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杭彬 丁浩
摘 要:新形勢下,我國的公路行業也更加趨于低排放、低能耗發展,其充分遵循可持續發展理念,推動我國經濟的綠色發展。在公路建設中要全部地貫徹落實綠色設計理念,積極地響應國家的號召,更好地促進節能減排戰略目標的實現,要進行統籌規劃、合理設計,堅持綠色低碳環保,更好地提升公路設計的整體水平,進而更好地建設綠色公路,方便人們的出行,保護生態環境。本文主要對綠色公路建設理念在公路設計中的應用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綠色公路;節能減排;公路設計;應用
中圖分類號:U412.36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近些年來,我國開始更加重視生態環保,在公路建設中要充分遵循綠色低碳的發展理念,堅持可持續發展路線,以此來更好地實現綠色建設目標。其中,綠色設計工作是十分關鍵的環節,要科學地確定公路建設的范圍與分布位置,只有加強綠色設計才可以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全面地提升綠色公路的設計水平。
1 綠色公路概述
綠色公路設置的最低標準是生態系統的健康循環,在對公路制定整體規劃以及公路設計、施工與運營中,要盡可能高效、科學地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有著效益高、能耗小與污染小等特點[1]。在實際操作中,需要選擇科學的方法與手段,進而為社會公眾提供優質的駕駛服務,進而實現經濟、社會與生態的有機融合,高效地建設綠色公路,綠色公路必備品質示意圖如下圖1所示。
2 綠色公路建設理念在公路設計中的應用策略
(1)采用全新設計模式,分區化設計。設計理念創新,拓展研究范圍。思考如何發揮公路的交通功能、經濟功能、生態功能和文化功能,力爭將項目建設打造成“暢通工程”、“生態工程”。在設計時將設計研究范圍分為三部分——功能核心區,生態景觀區,規劃建議區。
核心功能區:公路用地范圍,設計目標是公路的暢通、安全、舒適,設計的重點在于公路的功能。
1)靈活運用指標,注重設計速度和運營速度的協調。2)合理設置平交口,擴大平交口設計范圍,杜絕畸形交叉。3)合理選擇路基斷面。困難路段,如傍山、挖方路段,擬合理選擇硬路肩寬度,優化碎落臺和土路肩寬度,控制邊坡高度。4)道路與景區應“鄰而不繞”,綜合考慮便捷連接線、景區停車位置,情景交融,妙筆生輝。與旅游風景區“鄰而不繞”。5)國道與國、省道應“攜手并進”,綜合路網中應少干擾、補短板,共建快速通行。與縣、鄉道選位應“因地制宜”,區位聯動。靈活掌握分離、平交、輔道多種等形式。
生態景觀區:用地范圍外20米。設計預期打造生態景觀帶、苗木基地帶,并為以后的發展預留空間;局部路段設置水塘、沼澤地,為生態系統補充水分,創建小型生態系統。
規劃建議區:生態景觀區外500~1 000米范圍,研究目標是實現公路與周邊環境和諧共榮。
1)景觀資源共享:處理好國道與沿線經濟作物的關系,彰顯地域特色,如常山胡柚、龍游荷花等,路內路外兼是景,實現修一條路造一帶景。2)土地資源共享:共享公路交通基礎設施,提高土地價值。3)經濟建設:道路既要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又要保證“暢、安、舒、美”。4)與地方規劃,應以“揚長克短、互惠互利”為原則。如:開化工業園區規劃道路與國道合址建設作為研究方案之一。5)土方平衡共享:結合地方農業造地需求,綜合研究項目建設土方取棄。6)美麗鄉村,連片開發。利用公路建設的契機,打造新時期美麗鄉村,促進鄉村旅游業發展。
(2)確定公路廊道范圍,控制公路選線與建設要素。在公路設計工作中要合理地確定公路廊道的范圍,因為廊道地帶會涉及到一系列的相關工作,如建設與征用等,并且會對人員、社會與經濟產生關鍵性的影響。所以,要充分貫徹落實綠色低碳理念,嚴格地控制公路廊道的范圍,對既有道路進行充分調研,分析路線的指標、地物拆遷情況和交通需求,對老路的利用與否,如何利用進行比較分析,防止出現過度征用與拆遷的情況,減少公路項目與群眾之間發生的糾紛與矛盾。其次,在設計工作中要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地、廢棄地、劣質地,最大限度節約土地資源,減少拆遷,減少公路建設對社會環境的影響,合理地控制與管理不良地質區域,減小公路的施工難度,節約施工成本,在此基礎上節能降耗。最后,在實際設計工作中,要充分重視對環境與水土的保護,防止發生僵化切割與分離環境情況的發生,有效地防范地質災害以及水土流失情況的發生,更好地達到節能環保的目的。
在公路設計工作中,先要對公路的實際里程數進行嚴格的控制與管理,盡可能地減少公里數,在此基礎上對公路行車時間進行科學地控制與管理,同時也能夠減少行車過程中的耗油量,有效地控制碳排量。要科學規劃用地,避讓基本農田,禁止耕地超用。科學選線、布線,大力推廣零棄方、少借方工程方案,減少土地分割,注重公路沿線土地的高效利用開發,全面推進取土、棄土與改地、造地、復墾綜合施措,因地制宜地采用低路堤和淺路塹方案,保護土地資源。在設計工作中,要對施工的成本、速度與工期等進行全面考慮,在此基礎上得到最為理想的消費比,更好地達到綠色公路建設的目標[2]。在建設工作中,要對運營以及施工之間具有的成本關系進行科學協調,努力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節約成本,更好地達到高效、節能與環保的目標,要全面提高公路的設計水平,保證設計質量。
