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翟羽 鄧春 陳玉婷(.海南科技職業大學;.海南開放大學)
海南島是中國第一大島嶼,四面環海,可以通過海路到達東南亞、南亞諸國,對外貿易的位置得天獨厚。2018年4月黨中央宣布支持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逐步推進具有中國特色覆蓋海南全島的自由貿易港建設,這是我國經濟全球化的重大舉措,為海南指明了發展的方向,也給海南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支持下,在自貿港政策的推動下,海南的開放水平會得到大力的提升,其對外貿易產業也會迎來新的發展。
根據海南省《統計年鑒》的數據,2015年以來,海南對外貿易發展勢頭良好,貿易總額呈現出增長趨勢,具體如表1和圖1所示。2015-2019年海南省貿易總額增長了368023萬元,平均年增長額為73604.6萬元,其中2018年,受到海南自貿港相關政策的影響,貿易增長率超過20%。

圖1 海南省2009-2019年對外貿易統計圖

表1 海南省2005-2019年對外貿易統計表
2019年,與海南省開展貿易的國家和地區有34個,分布在六個大洲。從地區分布上看,亞洲地區的貿易總額為4424288萬元,占海南省全年貿易總額的48.84%;其次是北美洲和歐洲,分別占海南省全年貿易總額的18.47%和17.62%。從國家分布上來看,與海南開展貿易量最多的國家是新加坡,為504272萬元,占海南省貿易總額的5.57%;其次是菲律賓,為451252萬元,占海南省貿易總額的4.98%;再次為越南,為346454萬元,占海南省貿易總額的3.82%.

表2 2019年海南省同各地區對外貿易進出口額
2019年,海南省貨物貿易總額為9058655萬元,比上年增長6.8%,其中出口3437115萬元,增長15.4%;進口5621540萬元,增長2.1%。貨物貿易逆差218.44億元,比2018年減少34.21億元。在貨物貿易中,一般貿易占比32.7%,出口額比上一年增長14.9%,進口額比上年增長11.9%。
從出口貨物商品類型上看,成品油全年的出口額為1687654萬元,比去年增長462486萬元,增長37.7%;機電產品全年的出口額為513533萬元,比去年增長160143萬元,增長45.3%;高新技術產品全年的出口額為448550萬元,比去年增長288868萬元,增長180.9%。從進口貨物商品類型上看,機電產品全年的進口額為1550665萬元,比去年減少978167萬元,減少83.7%;高新技術產品全年的進口額為1235731萬元,比去年減少1062796萬元,減少46.2%;空載重量超過2噸的飛機全年的進口額為8312341萬元,比去年減少1182997萬元,減少58.7%。
2019年海南省服務貿易總額219.65億元,比2018年增長20.3%。其中,服務貿易出口額113.09億元,增長33.0%;服務貿易進口額106.56億元,增長9.2%;全年順差6.53億元。
2019年,海南省貿易進出口總額9059828萬元,比去年增長6.8%,增長額為578070萬元。從市縣分布上看,儋州地區為海南的貿易大市(縣),全年出口額4103526萬元,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45.3%;第二大市(縣)為海口,全年進出口額為3314080萬元,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36.6%。從增長率上看,增長率最高的是東方地區,達到229.2%;緊隨其后的是澄邁,為56.9%;第三名是三亞,為54.8%。
筆者研究了近十年來海南的貿易數據,發現海南省外貿總量偏少。海南2019年全年的對外貿易總量是905.98億元,而同一時期,廣東省的貿易總額為71436.8億元,江蘇省的貿易總額為41098.26億元,浙江省的貿易總額為30838.15億元,山東省的貿易總額為22800.3億元,與貿易大省相比,海南的貿易總量實在太少。自建省以來,從海南省的對外貿易進出口數據來看,海南只有4次順差情況出現,絕大多數年份均為貿易逆差,逆差峰值出現在2016年,達到470.30億元。2019年全年貿易逆差218.47億元,貨物貿易逆差218.44億元,這就意味著海南省進口貿易的增速大于出口貿易的增速。

