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期刊和摘要的起源出發,論述摘要對學術論文的重要作用、摘要的結構以及對學術交流的意義。目前,在科技學術論文寫作中,摘要的寫作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其關鍵在于信息點的取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本文主要論述一篇摘要應該包含的內容和應該避免的問題,然后對摘要的寫作步驟進行分解和詳細說明。以期為廣大科研工作者在進行摘要寫作時,提升摘要可讀性提供可操作的建議。
關鍵詞:摘要;寫作要點;科技寫作;科技論文
中圖分類號:H15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18-0076-03
一、引言
法國議院參事丹尼斯·薩洛于1665年1月5日在巴黎創辦的《學者雜志》[1-2]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科技期刊。有些人認為,因為該刊辦刊的目的是“滿足人們的好奇心和不用花多大力氣就能學到東西的一種手段”[3],所以這本期刊還不能被稱為真正意義上第一本科技期刊,第一本真正出于學術交流目的的期刊應為英國皇家學會的亨利·奧爾登伯格等于1665年3月6日在倫敦創辦的《皇家學會哲學匯刊》[4-8]。無論哪本期刊作為科技期刊誕生的標志,科技期刊的產生都是為了傳播新的科技成果,以及建立同行間的相互通信和交流。
即使有了科技期刊,但在最早的科技論文中,并沒有摘要這個部分,摘要是文獻量積累到一定程度的產物。早期在科技期刊上所發表的論文,尚未有統一的形式和風格,是以信件和實驗報告兩種形式并存的。信件采用禮貌語言,而實驗報告一般按照時間順序進行客觀描述。19世紀后半葉,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科學傳播與交流的需求日益增加,科技寫作的方法變得越來越重要,開始逐漸形成了一種被稱為IMRAD(一種論文格式名稱,Introduction,Method,Result and Discussion,即引言、方法、結果和結論)的論文格式[9],在這種格式出現的初始階段,文章結構并沒有可遵循的慣例順序,結果可以在方法之前出現,也可以在討論之前出現。到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科技技術的發展促進了期刊論文數量的激增,此時,語言簡潔的論文成了期刊編輯推崇的形式,IMRAD論文格式開始普遍獲得認可。英國著名的醫學統計學家布拉德福德·希爾在某次大會上闡述了IMRAD結構,并在報告中指出,科技工作者在撰寫論文時,需分別回答以下問題:一是作者研究的是什么問題,二是作者是如何研究這個問題的,三是研究的結果是什么,四是研究的意義是什么。這四個問題后來被稱為“布拉德福德·希爾問題”。這種格式似乎約束了論文的行文,但是這種結構使論文的主要信息得以凸顯,大大節省了科技信息的交流時間,同時這種既定的形式規范統一也有利于初學者模仿。盧西亞娜·索拉奇[10]等對國際著名的四大醫學期刊《英國醫學雜志》《美國醫學會雜志》《柳葉刀》和《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的一項歷時50年的研究顯示:在20世紀70年代,采用IMRAD結構的論文比例已經達到80%。但這種結構也存在問題,結構過于簡潔,不能反映文章的全部內容,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摘要也就應運而生了。1969年,艾爾特提出所有醫學、臨床和實驗論文的重要內容都應以表格形式呈現[11]。經過多次修改,醫學/臨床期刊文章的“內容更豐富”的摘要被定義為背景、目標、設計/設置、參與者、干預措施、結果和結論的副標題。1993年,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推薦使用結構化摘要[12]。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在科技期刊中,摘要成了一篇論文的慣例,幾乎所有的期刊論文都有摘要。
