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蘭
【摘? ?要】? 幼兒由于年齡較小,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呵護,幼兒教育的質量也是備受關注,所以,教師要致力于提高幼兒教育的水平,讓幼兒學得輕松、愉快。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教師要采用游戲的方式來幫助他們進行學習,要不斷變換游戲模式,豐富游戲教學內容,拓展游戲范圍,同時還要通過對現有資源的有效利用,將自然與生活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以此來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關鍵詞】? 幼兒園;自然材料;生活情境;游戲
游戲教學是幼兒園最主要的教學方式,通過游戲教學,幼兒的身心都能夠得到健康發展。除此之外,幼兒通過與教師的交流互動,有效提高了自身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運用自然材料開展生活情境游戲是當前最被認可的一種幼兒教育方式,運用自然材料開展游戲教學,是幼兒精神和物質世界的回歸,使幼兒游戲的內容與生活更加貼近,游戲的材料來源于自然,游戲的內容也來自生活,使幼兒更加熟悉大自然、貼近大自然,感知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真正實現幼兒教育的目標。
一、幼兒游戲教學的現狀
幼兒教育最主要的特點是把游戲教學作為幼兒教學的重要方式,由于受到傳統教育方式的影響,幼兒教育比較趨于小學教學,加之社會競爭的激烈,在極大的生活壓力下,許多家長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在進入小學前就給幼兒增加知識方面的難度,對于幼兒的游戲教學也存在一定的誤解,不愿意讓孩子在幼兒階段開展游戲活動,這就導致游戲教學沒辦法得到進一步發展,也就談不上利用自然材料開展情境游戲教學。再加上教師的游戲教學形式過于單一,教師帶領幼兒進行游戲時,全程都是事先安排好的,使幼兒漸漸失去了自主游戲的樂趣,同時,教師也忽略了幼兒之間的合作,他們的天性受到了限制,在游戲的過程中缺乏了主觀能動性。最后,由于幼兒游戲教學方面的內容過少,教師只是把游戲作為活躍課堂教學的工具,其主要的原因還在于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生活和自然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忽略了游戲教育對幼兒的重要性。把游戲看作是吸引幼兒注意力的一種方式,沒有從根本上意識到寓教于樂的真正意義。
二、運用自然材料開展生活情境游戲的途徑
1.充分利用自然材料,培養幼兒的好奇心
從“自然材料”這個詞中就可以看出,它就是來自大自然中的材料,花朵、葉子、種子、沙子、石子等這些都可以被稱為自然材料。在幼兒園的活動中所使用的自然材料,要保證其無毒無害、安全衛生,同時,這些材料應當便于收集,在生活中可以接觸到。自然材料具有利用價值,有利于幼兒更好地攜帶和操作,能夠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有利于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
例如,在春季,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和家長進行一次親子踏青活動,到大自然中進行游戲,活動中需要的玩具和游戲材料都可以從大自然中尋找。如,家長可以利用野外的泥土和孩子一起做工藝品,可以和孩子比賽捏泥人,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小坦克,這種自由、和諧并伴有濃濃的愛的游戲活動,能夠使幼兒更加投入。通過藝術品的制作,不僅讓幼兒對美術有一個初步的概念,也加深了教師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增加了親密值。另外,教師組織家長到平坦的草地上進行親子游戲活動,比如說,玩經典的、最適合家庭的“兩人三足”的游戲,以此來體現各個家庭成員之間配合的默契程度,同時還可以以家庭為單位進行比賽,這樣更能增加趣味性,提高幼兒的積極性。還可以組織各個家庭進行寫生活動,讓幼兒在真實的環境中有東西可以畫,同時家長也要幫助幼兒一起作畫,并能在作畫的過程中了解幼兒的內心所想。
2.加強自然材料開發,開展趣味性游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游戲是最為基本的活動內容,能夠實現幼兒的個性化發展。”幼兒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點,借助區域游戲活動,能夠發揮其教育功能,提高幼兒的教育效果。在區域游戲活動中,創設的環境越開放、靈活,對幼兒的發展所起到的作用也就越大。就活動形式而言,游戲活動要因人而異,能夠進行差異化的調整;就活動內容來說,游戲內容需要考慮幼兒特點和需求,進行針對性的調整。在游戲活動中,注重自然材料的選擇和使用,使游戲內容和生活有機結合,讓幼兒成為游戲活動的主體。
例如,在運用自然材料開展生活情境游戲的過程中,教師以班級為單位,將樹枝、樹葉作為主要的活動材料,開展具有特色的游戲活動。
