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中林
自開始行使地方立法權以來,江門市人大常委會始終堅持在立法過程中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立法為民”的理念,積極推進和擴大社會公眾在地方立法過程中的有序參與,把實現好、維護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立法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持續開展聽民聲、聚民心、匯民智的開門立法新實踐,不斷開創江門立法民主化的諸多先行樣本和特色模式。
人大代表在立法中具有主體地位,保證人大代表依法履職就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立什么法,怎么立法,要聽聽代表們怎么說。
2015年,設區的市立法元年。第一部實體法立什么項目,市人大常委會決定聽聽代表怎么說。常委會法工委設計出立法項目征集意見表,將代表回信要用到的信封、郵票也一并裝入信封,寄給了居住或工作在江門的全國、省、市三級代表。
400多封信全部寄出,并陸續收到代表回復信件350余封。意見最集中的是要立法保護江門的母親河——潭江。民意不可違,于是,常委會毫不猶豫地將江門市立法史上的第一個實體法項目定為《江門市潭江流域水質保護條例》。該條例已于2016年12月1日正式施行。
“要讓代表履行主體責任,成為立法的重要參與者?!笔腥舜蟪N瘯üの撠熗窘洺Uf。代表來自社會各個階層,他們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最了解群眾在想些什么。幾年來,市人大常委會在審議法規時,始終堅持邀請人大代表列席常委會會議;外出調研時,邀請代表同行;召開座談會、論證會時,邀請代表發言;法規條文作出重大修改時,及時將法規登報紙、掛網站,并發短信提醒代表研究提意見。
通過以上形式聽取人大代表對法規草案的意見和建議,目的是讓社會各階層都能夠充分表達意見,避免因不對稱導致的先入為主現象,使所立之法能夠為利益矛盾各方所接受并得以順利施行,使制定的法規順應民心、反映民意、貼近民生,保證法規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江門市人大這么認真地聽取我們的立法意見,這讓我們有了很重要的存在感!”一位代表說。讓代表參與立法的全過程,就是切實體現人民當家作主基本原則,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立法特征的過程??梢钥隙ǖ氖?,我們會堅持讓代表們繼續“刷”這種存在感。
“你們搞立法的,什么都不懂,就會亂來!”“江門市就是要搶奪我們新會區的陳皮品牌”……2019年10月6日,在新會區陳皮產業園區,一場“罵聲四起”的征求立法意見座談會在緊張的氣氛中進行著。
這一天,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曹利帶隊前往新會聽取大家對《江門市新會陳皮保護條例(草案)》的意見。引起大家“激憤”的焦點是草案中關于條例適用范圍表述,草案內容是:“本條例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內新會陳皮的保護、傳承和發展等活動。新會陳皮具體保護范圍由市政府核定,并向社會公布?!?/p>
“新會陳皮自古以來就是新會區的,為什么要由市政府來核定種植范圍?”很多與會者憤憤不平地說。參加本次會議的有新會區人大、政府及其相關職能部門,以及陳皮企業代表、種植戶,他們的矛頭直指曹利。
會議在一片罵聲中開始,也在一片罵聲中結束。
“讓他們罵,罵也是一種意見,說明咱們的工作還有待改進!”曹利會后總結說。我們認識到,新會區人們對新會陳皮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們誤以為,我們要立法將新會陳皮的品牌為全江門生產經營者所用。
既然找到了問題所在,有了誤會,那就應該對草案進行修改,化解誤會。會后,我們將條例適用范圍表述為,在國家公告的地理標志產品產地范圍內(即新會區),符合條件的生產者可以申請使用新會陳皮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證明商標標識等;而產地范圍外的生產者不得使用。
通過條例很確定地告訴新會區全體人民,新會陳皮的品牌由新會申請,知識產權受法律保護,任何人也搶不走。

2019年5月,江門市蓬江區人大常委會舉辦“民生無小事、代表來議事”主題實踐活動,監督十項民生實事之“提高底線民生保障水平”項目進展情況。
按照2006年原國家質檢總局認定的新會陳皮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即為江門市新會區現行政區域。但是,來自臺山、開平、鶴山、江海、蓬江等毗鄰新會有關鎮街的陳皮生產者認為,當地在歷史上也屬于大新會區域范圍,從歷史上到現在一直也有可觀的新會柑種植面積,質量并不比新會差,理應納入保護范圍。
為化解新會區外生產經營者的不滿情緒,隨后我們又分批召集臺山、開平、鶴山、江海、蓬江等地有關單位以及人大代表、陳皮生產經營者座談,向他們解釋,按照知識產權保護相關法律規定,新會陳皮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證明商標標識只能在國家公告的地理標志產品產地范圍內(新會區)使用。但是,新會區外的種植戶,同樣可以生產陳皮,也可以注冊自己的陳皮品牌,最重要的是,條例關于陳皮的生產環境保護、病害防治、柑肉處理、工藝傳承等方面的相關規定,適用于產地范圍內和產地范圍外,并無區別。也就是說,本次立法并沒有放棄他們,也保護他們。經過多方面苦口婆心地講解和勸導,新會區以及新會區外其他各市(縣級)、區最終均表示理解和支持。
至此,條例最終以立法形式明確了新會陳皮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及證明商標使用準則,厘清了新會陳皮傳統生產區域與知識產權保護區域之間的關系,化解了困擾當地多年的關于陳皮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和證明商標“誰可使用”的區域之爭,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
“開門立法”的意義,不僅在于征求公眾意見,更在于聽取、吸納公眾意見。因此,在立法的過程中,應該遵循公開、充分、平等原則,盡可能擴大公眾參與,才能保證公眾對立法的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真正實現民主立法的初衷和目的。唯有如此,才能使各方利益在法律中得到保障和平衡,立法者的工作才能得到理解和尊重。
榕樹,根深葉茂,遮風擋雨,常見于江門鄉下的村頭巷尾,是村民納涼聊家常的好去處。