目前,部分科研工作人員,尤其是剛剛開始從事科研工作及科技寫作的學生,往往不清楚摘要的作用,因此也就不知道為什么要寫摘要,更不知道怎么寫摘要,有些只摘抄部分引言就當作摘要,導致文章主要信息不能得到很好的凸顯,降低了文章的吸引力;又或者吸引到原本對該文主旨不感興趣的讀者,浪費了讀者的時間、精力或金錢。作者通常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正文的撰寫上,但是決定一篇文章是否能快速地被編輯、審稿人、讀者所認可的,往往是標題、摘要和關鍵詞這三個部分。一篇好的摘要是極其重要的,因此本文著重論述摘要撰寫這個將大量的工作濃縮成短短幾句話的過程。
二、摘要的主要內容
摘要又稱概要、內容提要,國家標準GB6447-86對摘要的定義為:“以提供文獻內容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簡明、確切地記敘文獻重要內容的短文”。摘要是對一篇文章進行的概括性論述,是獨立于整篇文章的單獨部分,通常被放在正文之前。論文的摘要部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大多數讀者在閱讀一篇文章時,都是從摘要開始的,讀完摘要部分,讀者會做出是否繼續讀這篇文章正文部分的判斷;其次,摘要對于索引工作而言也非常重要,訪問大多數學術期刊數據庫時,我們可以通過搜索摘要實現快速檢索;摘要與關鍵詞相結合可以使搜索結果更加綜合及全面;最后,隨著現在科技論文的產出越來越多,科技工作者不可能對如此巨大數量的論文進行全面閱讀,必須進行篩選,所以摘要可能就是一篇文章被讀者閱讀的全部部分。為了使科技交流更加便利,摘要必須把論文的重要信息簡明扼要地展示出來。
摘要是一整個獨立的段落,其中不再有分段的段落。摘要的字數一般取決于這個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擬投期刊的要求。通常來說,摘要部分是沒有引用的,因為有時讀者并不能閱讀到文章的全文,如果在摘要部分列了參考文獻,可能讀者并不能查看到相應的文獻,影響讀者對文章的理解。摘要不是引言。有些作者認為內容已經在摘要部分有所涉及,故不在引言部分進行敘述,這是十分不恰當的。首先,并不是所有讀者都是閱讀了摘要部分的,并且摘要不是正文,而是一個獨立的部分,正文部分是一個完整的整體,需要保證結構完整。所以,已經在摘要里面進行敘述的內容也應該在正文重新進行描述。
從另一種角度來說,摘要是縮寫的文章,所以其行文結構應當如一篇正文一樣完整簡潔,且摘要部分需能回答上文所述的四個基本問題。一是研究的問題是什么。在提出研究問題的時候,可對背景信息進行介紹,但需簡短,并與論文引言部分的內容一致。可從一般主題開始,縮寫到研究的特定主題。提出問題需要對研究主要的目標和主要假設檢驗進行明確陳述。二是如何研究這一問題。包括該研究的設計方法、實驗步驟或推理過程,以及統計方法的簡要說明。三是研究的結果。在摘要中,不用提及所有的結果,只有最相關的,能回答前面提出問題的結果才需要在摘要中呈現,并且對主要結果不是做泛泛的陳述,而是盡量著重呈現具體結果。對結果的陳述應該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排列,如時間順序、重要性順序等等。四是研究的意義及結論。針對研究的結果,結論應當簡短并直截了當,不應只是對結果的重復敘述,而需要強調研究的重要性,對于將來研究的建議,如果沒有特別明確的意見,則不需要涉及,尤其要避免對將來研究進行泛泛的陳述。
三、摘要寫作中應該避免的內容
摘要是對研究的總結,因此通常有嚴格的字數限制。將研究中所有最重要的信息合并成一段兩三百字的文字是一項有一定難度的任務。作為一名編輯,筆者在日常工作中發現,一些作者在進行摘要寫作時,會加入一些多余的信息,降低了摘要的整體性和嚴謹性。如果作者在撰寫摘要時能夠避免如下的一些內容,將有助于大幅度地提高摘要寫作的效率和質量。