(3)加強綠色公路路基路面及路側凈區設計。在綠色公路設計工作中,要充分重視對路基與路面的優化設計,首先,要借助于邊坡防護以及綠化設計,能夠科學、合理地利用公路建設中所產生的腐殖土,更好地增強路基的穩定性與可靠性,有效地節約路基的施工成本。在實際工作中要構建路面的植被防護體系。借助于公路附近存在的原生植被,組織開展綠色防護操作,科學地搭配喬木與地覆植物等。而且要在路肩、匝道與邊坡等位置設置綠色植被以及喬木,更好地增強路面與路基的穩定性與可靠性。另外,要實現對邊溝的優化設計,從而使得駕乘人員可以獲得良好的視覺感受,使得路面與路基變得十分連續與穩定,有效地確保行車的安全性。要盡可能地減少路基邊坡的高度以及坡度,要把產生的廢棄土石科學地輸送至特定的棄土場給予存放。在坡頂邊線以外,要對截水溝以及急流槽進行合理設置,有效地防范嚴重水土流失情況的發生。此外,要對邊坡外形進行合理設計,盡可能地選擇使用曲面設計形式,增強其整體的柔美性以及流暢性。不僅如此,還要選擇使用綠色邊坡防護措施,借助于各種綠色植被共同構建出優美、簡潔的圖案,基于此達到良好的邊坡防護以及綠化效果,還能夠為公路行車營造出安全、健康與舒適的環境。最后,在對擋墻結構進行設計時要充分堅持由高到低或者是由低到高的順序,與公路路線線形保持一致,在此基礎上全面提高公路路線設計水平。
(4)合理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在設計中積極探索使用基于大數據技術的BIM設計。實現設計過程三維可視化和成果三維可視化,技術先進,手段靈活,體現了公路勘察設計領域出現新的發展理念和方向。
積極利用節能技術和清潔能源。推廣應用供配電系統節能技術、LED燈具、照明智能控制系統、溫拌瀝青技術。公路管理養護站設置光伏發電停車棚,推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應用。
推動標準化設計,結構物優先考慮大型化、裝配化施工,積極采用預制化和標準化構件,盡可能減少構件的種類和形式,發揮設計的龍頭作用,為全面提升工程品質奠定基礎。
(5)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在綠色公路設計中要盡可能地減少對于生態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使得路景能夠進行有機的融合,更好地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要在全面考慮生態因素的前提下科學地制定與選擇路線方案,要與水源和自然保護區保持較遠的距離。在建設橋梁時,在情況必要的前提下能夠選擇使用高低墩設計模式,盡可能地減少對于自然環境帶來的破壞以及對于山體帶來的擾動,選擇使用容易生長、而且可以和周圍環境融為一體的植物,達到防護的目的。針對高邊坡而言,要在確保穩定性的基礎上盡可能地選擇使用工程以及植被有機融合的防護方式,進而達到防護的目的[3]。在綠色防護工作中,首先要選擇使用喬灌草有機融合的方式,盡可能地在保證邊坡成型以后進行馬上防護,使得土層暴露時間得到大大縮短,有效地防范水土流失情況的發生。假如在勘察設計工作中發現古樹名木,就要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對其進行避讓,如果不能夠避開,就要在施工中選擇使用一系列針對性的保護措施。
(6)在關鍵節點滲透綠色設計理念。公路上包括多個關鍵節點以及基礎設施,比如收費站與服務站等,在設計工作中要對以上的設施以及節點滲透綠色公路設計理念。首先,要科學地設計綠色公路服務站,選擇使用再利用裝置以及太陽能等增強服務站的節能環保性,優化服務水平,實現對服務站資源、能源與燃料消耗量的有效管理與控制,增強經濟性,建立科學、完善的綠色服務以及運營系統。在公路停車站中要全面地貫徹落實綠色設計理念。要根據停車站的運行、停車以及管理等情況,采取科學、有效的節能環保措施,進而減少消耗,達到綠色服務以及低碳出行的目的。在收費站增設更多的ETC車道,在自動化、智能化以及非接觸的情況下提高車輛的通行速度,減少在公路行車過程中對于能源的消耗以及對于尾氣的排放。
3 結語
總之,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在公路建設過程中要全面地滲透綠色環保理念,要充分遵循低碳、綠色、環保的發展原則,實現對公路的優化設計與建設,實現對工作理念的不斷創新與改革,從而更好地提升公路的綠色設計水平,推動該項建設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德強,張之超.基于低碳理念的綠色公路建設技術研究[J].交通世界,2020(30):11-12.
[2]鄭立平,李龍驕.綠色公路在高速公路設計中的實踐[J].工程技術研究,2020(2):203-204.
[3]董瑞常.公路改擴建過程中的綠色公路設計理念作用分析[J].中國室內裝飾裝修天地,2019(4):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