表3 2019年海南省貨物貿易主要貿易方式進出口情況

表4 2019年海南省主要市縣對外貿易情況
2019年海南的貨物貿易總額為905.87億元,服務貿易總額為219.65億元,服務貿易的進出口總量所占比重太少,結構不合理。
從進出口商品類型來看,出口貨物貿易中,以成品油、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水海產品、紙漿及其制品為主。其中,成品油出口額為168.77億元,機電產品的出口額為51.35億元,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為44.86億元,水海產品的出口額為32.87億元,紙漿及其制品出口額為21.58億元。進口貨物貿易中,主要產品為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美容化妝品及護膚品、金屬礦及礦砂。機電產品全年進口155.07億元,高新技術產品全年進口123.57億元,金屬礦及礦砂全年進口42.01億元,美容化妝品及護膚品全年進口77.61億元。
從對外貿易地區來看,亞洲地區是海南省的主要市場,2019年的貿易總額為442.43億元 ,占全省的48.84%。從貿易伙伴來看,海南對外貿易伙伴超過160余個,與東盟國家的貿易額達到277.69億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量為352.29億元。從對外貿易省內分布情況來看,儋州、??凇⑷齺喪呛D贤赓Q前三名,這三個市縣的對外貿易總額占比超過92%,儋州外貿值全省最多,東方進出口增速最快。
海南的對外貿易地區分布不均衡,從省內貿易各市(縣)分布情況來看,主要集中在???、儋州等市(縣),從對外貿易伙伴所在的國家和地區來看,主要集中在亞洲地區。
隨著國際旅游島、自由貿易港的建設,海南的外貿企業數量有一定的增加,質量有一定的提高,但是缺少大型、有實力、有優勢的知名企業。2019年,海南的貿易總額中,外商投資企業占比55.95%,為506.87億元;國有企業占22.31%,為202.06億元;私營企業占20.36%,為184.48億元;集體企業占1.22%,為11.05億元;其他類型企業占0.16%,為1.44億元。
海南省對外貿易的主力軍仍然是外商投資企業。與外資企業相比,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的對外貿易能力較弱,資金實力不雄厚、規模不大,總體缺乏競爭力,品牌優勢不明顯。
人才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源泉,專業人才的匱乏是制約海南對外貿易發展的瓶頸之一。截至2019年12月31日,海南常住人口977.42萬人,受大專以上教育的有772.8人/萬人,人均受教育年限9.37年,與國內外其他自貿區相比,人口總量偏少,高學歷、高職稱人才數量有限,對外貿易的專才更少。
海南自1988年4月建省以來,中共中央在政策上給予了很多優惠,為海南經濟的發展帶來了福音。從最大的經濟特區,到國際旅游島建設,再到自由貿易區、自由貿易港建設,每一次政策上的傾斜,都給海南的經濟貿易發展帶來巨大的機遇。自由貿易港是指設在國家與地區境內、海關管理關卡之外的,允許境外貨物、資金自由進出的港口區。對進出港區的全部或大部分貨物免征關稅,并且準許在自由港內,開展貨物自由儲存、展覽、拆散、改裝、重新包裝、整理、加工和制造等業務活動。新加坡、迪拜和中國香港經濟的騰飛都離不開自由貿易港政策的實施,由自由貿易港政策帶動港口集裝箱業務的發展,再拉動國家或地區經濟的轉型。
2018年4月,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省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支持全島逐步探索、穩步推進具有中國特色、符合海南定位的自由貿易港建設,逐步完善相應的政策和制度體系,2020年6月,國務院印發《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將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實施范圍定義為海南島全島。方案明確指出為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符合海南定位的自由貿易港,海南實行貿易自由、全島封關運作的海關監管政策,以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重點,實施貿易自由便利、投資自由便利、跨境資金流動自由便利、人員進出自由便利、運輸來往自由便利的制度,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為了方便貨物貿易的發展,實行“零關稅”政策,為鼓勵服務貿易發展,實行“既準入又準營”的政策。
1.“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便利措施
“一線”環節強調安全監管,對海南自由貿易港進口征稅商品目錄外貨物進入免征進口關稅;以聯運提單付運的轉運貨物不征稅、不檢驗;對離境的貨物、物品按出口管理;海關監管便捷高效,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服務。
2.島內自由生產政策