(一)過長的背景信息
讀者閱讀文章的摘要是為了了解論文完成的工作,而不是以前其他研究人員的工作,且通常情況下,閱讀相關學術論文的讀者已經具備相關的專業基礎知識,重復讀者早已明白的一般性知識是非常沒有必要的,過長的背景信息在摘要中既占字數,又降低了自己論文的價值。
(二)引用
通常來說,摘要部分是沒有引用的,因為有時讀者并不能閱讀到全部文章,如果在摘要部分列了參考文獻,讀者可能并不能查看到相應的文獻,影響讀者對文章的理解。
(三)特殊符號
一般來說,摘要在各種數據庫平臺上線的時候,要進行系統轉錄,平臺的不同決定了摘要最終呈現的情況。因此,應盡量避免希臘文字、數學表達式等特殊符號的使用,對于理工科論文,這種情況無法完全避免,但也應盡量減少。
(四)有關實驗、程序、方法、軟件的詳細信息
在摘要中,對研究中所涉及的有關實驗等的詳細信息不需花費大量筆墨進行描述,除非研究的重點就是這些內容本身。
(五)正文中沒有出現的信息
這一部分經常出現問題是作者會在摘要部分提及將來的研究方向,但在正文中并沒有相應內容的詳細探討,這樣會誤導讀者,以為這也是文章的論述重點,其實文章中并未有更詳細的說明。
四、摘要寫作步驟
如何完整準確地完成一篇優秀的摘要,吸引目標讀者對研究的最大關注?筆者根據長期的編輯工作實踐,總結出一些建議供參考。
(一)完成正文寫作后再撰寫摘要
雖然摘要部分一般出現在正文前,一些作者也習慣是在寫正文前寫摘要,但是較為合理的寫作順序應該是在正文完成以后再開始寫摘要。只有在整個文章內容已經完成后寫摘要,才能確保摘要寫作重點不會被遺漏。有時文章的寫作耗時數月甚至數年,作者對部分內容的記憶變得模糊,此時需要再次通讀全文,理清思路后再進行摘要撰寫,以保證對文章信息不遺漏。
(二)通讀找提綱
在通讀全文的過程中,在文章中將與布拉德福德·希爾問題有關的最重要的句子標出來,然后將這些找出來的句子作為提綱組織行文,對其進行修改和編輯后再撰寫摘要。同時,需要參考目標期刊的摘要寫作要求,如是否要求結構性摘要,是否有字數限制等等。
(三)如何開頭
在提筆撰寫摘要時,可以回想該篇論文在醞釀之初的各種想法,理清撰寫文章的研究思路。開頭先用1~2個句子說明展開研究的原因、目的或者任務,簡單直接地引申出研究的內容。
(四)如何提出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部分一般包括所使用的理論、條件、材料、手段、程序等內容,但是不需要面面俱到,不要過多的細節描寫,要簡要地說明研究方法,采用清晰的邏輯結構對文章使用的關鍵技術和方法進行說明即可。
(五)結果最重要
結果通常是對所觀察和實驗的結果、數據、效果或者性能進行的描述。正如摘要可能是一篇論文最重要的部分一樣,結果也是摘要中最重要的部分,應該盡量增加此處包含的信息量,全面簡潔地描述研究中最重要的發現。
(六)簡繁適宜的討論
討論部分應對結果進行一些分析、比較和評價,對將來的研究提出假設和建議等。
(七)如何結尾
摘要的最后一兩句要簡潔地陳述主要文章的結論,避免夸大事實。可以根據研究成果的大小,陳述自己的理論或實踐是如何推動該領域發展的,這可以幫助讀者更清楚地理解該研究的重要性,但盡量不要使用評價性語言,如“重大發現”等詞語。如前文所述,在多數情況下,讀者是無法通讀全文的,所以只能從摘要部分了解文章的結論,故不能在摘要中夸大結論,以免誤導讀者。
(八)請人審讀摘要
長時間沉浸在自己的論文中,有時很難客觀地評估摘要是否清晰,因為作者對自己的論文非常熟悉,難以檢查出其中的問題。在完成摘要以后,可以請同學或者同事,對文章的摘要進行審讀,看他們是否能通過閱讀摘要對整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大概的了解,這樣可以核查摘要是否清晰明白。
五、結語
學術論文的摘要是在學術期刊誕生以后,隨著學術交流的日益頻繁而產生的,其目的是為了促進學術交流,使其更加便利高效。它可以獨立于學術論文,自成一體,同時又是學術論文核心內容的概括。一篇優秀的摘要,可以增加學術論文的受關注度,可以更加準確地吸引與論文研究內容密切相關的讀者,使作者的研究成果得到精準傳播,讀者能更加高效地檢索自己專業領域內的相關文獻。此外,國內外各種學術數據庫對摘要的依賴性也很強。基于上述原因,摘要已經成為幾乎所有學術期刊論文乃至學位論文的必備部分。
