潤,三合也;紙墨相發,四合也;偶然欲書,五合也。心遽體留,一乖也;意違勢屈,二乖也;風燥日炎,三乖也;紙墨不稱,四乖也;情怠手闌,五乖也。乖合之際,優劣互差。得時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筆暢。”[1]觀祁寯藻的這件行書扇面,其內容為閑時讀書所見的史料,有感而書,合“神怡務閑”“時和氣潤”與“偶然欲書”;為好友錢軒所作,并親自贈予友人,合“感惠徇知”;另從扇紙與用墨上看,又是佳紙良墨,合“紙墨相發”。在“五合交臻”下書寫出來的作品必定是“神融筆暢”,物我合一。
從此件扇面作品的書法風格看,祁寯藻結字、用筆幾乎全出于王羲之《集字圣教序》,側筆取妍,姿態綽約,一股風神洋溢其間。行書扇面二十八行,疏密相間,筆姿變化多端,含力于內,不耀掙折之險。第一行中“唐”“太”“宗”“嘗”“思”等數字,中鋒與側鋒相生相發,轉換自如靈動,勁挺的用筆取中鋒以體現力量感,妍美的用筆則去側鋒,圓潤飽滿。整幅扇面一氣呵成,運筆流暢且勻和,不激不滯,筆勢含蓄自然。祁寯藻執筆運毫從容不迫,其字形和結體合乎王羲之帖法的法度和規矩,欹側而能整飭,嫵媚亦能天然,表現出祁寯藻高超嫻熟的技法水平與雅致中和的格調。山西近代學者張籟曾為祁寯藻《春陵行》墨跡題跋:“我山右有清二百數十年間,以書法名世者,首推傅青主先生。然高不可階,學者病之。若夫平正通達,學之絕無流弊者,則壽陽文端公,自當首屈一指。余三十年前搜貯公墨跡、石拓甚夥,然真者十之八九,贗者亦不無一二。且贗者有時較真者更為美觀。特觀之稍久,則味淡色希矣。此無他,不耐觀也。夫天下之最耐人觀者,孰有逾于文字乎?無論名家書法,即以古今木刻論之,宋元遺冊,存者萬一。點畫之古樸雄厚,雕刻之嚴整端莊,明清以來,莫可追及。俗書姿媚,韓公所以議右軍也。文端柳肋顏骨,深穩不佻,而神行乎其間,一氣貫注,巨細不茍,非淺學者所可模仿也。”[2]張籟所言“自當首屈一指”的“壽陽文端公”即祁寯藻,他認為祁寯藻的書法平正通達,沉穩而不輕佻,不是書法造詣淺薄的人能夠輕易模仿的。這既是對祁寯藻書法水平的高度稱贊,也是對他書法承有右軍“中正平和”遺風的認可。
三、結語
祁寯藻留存下來的大量書作中,有大量的手稿墨跡,相較于他贈予友人的楹聯、扇面和中堂,這些手稿能更清晰地反映祁寯藻的日常書寫。如祁寯藻行書承德《萬壑松風圖》題詩,詩曰:“五峰妙筆敵王蒙,萬壑松濤涌半空。鱗甲動搖能作雨,笙鐘鏜钅荅不關風。扶筇似我尋幽徑,看奕何時伴老翁。靜對忽疑昭化院,云深只在此山中。”上款:“題文德承伯仁《萬壑松風圖》。”下款:“畫境絕類吾鄉方山,只少寺院耳。”題款之后,并未落名及鈐印,可見這只是他平日生活中讀書識畫閑暇的隨意書寫,并無作品的意識,此類作品的書寫風格往往更輕松自得、毫無掛礙,反映祁寯藻平和的心性。祁寯藻的書法作品,即便是寥寥數行,也能牽絲映帶,連貫多姿,文人士大夫的書卷氣洋溢其間,體現了不可多得的書法之美。
基金項目
2019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項目“晚清祁寯藻書學思想與書法創作研究(青年項目)”(項目編號:YS19244)。
作者簡介
薛飛,1988年生,男,漢族,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書法史,書法文獻。
參考文獻
[1](唐)孫過庭.書譜.[M].北京:中華書局,2012.
[2]郭華榮,劉長海.祁寯藻書法經典[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