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欣
【摘? ?要】?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科學教育理念以及方法也發生了較大變化,在現階段的教育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學活動的開展更為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基于此,本文也嘗試對基于生本課堂理念下小學科學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生本課堂;小學科學教學;應用
對于小學生來說,科學是非常重要的學科之一,對小學生進行科學教學有利于他們思維體系的不斷完善,同時也使小學生對周圍事物的演變規律有更為清晰的認知,是培養小學生探索欲望以及探索熱情的關鍵學科。當前,小學科學教學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這樣的背景下,其教學模式也發生了較大變化,開始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主體的方向進行轉變,這使課堂教學活動在實際開展過程中更加具有活力,同時也使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得到有效提升。今后,教師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融入生本教育理念的時候,應該注意對小學生當前的學習狀態以及興趣取向有具體了解,從而保證生本教育理念的應用可以發揮出理想效果,使小學科學課堂的教學氛圍更為活潑。
一、當前小學科學課程教學所面臨的困境
1.對小學科學缺乏重視
對小學生進行科學學科教學可以使其想象力、思維能力以及對于事物的基本認知能力得到有效培養,有利于學生今后的生活以及學習。但是就現階段來看,仍然有部分地區、學校沒有充分意識到小學科學的重要性,沒有積極響應當前素質教育理念,導致小學科學教學活動在實際展開的過程中往往存在流于形式的現象。一些學校只是象征性地開設了小學科學這門課程,而對于教學活動以及教學內容的安排較為隨意,這也導致小學科學的教學效果很難得到有效保證。
2.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制約
從當前部分學校以及教師的小學科學課程教學情況來看,在開展科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還是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只是對學生進行一味的“知識灌輸”,使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使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很難被調動,同時也導致科學課堂教學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很多時候,小學科學的課堂教學往往是教師的個人演出,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并沒有與學生進行積極互動,同時也沒有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對新知識的掌握,使小學生在科學課堂上處于旁觀者的位置,最終導致了小學科學教學質量停滯不前的情況出現。
3.部分教師沒有意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
對于小學生來說,個體差異性較為明顯,歸根結底這與學生自身智力發育情況、家庭教育情況、成長環境等有直接關系,這也使很多時候小學生對于同一問題的理解能力有較大差異,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科學課程教學的時候也應該充分意識到這一點。但是一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充分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還是應用“一碗水端平”的教學評價模式,這也導致了一些學生已經完全理解,而另一些學生只是剛剛入門的情況出現。隨著課堂教學的不斷推進,學生對相同知識體系的理解差距會越來越大,使課堂教學整體質量受到了負面影響。
二、生本課堂理念下小學科學教學策略分析
1.教師在講課之前要做充分的準備
小學科學教師應該正視自己的專業特點,不能因為小學科學所涉及的一些知識內容較為簡單而掉以輕心,甚至隨意應用“臨場發揮”的方式來進行課堂教學,這也勢必會影響到課堂教學質量。同時,小學生正處在思維高度活躍的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是多樣化的,并且對于問題以及知識點的理解與運用也非常靈活,因此,教師不能小覷學生的智慧。這就需要教師在正式開展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對課堂上要講解的內容進行反復溫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學生的主體地位予以充分肯定,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開展動手實踐活動,使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更加清晰具體,這就需要教師有效掌握適應現階段小學生的教學方式。例如,教師在向學生進行“如何使用放大鏡”這一知識點教學的時候,應該對現階段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清晰、具體的了解,并以此為基礎為學生創設課堂教學問題,這也是課堂教學結構設計中的關鍵環節。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問:“放大鏡為什么被叫作放大鏡?”這樣的問題提出之后,學生馬上會陷入思考以及討論中,很快學生就會得出相應的結論:“與它自身的功能有關!”教師還可以對學生進行更進一步的提問:“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時候會應用到放大鏡?”這一問題提出后,學生很快又會進入新一輪的思考中,這也可以有效培養學生對新知識點的好奇心,同時也使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更加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科學探索興趣。
2.為小學生設定實踐情境
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弱,他們容易對具象的人或者事物產生共鳴。教師在開展科學教學的時候也應該充分意識到這一點,為學生創設具體化的教學情境,要保證教學情境的實踐性,這樣才能使小學生的科學課堂學習主動性得到有效激發。小學生的感官體驗較為豐富,這就需要教師創設出更加具有直觀性的教學情境,從而使這一情境可以在小學生的腦海深處留下深刻印象,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有效保證。小學科學是一門重視實驗的學科,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操作的方式來大膽探索以及驗證一些理論知識。例如,教師在向學生進行“淀粉的蹤跡”一課教學的時候,會向學生講解淀粉遇到碘酒之后會變成紫黑色,雖然淀粉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但是很多小學生并沒有親眼觀察過這一現象。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為學生創設具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情境,拿來一些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馬鈴薯、茄子、黃瓜、面包等食物,與學生一起動手測試一下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哪些食物中沒有淀粉。當學生發現一些食物在滴上碘酒之后真的變成紫黑色的時候,便會產生較為強烈的好奇,從而更積極地參與實驗探索中,使科學課的教學質量得到了保證。
3.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
小學生正處在思維意識不斷形成的重要階段,教師在對他們進行教學的時候應該注意對學生的個性化予以充分重視。很多小學生理解問題的角度較為獨特,這與小學生思維活躍有直接關系,教師應該尊重小學生的思維特征,站在學生的角度對問題以及教學方法進行思考。尤其在對學生進行關鍵知識點教學的時候,不能只是讓學生一味地進行死記硬背,應該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身想象力以及探索欲望。同時,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科學教學的過程中還應該注意應用鼓勵教學的方式,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所取得的成績進行及時肯定,從而使學生獲得持續學習的動力,這也更加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幫助學生及時梳理總結知識點
教師在進行科學教學的時候,應該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予以充分肯定,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做學生課堂學習的“引路人”,注意對每節課所講的重要知識點進行及時總結、補充以及更正,從而使小學生對正確答案有更為具體的了解。要使生本教學理念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得到有效落實,教師應該為每節課都預留一部分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對本節課所學習的重點內容進行針對性探索,然后委派一名小組代表進行發言,從而實現以小組為單位的互相交流探討。教師還要幫助學生及時梳理、總結知識點,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始終有教師的陪伴,這是促進學生課堂知識點探析的關鍵。教師要為學生設定相應的獎勵機制,當小組發言之后,教師要對那些總結準確、全面的小組予以獎勵,可以通過獎勵積分的方式來實現對學生的激勵,到學期末,教師要根據每個小組的積分情況來選出本學期的優秀學習小組,給小組成員獎勵筆記本、鋼筆等文具。
總而言之,生本教育的理念隨著素質教育的落實逐漸得到普及,這一理念在中小學教育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受到了廣大師生的歡迎。小學科學課程所涉及的知識內容較為龐雜,同時也具有較強的趣味性,教師如果要確保科學教學取得良好效果,就應該對科學課程的趣味性進行充分發掘,通過這種方式來提升學生課堂參與的主動性。教師在科學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意構建具有實踐性的課堂教學情境、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以及積極為小學生梳理總結課堂知識點,通過這種方式來保證生本教育理念可以在當前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落實。教師應該將科學教學當作培養小學生探索欲望、思維能力以及對事物認知能力的重要途徑,這樣才能使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升,同時也與當前的素質教育理念更為貼合。
【參考文獻】
[1]應麗霞.基于生本課堂理念下小學科學教學模式的應用分析[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04):210.
[2]張國偉.基于生本課堂理念下小學科學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7(01):385.
[3]丁榮.生本理念下小組合作在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2019(1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