學術論文的作者只有在清楚摘要的寫作目的及其作用的基礎上,才能創作出吸引讀者而又符合學術論文內容的摘要。摘要的內容應包括文章擬研究的學術或科學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問題解決的結果及意義等。摘要內容及其作用決定了摘要的寫作應該在完成學術論文后進行,并要按照摘要內容與學術論文主體內容的對應關系,分步驟地完成摘要的寫作。摘要完成以后,需要進行多次的再閱讀和再修改,確保完整包含了文章的所有主要內容。由于自己很難客觀評價摘要的內容,最好請他人進行摘要審讀和核查。
初入科研領域的工作者之所以在學術論文的摘要寫作中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原因在于對摘要的寫作目的及其作用沒有清醒的認識,對摘要寫作的重視度不夠,也沒有對摘要寫作進行專門的學習和實際的操練。筆者提出如上文所述的摘要寫作要點,目的不是要將論文作者的思路限定在這些條條框框內,而是提出一種在實踐中效率較高的寫作方式。在實際進行摘要撰寫時,最好對自己論文的整體結構有清晰的認識,且考慮目標期刊是否有特定的結構要求,綜合考慮后,再動筆寫作。年輕的科研人員如能清楚摘要在學術論文寫作中的目的和作用,同時配以一定量的練習,勢必能提高學術論文摘要的寫作水平,并進一步促進學術交流更加高效地進行。
參考文獻:
[1] 劉瑞興.世界上第一種學術期刊及其第一任主編[J].現代情報,1991(S1):61.
[2] 姚遠,陳浩元.泛期刊學的概念與定義[J].編輯學報,2005,17(1):1-3.
[3] 姚遠,張銀玲.奧爾登伯格與世界上最早的科技期刊:《哲學匯刊》[J].陜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24(增):182-184.
[4] 黃明.關于國內外第一份期刊的歷史[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1999(2):19-23.
[5] 秦鐵輝.期刊史話[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1981(2):19-23.
[6] 羅興波. 1660-1680年間的英國皇家學會[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11(5):38-44.
[7] 趙懋國.漫話期刊從起始到現代的發展[J].情報資料工作,1996(5):42-43.
[8] 杜云祥,王穎,劉桂玲,等.科技期刊的起源和發展[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0,19(9):19-24.
[9] 薛家秀,歐石燕.科學論文篇章結構建模與解析研究進展[J].圖書與情報,2019(2):120-132.
[10] 盧西亞娜·索拉奇,毛里西奧·佩雷拉.論引言、方法、結果和結論(IMRAD)結構:一項歷時50年的調查[J].醫學圖書館協會雜志,2004,92(3):364-367.
[11] 妮可·赫斯勒,米里亞姆·羅特曼,安德烈亞斯·齊格勒.醫學期刊上研究論文的文本結構的實證分析[J].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2020,15(10):e0240288.
[12] 扎赫拉·巴哈多蘭,帕爾文·米爾米蘭,科斯羅·卡什菲,等.生物醫學科學寫作的原則:摘要和關鍵詞[J].國際內分泌學與代謝雜志,2020,18(1):e100159.
作者簡介:胡靜(1983—),女,四川眉山人,碩士,編輯,研究方向:學術期刊編輯、出版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