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志斌
在教育信息技術發達的互聯網時代,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其中,微課便是最為特別的一種。微課指的是教師圍繞某個重難點進行教學的方式,具有教學時間短、目標明確和針對性強的特點。除此之外,微課憑借“微”的特點,可以滲入到數學教學的細微環節,對內容進行補充,做到高效課堂的精益求精。
筆者以北師大版數學小學五年級上冊的《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作為教學案例,制作出微課視頻,開展了微課教學研究。
一、知識遷移,啟迪學生
學習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的遷移是最常用的一種學習方法。微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播放微課視頻,讓學生迅速回憶舊知識。通過尋找當初學習舊知識的方法,學生采取相同策略來學習新知識,做到舉一反三。
環節一
師:(出示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你能告訴大家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嗎?
生1:在方格圖中,我們通過數格子的方法計算出長方形的面積。同時,觀察可知,長方形的長和寬的乘積恰好是長方形的面積,如圖:
生2: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長方形的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長方形的面積,如圖:
二、微課促進小組合作學習
多伊奇認為,小組合作學習是互相促進的,小組成員有著相同的目標,只有當大家都達到目標時,個體才能達成目標。如果其中一位成員不能達成目標,其他人也不能成功。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小組成員一定會形成積極的相互促進關系,以一種共同成功的方式活動。
微課給學生提供一段集中的時間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學生通過對三角形進行剪一剪、拼一拼,運用轉化的方法,把三角形轉化成學生已經學過的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進行面積公式的推導。
環節二
師:同學們,你可以把三角形轉化成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進行面積公式的推導嗎?請你用桌面上的三角形學具,和小組成員一起合作交流,并上臺展示你的做法。
生1:把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通過旋轉和平移,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底,平行四邊形的高就是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如圖:
生2:把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就是三角形的底,長方形的寬就是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積是這個長方形面積的一半,如圖:
通過微課的小組合作,學生們感受到時間的緊迫,從而加快合作的效率。由于學生展示時,課堂可能出現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況。因此,在學生展示小組合作的成果后,教師可以提供一段與此類似的微課視頻,讓其他學生更加清晰地學習到相應的知識。這樣,我們的課堂就更加高效、有趣。
三、微課雖小,精彩多樣
數學微課是集中了數學教學中重難點的智慧課堂。數學教學中講求方法的多樣性,并盡可能地開發學生的大腦,讓學生腦洞大開。有時候,因為學生的知識面比較狹窄,需要教師提供一些指導和幫助,引導學生學習更多的方法。微課可以用最短的時間,提供數學方法多樣性的素材,彌補學生合作學習中的補足。
環節三
師:剛才,同學們探究出兩種方法來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那么,你還能想出更多的方法嗎?現在,請大家一起來欣賞智慧老人的方法。
智慧老人:引著一個三角形的高剪開,把左右兩個小三角形填補到空白的地方,這樣就能拼成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是原三角形的底,長方形的寬是原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積是這個長方形面積的一半,如圖:
智慧老人:我們還可以引著三角形高的一半剪開,把上面的小三角形通過旋轉和平移,拼接到空白的地方,從而拼成一個“矮小”的平行四邊形。這時,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邊形的高只有三角形高的一半,而且三角形的面積是等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如圖:
四、微課雖小,趣味無窮
正因為微課內容的微小,因此,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微課課程的研發者。因為微課的對象是學生,所以創作微課的目的是將教學目標、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緊密地聯系起來。這樣就決定了微課內容一定是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有能力解決的問題。
《三角形的面積》一課中采用了微課的形式授課,播放的微課視頻具有動畫效果,是可視化的、可傳播的。微課視頻如學生生平常喜歡觀看的動畫片,增強了數學教學課堂的趣味性,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在數學教學課堂的聽課率。據筆者觀察,全班45名學生都能夠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微課屏幕,認真聆聽著微課教學講解。在外在的表現中,學生的聽課率幾乎達到100%。
而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各種誘因的出現,如,同桌的舉動、教師的教學風格、課室外的異常,會導致學生或多或少出現開小差、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
微課把原本40分鐘的傳統課堂,壓縮成5-10分鐘的“小課堂”。微課砍去冗長的前奏后續,只是保留了課堂中的精華,突出了課堂中的重難點。微課視頻還能夠隨時暫停、重播,把課堂中的亮點再現給學生,確保知識與技能的傳承。微課雖小,卻能細致入微到課堂重難點里,把知識透徹化,盡可能地精益求精。
《三角形的面積》微課的教學設計
責任編輯? 李?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