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麗娜
【摘? ?要】? 幼兒的思維尚不成熟,心智的發育也不健全,所以做好這一時期的班級管理工作,對幼兒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幼兒教師可以秉承“行而知之”的管理思想,在重視實踐的基礎上,優化班級管理模式,從而在更新幼兒園大班管理思路中,提高班級管理的實效。
【關鍵詞】? 幼兒園;行而知之;大班管理
陶行知先生曾經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教育思想,指出了實踐的重要性。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教師也要認識到“實踐是開展班級管理活動的依據”“實際行動是檢驗班級管理質量的途徑”,以便在不斷探索實踐、積累經驗中形成完善的管理體系。大班幼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想法和判斷是非的能力,并且具有足夠的力量參與班級管理活動,所以,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大班幼兒的能力,讓幼兒成為班級管理活動中的主人,以便在實踐和行動中真正形成管理的新模式,不斷提升班級管理的效果。
一、基于實踐經驗,優化班規制訂方式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以往的班級管理活動中,都是教師直接為幼兒設定班級管理的條例,幼兒只能被動地服從班級管理條例中的要求。然而,大班幼兒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在面對這些條例時,他們會形成叛逆的心理,以至于班規的要求“形同虛設”。所以,基于實踐經驗來看,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成為制訂班規的主體,組織幼兒提出班規的各項條例,以便幼兒能夠理解各項班規的意義,從而提高自我約束力。
比如,在班規中有“不亂扔垃圾,保持園區環境整潔”的條例,基于這一條例,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幼兒展示虛擬畫面,使幼兒認識到隨地亂扔垃圾、不清掃幼兒園衛生帶來的嚴重后果。隨后,教師為幼兒提出“你認為是一個整潔的幼兒園好,還是一個垃圾遍地的幼兒園好呢”的問題,促使幼兒明確提出“一個整潔的幼兒園比較好”的答案。緊接著,教師對幼兒進行引導:“所以,為了擁有一個整潔的幼兒園,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呢?”促使幼兒陷入思考。當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七嘴八舌地提出“不亂扔我們的垃圾”“將垃圾放入垃圾桶”“定期清掃幼兒園”“保持我們幼兒園的整潔”等建議后,教師與幼兒一起對這些建議進行整理,逐步形成“不亂扔垃圾,保持園區環境整潔”的班規,增強幼兒約束自身行為的動力。
顯而易見,教師從實際情況出發為幼兒創設情境,能夠引導幼兒進行班規的制訂,并讓幼兒理解每條班規的價值和意義,以便提高幼兒的自我約束力,促進大班幼兒的自我管理。
二、組織選舉活動,確定班級管理人員
大班幼兒已經具備了獨立思考能力和管理能力,所以,教師應該讓幼兒成為班級管理的主人,使幼兒在參與班級管理實踐活動中,能夠真正為班級著想,提出有利于班級管理的策略,并讓幼兒基于自己的方式打造特色管理模式。在選舉班級管理人員時,教師就可以為幼兒組織自主選舉的活動,引導每個幼兒闡述自己的想法,以便在強化幼兒參與的同時,選舉出幼兒心目中的人選,促進民主化班級管理氛圍的創建。
例如,教師可以先為幼兒講述班級管理人員對應的崗位以及每個崗位的職責,讓幼兒對各個崗位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隨后,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是否競爭班級管理崗位以及競選哪個崗位。緊接著,教師為幼兒搭建演講平臺,讓幼兒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講述自己對崗位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決心等參選想法,便于其他沒有參與競選的幼兒進行了解。之后,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投票,選出自己認為最合適的人。在幼兒投完票后,教師再在班級中進行唱票,從而根據票數的高低,確定相應班級管理崗位的幼兒。
可見,教師尊重幼兒的意愿,讓幼兒根據自己想法選擇是否參與競選,并投出自己的一票,能夠有效打造民主化的班級管理氛圍,促進幼兒園創建特色班級管理模式。
三、包容幼兒失誤,給予幼兒改正機會
人非圣賢,都會犯一些錯誤,對于大班幼兒來說亦是如此。但是,在傳統的班級管理中,教師大多采用嚴厲批評的方式對幼兒進行指導,期望幼兒可以在教師的“權威之下”主動改正錯誤。然而,從實際教育情況可知,這樣的糾錯方式并不能徹底轉變幼兒的想法,甚至會拉大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距離,不利于班級管理活動的開展。所以,教師應當真正基于“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幫助幼兒分析錯誤的原因,引導幼兒在糾錯中成長。
比如,當幼兒之間存在爭執和打架的行為時,教師不要直接對幼兒進行嚴厲的批評,而是先制止幼兒,讓幼兒冷靜下來。之后,教師與幼兒展開單獨對話,了解事件的起因,并對幼兒講解爭執、打架的不良影響以及造成的嚴重后果,讓幼兒意識到這些行為的不妥之處,從而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后,教師引導幼兒思考解決問題的途徑,讓幼兒選擇正確的做法解決問題,從而懂得如何解決與同伴之間的矛盾。緊接著,教師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向小朋友道歉,以便幼兒之間可以友好相處。同時,教師也要觀察幼兒的日后表現,在幼兒改變暴力解決問題的行為后,教師也要對幼兒進行夸獎,督促幼兒更積極地改善自己的行為,以更平和的方式與小朋友相處。