大(一)班,教師對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了分析,結合幼兒的知識獲取特點,除了上述樹枝、樹葉,教師又新增了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廢舊材料——紙板,讓幼兒利用紙板自由創造。幼兒利用樹葉、樹枝和紙板,通過不同的組合方式,進行相應的涂鴉和美術創作,豐富了游戲活動的樣式。通過這樣的游戲方式,讓幼兒和自然材料親密接觸,提升了幼兒的情感和認知能力,鍛煉了幼兒的創造能力,讓他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大(二)班,教師引入了石頭、紙漿等特色材料,借助游戲活動,激發幼兒對石頭的興趣,發掘石頭的價值,豐富幼兒利用石頭和紙漿開展游戲的經驗,結合相應的輔助材料,顏料、彩紙、繩子、彩帶、彩泥、托盤等,鍛煉幼兒的創造能力,在游戲活動中,讓幼兒體會成功的喜悅。
大(三)班,教師引入蔬菜、毛線等材料,組織幼兒開展制作活動。幼兒可以根據不同蔬菜的顏色和形態,使用剪、切、拼、接的方式,制作出自己喜歡的物品。作為幼兒教師,需要加強活動指導,從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地傳授一些制作方法和技巧,激發幼兒自由制作的欲望,體會物品制作成功的喜悅。例如,幼兒可以利用黃瓜、小南瓜制作小青蛙,使用土豆和番茄制作小烏龜等,還可以利用自然材料制作更多的事物,如蘋果瓢蟲、番茄小兔、香蕉章魚以及花菜小羊等,讓幼兒根據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進行創作,還可以利用毛線、鞋盒等進行編織,利用吸管和紙盤等材料制作手鏈等。
結合各個班級的情況,引入不同的自然材料,開展具有班級特色的游戲活動,使活動更加生動有趣,保證每個層次的幼兒都能夠參與游戲活動中。
3.探索自然材料的運用,讓游戲回歸生活
教師要和幼兒一起探索自然材料在游戲中的運用,對于以往的觀念和看法要進行積極轉變。在幼兒園游戲活動中,教師要注重自身角色的轉變,根據田野課程主題,豐富游戲環境,使游戲活動回歸生活。在區域游戲活動中,注重開放性理念,以個別游戲為前提,結合田園課程背景,構建相應的區域游戲環境,讓幼兒自主觀察,自由選擇材料,開展問題探究活動,和同伴溝通、交流。通過這樣的方式,構建良好的游戲環境,讓幼兒主動參與,實現游戲的開發以及自然材料的選用,使游戲環境更加真實,增強幼兒的自我存在感,提高幼兒參與游戲活動的積極性。每個幼兒都是獨一無二的,想要借助游戲活動促進幼兒進步,除了提供相應的游戲材料外,還要在游戲規則上更加開放,考慮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在區域游戲中,材料是活動的重要內容,材料準備時需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考慮幼兒之間的差異,針對不同水平的幼兒準備不同的材料。教師要考慮幼兒的能力以及興趣,做好活動材料的調整,滿足幼兒不同的游戲需求。同時,在活動中,教師還需要及時發現和處理問題。在區域活動中,以游戲作為基礎,結合“田野課程”的主題背景,構建開放、自由的區域游戲環境,讓幼兒主動觀察,自由選擇材料,針對問題開展探究活動,提高幼兒各方面的能力。通過幼兒和教師共同創設游戲環境,調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對游戲和材料進行開發利用,通過這樣生活化游戲情境的構建,保證幼兒活動開展的效果。
4.豐富材料收集方式,調動幼兒積極性
在幼兒園活動中,利用自然材料構建生活情境游戲,應當注重通過多種途徑收集自然材料,為生活游戲情境構建做好充分準備。自然材料主要由幼兒、家長、教師以及園部收集,其中幼兒和家長收集的自然材料比較多,豐富的自然材料有利于達到教育幼兒的目的,幼兒和家長的全程參與,能夠助力教育目標的實現。如在秋季,幼兒散步時發現校園的樹木發生很大的變化,很多樹葉從綠色變成黃色,地上也有很多樹葉。于是,教師組織幼兒開展了撿樹葉活動,以樹葉作為材料開展生活游戲。在組織幼兒利用樹葉印畫的游戲中,要讓幼兒認識更多的樹葉形狀,如楓葉、梧桐葉、銀杏葉等。之后,讓幼兒和家長在小區附近搜集更多的樹葉,認識更多不同類型的樹木。從教師層面來說,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人際關系進行自然材料的收集,如宴會上的貝殼材料,既統一又環保,能夠節省人力、物力。教師在生活中應當注意觀察和收集自然材料,如石子、花瓣、種子以及樹葉等,向幼兒進行展示,以此影響幼兒家長,讓大家一起進行自然材料收集,為游戲活動開展做好準備,實現游戲活動的多樣化。從幼兒園層面來說,幼兒園可以和周圍企業或者單位進行聯系,通過愛心捐贈的方式,收集相應規格的紙盒、紙箱,也可以和社會的志愿者聯系,在他們的幫助下收集相應的自然材料。在幼兒園生活情境游戲中,通過多種途徑收集自然材料,能夠豐富游戲活動的形式,調動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同時,在自然材料收集中,能夠培養幼兒的觀察和收集能力,通過整個游戲過程,實現幼兒教育的目標。
總而言之,在幼兒教育中,運用自然材料開展生活情境游戲教學,能夠使幼兒走進自然,與大自然進行親密接觸。作為教師,需要加強指導和引導,讓幼兒自主發現和尋找游戲材料,培養幼兒自然材料收集和整理能力,讓幼兒走進大自然,豐富幼兒生活經驗。借助大自然的天然游戲環境,引導幼兒主動操作,提高幼兒的創作能力。同時,教師也要改變傳統的過于集體化的游戲教學模式,提高幼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蔣燕芬.自然材料在農村幼兒園美工區中的運用研究——以某市H幼兒園為例[D].四川師范大學,2019:67.
[2]田寶英.農村幼兒園教師運用自然材料開展教育活動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71.
[3]戴麗敏.幼兒園自然材料開發與利用的現實困境及對策[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26(05):183-18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