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胡良君 田久念
摘要:湖南紅色文化貫穿中國共產黨建立及之后的各個革命時期,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精神文化。隨著國家對紅色文化的進一步重視,湖南紅色文化也逐漸含蘊新的內容,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對湖南紅色文化的可持續發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論述了湖南紅色文化現狀和特點,并在此基礎上分析湖南紅色文化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關鍵詞:湖南;紅色文化;文化自信;可持續發展
一直以來,紅色文化傳承就是黨和國家關注的重點,從1921年的嘉興紅船到井岡山、西柏坡,再到新時代湖南人民用紅色文化傳承黨和國家的新思想、新理念,湖南作為革命搖籃、偉人故里,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又有著豐富的紅色背景和文化內涵。無湘不成軍,大批共產黨人在湘土上譜寫了驚天動地的紅色史詩。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指出,湖南是一方紅色熱土,要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發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對湖南紅色文化可持續發展的研究,既是對湖南紅色文化的保留和傳承,又有利于樹立正確的社會主流文化方向和意識,形成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從而達到以文化育人的目的。
一、研究背景
目前,國內對于湖南紅色文化可持續發展的研究較少。在中國知網上,以“紅色文化”進行主題搜索,檢索到期刊文章9 938篇,碩博論文1 642篇;以“湖南紅色文化”為主題進行搜索,結果只有期刊文章95篇,碩博論文97篇。本文旨在對湖南紅色文化的發展現狀進行研究,探索湖南紅色文化可持續發展的路徑、方法。在宏觀層面,本研究有利于革命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利用和宣傳,有助于先進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在微觀層面,湖南為紅色文化傳承大省,本文對湖南紅色文化的現狀進行研究,充分挖掘其歷史價值,并提出可持續發展的相關建議,希望能夠促進紅色文化的保護及傳承,對開發、保護、傳承湖南紅色文化具有借鑒作用。
二、湖南紅色文化現狀及當前困境
(一)湖南紅色文化現狀
回顧中國革命發展的各個階段,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湖湘人民通過努力和奮斗孕育了獨具特色又符合時代的湖湘紅色文化和革命文化,并在長期革命與斗爭中形成了湖南紅色文化的內涵和精神,主要包括革命遺址、革命故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博物館等形式。經歷了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再到土地革命、抗日戰爭,每一段革命歷史都對湖南紅色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日積月累的沉淀下,湖南形成了心懷天下、敢為天下先、兼收并蓄的特色紅色文化。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的人創造一方文化,這也說明湖南紅色文化的形成與發展與湖南特有的地理環境、人文民俗有很大的關系。湖南人民所秉持的思想品格與精神特質,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湖南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諸如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彭德懷、賀龍、羅榮桓、林伯渠、李立三、李富春、陶鑄等,湘籍革命人士積極投身于偉大的革命斗爭之中,將革命精神發揚光大,鑄就了獨具特色的湖南紅色文化。
湖南紅色文化載體多種多樣,主要分布在全省14個市及74個縣區。其中實體革命遺址1 832個,重要機構舊址475處、革命領導人故居488處、人物活動紀念地400處,并且每處遺址、機構、故居都涉及重大歷史事件,留有相關的紅色文物。各地區以紀念館為中心紀念紅色事件或緬懷紅色人物,形成區域紅色文化群。不僅湖南省內紅色文化資源豐富,而且與湖南革命先輩相關的紅色文化資源更是遍布全國各地。中國革命的歷史足跡遍布湖南各地,還有很多紅色文化有待發掘,隨著全黨學習黨史等一系列活動的開展,湖南會有更多燦爛的、飽含中華民族革命特色的紅色文化被發掘和弘揚。
(二)湖南紅色文化特點
1.紅色資源豐富,具有獨特性
作為近代革命的搖籃和策源地,湖南籍革命先輩為湖南留下了許多珍貴的紅色文化資源。中國近代革命歷程時間跨度大,在革命歲月中,湖南各地區涌現出許多革命人物和革命事跡,由于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的差異,每位革命人物背后都有顯著的、獨具特色的紅色文化。
2.紅色文化展現方式特色鮮明
湖南境內紅色革命斗爭形式種類豐富、形式多樣。每一種形式都是湖南人民智慧的體現,展現了在艱難、困苦的革命年代,湖南人民樂觀、積極的革命態度。湖南是紅色文化的發源地,湖南人民通過紅色標語、紅色宣傳畫、紅色歌曲、紅色戲劇等,展現其堅決與帝國主義和反動派作斗爭的革命精神。這些紅色文化形式多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不斷地革命斗爭中形成的,這既是紅色文化的視覺符號,更是鼓舞士氣、振奮民心的有機力量,展現出獨具湖南特色的革命斗爭方式。
