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萍 滕開躍
摘要:李子柒作為講好中國故事的代表之一,其正確的語用策略選擇是成功的基礎。分析其語用策略的成功之處,有助于我們豐富對外傳播的策略和方法。本文認為李子柒短視頻文本的語用目標既具有普適性和可操作性,又具有哲學深度和審美追求,具有核心競爭力上的比較優勢。同時,她的語用目標達成方式富于深思的哲學韻味和空靈的美感,既有撫慰焦慮的敘事特征,又具備較高的傳播接受度。
關鍵詞:李子柒;短視頻文本;語用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18-0098-02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2021部校共建新聞學院項目“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經典作品案例分析”研究成果,項目編號:35
2019年末2020年初的李子柒現象,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傳統文化國際敘事的成功版本,央視評價其“沒有一個字夸中國好,但她講好了中國文化,講好了中國故事”。《中國新聞周刊》授予她“年度文化傳播人物”獎項,認為“她用一餐一飯讓四季流轉與時節更迭重新具備美學意義,她把中國人傳統而本真的生活方式呈現出來,讓現代都市人找到一種心靈的歸屬感,也讓世界理解了一種生活著的中國文化”。
因此,對李子柒現象的研究有助于我們尋獲外宣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李子柒短視頻國際傳播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因素,但其短視頻文本的語用策略選擇,無疑是成功的基礎。本文著力考察李子柒短視頻文本的語用策略。
語用策略理論發端于奧斯汀的《邏輯與會話理論》和塞爾的《言語行為理論》,成熟于里奇的《語用學原理》和列文森的《語用學》。1983年,里奇在《語用學原理》一書中提出了“方式-目標”的語用策略理論[1],奠基了語用策略理論的基本研究框架和學術傳統。本文在里奇理論基礎上將語用策略看成是一整套圍繞著語用目標的方法體系。這套方法體系包括語用目標的確定和實現該語用目標的方法選擇。
一、功能、價值和審美兼具的語用目標具核心競爭力
概括說來,李子柒短視頻的語用目標既具有普適性、可操作性,又具有哲學深度和審美追求,因此,其視頻文本與同類視頻文本相比具備超出庸常的核心競爭力。
(一)遵從合作和順應原則,安撫焦慮,語用目標具有全球普適的撫慰功能
現代技術革命帶來了生活的巨變,改變了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我們在享受快速高效的現代技術成果的同時,也深切體會到了現代技術對我們的擺置和促逼。這種擺置擺弄人,“使人以訂造的方式把現實事物作為持存物而解蔽出來”,帶來了雙重危險。海德格爾認為“對人類的威脅不止來自可能有致命作用的技術機械和裝置,真正的威脅已經在人類的本質處觸動了人類”“凡集置(擺置的集合)占統治地位之處,有最高意義上的危險”[2]。在海德格爾看來,這個最高危險便是“人”的意義的消解。失去意義感的人類,只剩在座駕擺置之下的焦慮,這種焦慮是現代技術掌控全球的結果。可以說,“后現代焦慮”是全球性問題。
李子柒敏銳地把握住這一焦慮,并試圖撫慰。“整個社會,很多人,特別浮躁,工作壓力大,生活壓力很大,我希望他們在忙碌一天之后看到我的視頻,他是輕松的、美好的,能給他減輕焦慮和壓力感的東西”“在大家累的時候,看我的視頻是輕松的,美好的,是治愈的,而不是沉重的”(來自視頻訪談)。從李子柒的表述中,我們看到,她的語用目標在于用對抗浮躁的姿態和提供美好減輕用戶的焦慮和壓力。這一語用目標在洞察用戶的基礎上完成,以用戶的心靈需求為目標,體現出溝通的根本原則,即合作原則。
(二)以“心靈”為核心,思考和建構“人”的意義,語用目標具有終極價值
“最開始沒想那么多,就想讓城里的朋友們知道我們吃的食物是從哪里來的”“我的視頻展現的是我的生活狀態或我想要的生活狀態”(來自視頻訪談)。李子柒的視頻主要展現傳統的飲食、器具和手工藝品的制作,難能可貴的是李子柒并沒有停留在菜品或物品本身,而是將原材料的來源、種植、生長和加工也作為內容呈現出來,她還原了從食材到食品,從材料到手工藝品的傳統勞作和加工過程。在李子柒的視頻中,從吃的米、面、蔬菜、瓜果、雞、鴨、牛、羊,到醬油、豆瓣醬、草莓酒……從衣架、燈罩,到竹椅、洗手臺、竹榻……從穿的鞋、蓋的被,到美麗的紗裙、胭脂、唇紙……她都用傳統的方法親力親為。李子柒對這些親力親為的記錄真誠而努力,因此,她的視頻既具有傳統韻味,又具備豐富的知識。
(三)呈現美好、輕松,語用目標具有審美追求
李子柒在訪談中多次提到希望人們看她的視頻是“輕松的”“美好的”,按康德美學質、量、關系、形式四原則分析,“輕”是量的感受,“松”是關系感受,“美”是形式感受,“好”是質的感受。李子柒的語用目標完全符合康德提出的審美判斷分析,體現了其視頻文本語用目標清晰而完整的審美追求。
因此,與其他同類視頻或僅介紹制作方法,或在制作方法外加搞笑、極端情節所展現出的日常化、極端化特征不同,李子柒短視頻文本的語用目標既有普適性和可操作性,又具備哲學深度、審美追求。這些特征使李子柒的視頻文本具備了核心競爭力。
二、提供沉思空間,內容指引,審美激勵的方法綜合高效