島內企業自由生產,海關低干預、精準監管。對于中轉到海南的貨物,簡化海關手續;對于“零關稅”的貨物,免于常規監管;對于存儲在島內的貨物,可自由選擇存放地點,不設期限。對注冊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并實質性運營的鼓勵類產業企業,按減15%征收企業所得稅,吸引大量企業前來,助力海南自貿港發展。
3.服務貿易自由便利措施
給予服務貿易提供者國民待遇優惠,實施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制,破除各種貿易壁壘;實施跨境服務貿易相應的資金支付和轉移制度;實施與服務貿易自由便利的國內規制。
雖然經過30多年的發展,海南的經濟水平得到了極大地提高,但是與中國其他經濟特區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與世界知名的自由貿易港相比,差距也很明顯。基礎設施較差、產業規模較小、經濟總量較低、貿易總量較少、專業人才較匱乏、配套服務較落后等都是制約海南對外貿易發展的瓶頸,因此海南對外貿易的發展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自由貿易港的建設,意味著國際貨物、資金、人員的自由化流動,這對貿易本就薄弱的海南來說,是巨大的挑戰。
營商環境是一個地區的軟實力,是促進經濟貿易發展的基礎,中國特色自貿港建設的本質就是全面改革開放,海南只有努力塑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才能吸引更多的企業進入,才能促進經濟貿易的發展,帶動地區的深化改革。
首先,提升政府服務水平。《方案》中明確了以自由貿易為重點,建設自由貿易港,政府相關部門要為海南對外貿易發展設置綠色通道,減少簡化審批手續、優化審核流程、促進各部門業務整合、提高辦事效率。其次,提高法制化水平。在堅持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的基礎上,出臺相應的自由貿易港法律和配套的法規。
《方案》指出海南將建設全島自由貿易港,所以海南的外貿企業應該在現有貿易市場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新的貿易市場,加強與貿易伙伴的聯系和合作,提高貿易量。同時,海南省政府應出臺相關的優惠政策,優化對外貿易結構,在鼓勵貨物貿易的同時,增加服務貿易的份額;調整外貿商品結構,在增加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量的同時,增加出口產品的附加值,增加出口產品的類型,使其多樣化;重構對外貿易的省內分布情況,依據海南自由貿易港的規劃布局,增加各港口所在地的貿易總量,凸顯市縣特色。
2020年6月國務院印發的《方案》指出海南要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旅游業、高新技術產業,而非以轉口貿易為主。
海南不以轉口貿易為主體,并非放棄轉口貿易的發展。實際上,轉口貿易與現代服務業、旅游業、高新技術產業有很大的關聯,相互支持、相互促進。從產業發展上來看,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是未來的趨勢,海南發展與之相關的轉口貿易,符合海南自貿港的方向和要求,也可以為相關產業提供資金支持,而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又為海南轉口貿易創造了更多的機遇。
雖然近十年來,海南的對外貿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缺少自主品牌,缺少核心競爭力。首先,海南外貿企業應該增強品牌觀念、樹立品牌意識、實施品牌戰略、重視品牌開發和建設工作,在國內外積極地注冊商標,盡量以自己的品牌從事貿易活動,增強企業和產品的影響力,提高附加值。其次,注重出口產品的質量和技術含量,保持產品的創新能力,給品牌戰略續航,這樣不僅可以增加產品和企業的利潤率,而且可以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海南人口少,對外貿易的人才更少,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首先要解決好人才匱乏的問題。首先,引進相應的對外貿易人才。
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通過《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2018——2025年)》,吸引各類人才20萬左右,但是這些人才是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需要的各種類型各個方面的人才,并非國際貿易方面的專才,所以為了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可以設置更加優惠的條件,吸引貿易方面的專才。
其次,培養相應的對外貿易人才。通過國際教育創新島建設、南海系列“育才計劃”,培養本地人才,鼓勵海南的高校開設國際商務、國際經濟與貿易、商務管理等專業,鼓勵高校開設《外貿實務》《外貿制單》《外貿英語》《外貿談判》《外貿小語種語言》《國際物流》等課程,鼓勵中小學開設《自由貿易港英語》課程,鼓勵全民學習日常英語,解決語言難題,解決貿易專業知識匱乏問題。
再次,培養對外貿易的相關人才。國際貿易爭端解決人才、國際物流人才、國際銀行相關人才等,提供國際貿易相應的配套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