通過上述案例可見,教師改變糾錯的模式,和顏悅色地幫助幼兒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引導幼兒思考正確的解決方法,能夠讓幼兒主動改正錯誤,從而在糾錯中能夠更好地成長。
四、做好教師示范,促進德育隱性教育
對幼兒進行德育管理,是教師展開班級管理的一項重要活動,然而單純依靠口述的方式為幼兒講解道德品質的內涵,并不能加深幼兒的印象,促進幼兒高尚情操的形成。而從實踐中能夠看到,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幼兒有著極大的影響,幼兒會不自覺地對教師的言行舉止進行模仿,從而塑造自身的道德品質和一言一行。所以,為了做好班級的德育管理工作,教師應當主動地約束自身的言行,為幼兒起到示范引領的作用。
比如,在引導幼兒參與主題活動時,教師就可以發揮自身的示范作用,對幼兒進行潛移默化的品德教育。首先,在開展主題活動前,教師與幼兒進行交流,了解幼兒的喜好和綜合素質發展水平,以便基于幼兒的實際情況設定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充分體現教師的人文關懷以及教師對幼兒的尊重。在活動開始前,教師也要整理自己的著裝,以良好的形象面對幼兒。在活動中,當教師圍繞主題活動的內容對幼兒進行提問后,教師也要耐心地聆聽幼兒的答案,并在幼兒回答完畢后進行點評,使幼兒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基于教師的一言一行,幼兒可以在模仿教師的行為中,重視自己的形象,整理自己的著裝,并且體現出對他人人格的尊重,耐心地傾聽他人的發言,以便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
可以看出,教師有意識地約束自身的言行,為幼兒做好示范,能夠基于實踐的方式展開班級的德育管理活動,以便幼兒在行為模仿中真正提高道德品質。
五、創建實踐活動,強化幼兒集體意識
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能夠增強幼兒的向心力,使幼兒更好地團結他人,共同維護好班級衛生。但是,在以往,教師只是采用反復強調的方式引起幼兒對集體意識的重視,很難讓幼兒真正地感受到形成集體意識的重要性,主動地增強彼此的凝聚力。對此,在“行而知之”的理念指導下開展班級管理活動時,教師可以主動地為幼兒創建實踐類的游戲活動,促使幼兒在活動中獲得真切的體驗,主動地發展集體意識。
比如,“拔河”是一項傳統的民間游戲活動,在“拔河”中,幼兒就可以親身體會到團隊的價值,主動地強化自身的集體意識。在活動中,教師先向幼兒提出“你知道拔河比賽嗎?你了解拔河比賽的規則嗎?”等問題,鼓勵幼兒自主提出拔河比賽的游戲形式。結合幼兒講述的游戲規則,教師為幼兒進行整理,并為幼兒設定統一的游戲方式。在幼兒明確了游戲的規則后,教師組織幼兒按照規則參與游戲活動,以便幼兒在完成游戲中認識到“只有大家齊心協力,向著一個方向共同努力,才能夠在游戲中取得勝利”的道理。這樣,在潛移默化中,幼兒也能夠強化自身的集體意識,主動地配合班集體做好班級管理工作,提高班級的向心力。
通過上述案例可見,教師為幼兒創設趣味化的游戲活動,能夠讓幼兒擁有親身體驗的機會,從游戲中獲得經驗,主動調整自身的心態,增強自身的集體意識和集體凝聚力。
六、強化幼兒參與,做好班級文化管理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在幼兒園的不斷滲透,在現階段開展幼兒園的管理工作時,教師不再只關注幼兒的智力發育水平,也開始關注幼兒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傳承效果。對此,在倡導“行而知之”的管理理念中,教師也要增強幼兒在班級文化管理中的參與性,鼓勵幼兒發揮自身能力,自主進行教室的裝扮,凸顯教室的文化氣息,以便幼兒在良好氛圍的熏陶下,進一步將文化元素印刻在心間。
例如,教師可以借助端午節的機會,為幼兒創建裝扮教室的活動,鼓勵幼兒自主營造班級的文化氛圍。在活動中,幼兒可以先以小組為單位,商討裝飾班級的方案,以便每個小組提出一個獨具特色的裝飾方法。之后,幼兒再在班級內展開更大范圍的討論活動,從而確定班級的文化裝飾方案。隨后,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任務,主動參與到裝飾班級的活動中,如有的幼兒動手操作能力較強,就負責包“粽子”等。
裝扮教室不僅能營造濃濃的文化氣息,讓幼兒在班級中獲得傳統文化的熏陶,完成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還能增強幼兒的參與性,切實地做好班級的文化管理工作。
總而言之,“行而知之”的班級管理思想能夠引領教師的管理行為,讓教師重視實踐的價值。在幼兒園的大班開展班級管理活動,教師應當考慮到大班幼兒的特點,主動設定參與性強、民主性強的班級管理模式,促使幼兒在實踐中助推良好班級管理體系的形成,打造完善的班級管理形態。
【參考文獻】
[1]李宇超.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兒園班級管理的實踐應用[J].讀寫算,2021(01):47-48.
[2]張愛敏.“教學做合一”思想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運用研究[J].天津教育,2021(02):124-125.
[3]黨耀梅.新形勢下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的思考與探究[J].考試周刊,2021(01):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