“國家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立法,正當其時!”2020年9月10日上午,江門市江海區江翠社區的50多名群眾圍坐在一棵大榕樹下,參加“全國人大常委會制止餐飲浪費專項立法社區論壇”,首個發言的是社區居民麥棠,他鏗鏘有力地表達著自己的觀點。
這是江海區人大常委會在2020年8月被確定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系點后,首次開展立法征求意見活動。就這樣,在榕樹下,社區里的群眾代表們紛紛發言,表達自己對國家立法項目的意見建議?,F場蒲扇輕搖,歡聲笑語,氣氛熱烈。兩名工作人員認真聆聽,仔細記錄著。
“老百姓的意見也能推動立法,這就是人民真的當家作主??!”麥棠認為,基層立法聯系點讓“神秘”的國家立法工作從居廟堂之高到江湖之近,走進尋常百姓家,打通了立法機關和社情民意的“最后一米”。
2015年,江門市人大常委會設立了15個基層立法聯系點,其中市直單位1個,7個市(區)各2個,確保聯系點觸角覆蓋全市,成為全市基層群眾參與立法的“直通車”和開門立法的最前線。為確保基層立法聯系點順暢運行,江門市人大常委會專門出臺《江門市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工作規定》,對聯系點的定位、職能和工作程序作出規定。
2020年7月,“國字號”基層立法聯系點落子江門,江海區人大常委會被確定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系點,是目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在全國布局的九個基層立法聯系點之一,也是我省唯一一個國家級基層立法聯系點。同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沈春耀親臨江門授牌,宣告該基層立法聯系點正式啟動。
“沒想到我們老百姓的聲音可以傳遞到市、省甚至是國家立法層面上去!”江翠社區一位阿姨說。
據悉,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江海基層立法聯系點自掛牌啟動以來,共完成20余部法律法規草案意見征集工作,上報意見建議300余條,被采納20余條。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評價道“意見建議理由充分且詳細”。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鶎恿⒎撓迭c是江門立法工作廣泛征求公眾意見的一個縮影。民意是立法的方向標,缺乏民意的法律規定會違背立法為民的初衷,更談不上民主立法。公眾參與立法來表達利益訴求,在立法中把公眾意見作為參考依據,對立法內容的普適性有幫助,能提高法律的社會接受度和認同度,促進地方性法規的實施。
2015年6月2日,市人大常委會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江門市被賦予地方立法權的有關情況。
2020年4月22日,市人大常委會派員參加新會區法院“新會陳皮地理標志及知識產權保護”專題講座,講解如何做好新會陳皮品牌保護問題。
2020年5月11日,市人大常委會派員前往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授課,講解《江門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江門市戶外廣告設施和招牌設置管理條例》。課程以在線視頻形式向四市(縣級)三區直播。
2020年7月15日,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鐘軍帶隊前往江門市委黨校,與之達成聯合辦培訓、授課的合作意向。即由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派員,在黨校縣處級干部培訓班、中青年科級干部培訓班等課堂講解立法理論、立法程序以及解讀相關具體法規。一年多來,市人大相關同志已多次在市委黨校講課,反響熱烈。
2020年11月31日,市人大常委會召開《江門市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保護條例》新聞發布會;2021年4月27日,召開《江門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新聞發布會……
近年來,市人大常委會連續打出組合拳,主動對外公開立法成效,帶著所立的地方性法規走出去,將“法”講出去,讓“法言法語”為人民群眾、社會各界所熟悉、了解、掌握、運用,不讓法規束之高閣。
老百姓有權力知道我們立了什么法,為什么立法,立了些什么內容。這是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體現,也是民主立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向社會各界宣講和宣傳法規,就是向老百姓匯報立法工作情況!”市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同志說。
幾年來,市人大常委會以立法實踐為基礎,努力講好江門立法故事,使立法工作過程成為宣傳普及憲法法律、弘揚法治精神的過程。

首先是廣而告之立法動態,持續在市人大工作信息???、微信公眾號發布立法信息;在《江門日報》等媒體發布立法新聞。其次是組織協調《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廣州日報》等媒體對我市立法工作進行報道,相關的報道引起國家級媒體關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人民日報客戶端以及全國人大常委會、廣東人大微信公眾號經常轉載我市立法信息。
與此同時,市人大常委會還先后在《地方立法研究》《人民之聲》等刊物發表理論性文章,向省人大制度研究會、市人大制度研究會提交實踐性論文,在《江門改革》發表創新性文章。連續2年向市社科聯申報科研項目,獲得立項和經費支持。通過一系列理論研究和創作,與社會各界共同探討并分享立法經驗和成果。
地方性法規宣講、宣傳和立法理論研究作為立法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在實現民主立法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加強普法宣傳是貫徹依法治國精神的重要方面,可以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的身份和地位,實現其權利。另一方面,可以讓地方性法規真正走進人民群眾心中,進而內化為人民群眾的行為規范,促進社會文明程度提升。讓立法真正“走出去”,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