“深思、空靈”是英國雜志對李子柒短視頻的評價,這一評價可以印證李子柒短視頻文本國際傳播語用目標的達成。其達成語用目標的方式包括為受眾提供沉思空間,引導受眾進行人生、宇宙哲思,為受眾提供審美獎勵,從而達成撫慰焦慮、思考人生、展現美好的語用目標。
(一)敘述方位、敘事節奏、鏡頭語言提供沉思空間,實現撫慰焦慮的功能目標
第三人稱隱身式敘述方位與實際掌鏡者身份的重合,構筑充滿意義思考的個體客體空間。趙毅衡稱敘述者和敘述角度的配合為敘述方位。李子柒的視頻采用旁觀式敘述中第三人稱隱身式敘述方位,這種敘述方位又被稱為墻上蒼蠅技法,即“敘述者像蒼蠅一樣完全隱藏或完全不被注意,而敘述就像蒼蠅眼睛看到并記錄事物的表象,記錄下談話,但不解釋、評論任何事,不帶任何感情色彩,不進入任何人的內心”[3]。從敘述方位角度看,李子柒的短視頻沒有解說詞,沒有旁白,只有自然的聲音和偶爾祖孫間的對話(也是原聲的一種),敘事者隱而不見,敘事角度有限。因此,李子柒的鏡頭具備了客觀、疏離的特點。而從實際掌鏡者的角度看,李子柒視頻的掌鏡者是自己,早期她自己固定鏡頭,在鏡頭中呈現內容,自己剪輯,自己配樂,后期她請攝影師根據自己的要求拍攝,自己剪輯、配樂。這就使得李子柒鏡頭中的內容都是未被別人加工和涂改過的,是她自己本真的心中所想。她用最客觀的方式呈現了最真實的內心追求和理想生活狀態,構筑了充滿思考意義的個體客體空間,用個體思考和生活選擇的展開引導觀者進行思考和體驗。
固定鏡頭敘事節奏舒緩,將日常生活空間升華為審美空間。從鏡頭的使用上看,李子柒的視頻固定鏡頭多,少用推、拉、搖、移等運動鏡頭,鏡頭語言靜默、沉緩。從敘事節奏上說,李子柒的視頻內容跨度大,她的很多素材跨度為一年甚至兩年,可是剪成的片子可能只有十分鐘。因此,敘事的跳躍度大,敘事風格沉緩、靜默、跳躍,形成有別于日常生活的節奏,使敘事脫離日常生活空間,進入藝術、審美空間,帶來了日常生活空間的升華。
富有意味的空鏡頭能夠帶來沉思韻味。空鏡頭是李子柒視頻中經常出現的,李子柒的空鏡頭以云流霧涌的天空和遠景的空濛山水居多。
(二)內容選擇,進行沉思指引,實現價值目標
呈現中國古典的生活方式,帶來人生意義的哲思。李子柒所展現的她“理想的生活狀態”本質上不是鄉村生活,更像中國古典文人在鄉村的精致生活。在這種生活中,鄉村勞作只是一抹底色,對一粥一飯、三餐四季、天地宇宙的敬畏、思索和體悟才是核心。因此,她視頻中呈現的生活回避超越了鄉村的辛勞,具備了文人的浪漫,也超越了鄉村的質樸,具備了哲學的沉思。這些浪漫和沉思能夠引導受眾脫離當下物質層面的現實生活,徜徉于精神世界。李子柒的視頻中經常是一個人,幾只小狗,一個顫巍巍的婆婆,頗有“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孤寂、空靈。這是中國傳統文人的精神脈絡,追求通達天地,避世離俗,李子柒的視頻得其二三。
李子柒短視頻呈現的是以舒緩、深思為精神內核的傳統文人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有別于高速、緊張的現代生活方式,提供的是面對宇宙、人生時的另一種視角,是另一種人生意義的開啟。這種人生意義的探尋,引導受眾進行富有哲學韻味的思考和感悟,實現價值目標。
(三)畫面和音效,達成審美激勵,實現審美目標
畫面唯美,帶來審美愉悅。李子柒視頻每一幀的畫面都追求唯美。從構圖上看,李子柒多采用對稱構圖和橢圓構圖。這是符合中國傳統審美特征的構圖方式,體現穩妥、端莊之美。從色彩上看,視頻畫面色彩飽和度高,顏色對比度高,大部分的視頻是在白天拍的,光線充足,畫面艷麗,極具美感。即使是黃昏夜晚的視頻也以暖色光源作為背景,溫馨而美好。
跨越語言的音效,帶來較好的治愈效果。音效中人物對話少,自然聲音多,有雞鳴狗吠、鶯歌燕語、器物碰撞之聲,這些自然之聲或清澈悅耳,或厚樸真實,遠離城市喧囂,傳達自然音韻,再配上古風的絲竹之音,能夠超越語言、跨越族群,能直抵內心,帶來心靈共振。
三、結語
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成功背后既有艱辛的努力,更有對規律的把握和順從。李子柒短視頻文本國際傳播語用策略的成功,從語用目標看,她突破了里奇只在功能角度追求語用效果的局限,將語用目標擴展到價值和審美層,使語用目標具備了卓爾不群、超越平庸的特征;從語用目標的實現方法看,李子柒采納組合拳的方式,既用敘述方位、敘事節奏、鏡頭語言提供沉思空間,又用內容選擇提供人生、宇宙的沉思指引,還用畫面和音效提供審美獎勵,無縫銜接、高質量地實現了語用目標。
參考文獻:
[1] 劉森林.語用策略[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21.
[2] [德]海德格爾.演講與論文集[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23-28.
[3] 趙毅衡.當說者被說的時候[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131.
作者簡介:陳建萍(1973—),女,江蘇如皋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新聞學理論、傳播學理論。
滕開躍(2001—),男,廣西防城港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新聞傳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