三、湖南紅色文化現狀可持續發展的形式
(一)推動湖南紅色文化理論研究的可持續性發展
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的講話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推動湖南紅色文化理論研究的可持續發展,既要將湖南本土傳統的紅色文化和精神傳承下去,傳播出去,又要大膽嘗試、勇于創新,使湖南紅色文化得到延續和發揚,發揮紅色文化的光和熱。因此,需要因時制宜、因地制宜,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依靠本土紅色文化資源,將傳統的湖南革命故事、革命精神和當今社會關注的熱點、英雄人物、典型事跡結合起來,延伸紅色文化的廣度,探索紅色文化的深度,使湖南紅色文化在時代的長河中能夠不斷得到傳承和可持續發展。
(二)創新湖南紅色文化傳播載體
隨著互聯網和智能設備的發展,大部分人,尤其是年輕人主要通過手機等電子設備接收信息和知識,湖南紅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也需要通過大數據、新媒體等載體逐漸多樣化,傳統的傳播模式已經很難吸引群眾的注意力。因此,可以通過網絡技術和各種高科技設備,創新紅色文化場景的模擬、重建,或是開發紅色文化教育相關的App,通過智能化的紅色文化傳播,大力推動紅色文化傳承形式、傳播方式、內容呈現的有效創新,為紅色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和創新增添活力和生機,激發大眾對湖南紅色文化的興趣,調動他們的愛國熱情。
(三)優化湖南紅色文化人才隊伍的培養機制
新時代下湖南紅色文化的可持續發展,關鍵在于人才。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強調:“要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尋覓人才求賢若渴,發現人才如獲至寶,舉薦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盡其能。”因此,“必須造就一支規模宏大、素質優良、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重要論述,豐富和發展了人才培養思想,是做好新形勢下人才工作的指導和前提,因此湖南紅色文化的可持續發展也是人才的可持續發展。對于湖南紅色文化建設所需的人才,應改善其工作環境,開展相關的培訓,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吸引、留住人才,促進湖南紅色文化的繼承,組建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團隊,為建立應用大數據、具有高水平的紅色文化人才隊伍夯實基礎。為實現人才培養機制的創新和可持續發展,可設立線上、線下的培訓和發展平臺,為相關人才提供更多就業和發展的機會,鼓勵相關人員積極參與湖南紅色文化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優化人才分布結構,拓寬紅色文化人才引進渠道,引進高端人才,不斷完善優勝劣汰機制,搜集人才信息,關注新生力量,提高人才隊伍的質量。湖南政府也可根據本地情況,為人才引進提供便利。新時代是年輕人的時代,現在屬于他們,未來亦屬于他們,要激發他們的創造熱情,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增強他們的創新動力,保護他們的創造力,支持他們的想象力,營造屬于年輕人的紅色文化發展氛圍。
(四)將旅游與紅色文化有機整合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在工作之余會放松自己,享受生活,在寄情山水中使精神得到陶冶,因此,以紅色文化為標簽的旅游資源也越來越受到中老年人甚至是年輕人的青睞。近年來,社會中不斷涌現各種英雄事跡和英雄人物,使人們逐漸感受到無私奉獻的紅色精神。在湖南的土地上,將紅色文化和旅游資源有力整合,既有利于紅色旅游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和利用,突出紅色主旋律,提高紅色文化價值,又有利于為當代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紅色思想為引領,突出紅色文化特色,是湖南紅色文化可持續開發的靈魂,把紅色文化、民族歷史等內容提供給游客,通過營造場景氣氛、精心布置整體環境、巧妙設計旅游細節,讓游客在不知不覺中接受革命教育,得到精神的升華。同時,各地旅游部門更要因地制宜,從湖南紅色文化資源的特點出發,不斷創新和提煉紅色文化的內涵,使旅游項目的文化內涵更加豐富、更具地方特色。
基金項目
2021年度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一般自籌課題“湖南紅色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路徑研究”(項目編號:XSP21YBC100)。
參考文獻
[1]任佳暉,閆妍.踏上紅色熱土 習近平指引譜寫湖南新篇章[EB/OL].(2020-09-19)[2021-11-15].http://cpc.people.com.cn/n1/2020/0918/c164113-31867471.html.
[2]沈榮華.習近平人才觀的核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EB/OL].(2017-06-29)[2021-11-15].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629/c40531-29370538.html.
[3]王眾威.習近平紅色基因論述的要義探析[J].百色學院學報,2019(4):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