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 陸東鋒 許 甜 劉翼俊
“作為村民選出來的人大代表,我要為大家辦實事、辦好事、辦成事。”2016年,當選為英德市和英德市九龍鎮人大代表后,同時擔任九龍鎮寶溪村黨總支部書記的許廷輝就暗暗下了決心。
五年來,許廷輝想方設法帶領村民脫貧致富,解決群眾所憂所難,讓寶溪村這條曾經的省定貧困村在短短幾年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寶溪村位于英德市九龍鎮東部,位置偏僻,曾是省定貧困村之一。過去的寶溪村,面臨著年輕勞動力匱乏、基礎設施落后、經濟產業單一、無村集體收入等一系列的問題。
“要想讓村民有幸福感、獲得感,就得先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2017年以來,許廷輝全心投入到脫貧事業中,想方設法尋找路徑幫助村民增加收入。
當時因黃龍病的侵染,寶溪村大片砂糖橘地被荒廢。許廷輝積極整合村中涉農資源,挨家挨戶走訪,與村民深入交流溝通,講解土地整合的好處并獲得支持。最終,寶溪村整合盤活了300多畝荒田,引進羊角蜜、黃金木薯等特色產品,引導貧困戶入股農產品公司,投資水電站、旅游公司、扶貧車間等。扶貧產業收益的70%直接分配給所有貧困戶,其余30%留村集體作扶貧資金,寶溪村實現了集體經濟從無到有的轉變,3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也都摘掉了窮帽子。
2020年,為了讓村民多一條就業增收的新路子,許廷輝計劃引進一家養殖公司。期間,他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一方面深入寶溪村羅屋壩村民小組、樓仔村民小組、西牛鎮黎沙村石龍潭村民小組,向村民宣傳引進產業的優勢和好處,為村民答疑解惑,一方面積極為村民爭取合法合理的權益,推進養殖有限公司的盡早落地。
“養殖公司建成后將帶動本地100多個就業崗位,預計每年為村民增收60多萬元。”許廷輝表示。
許廷輝常說,“群眾的事情無小事,要使群眾安居樂業,就得把群眾的‘煩心事’管起來”。
寶溪村橫跨隔江河有一座隔江橋,這座橋連接寶溪村下屬的隔崗、羅屋等7個自然村與外界的交通。2014年,受洪水影響變成了一座危橋,洪水過后,村民們只能用木條將缺口處簡單搭起來,能保證行人通過,但車卻過不了。
了解到隔江橋的問題后,許廷輝當即找到駐村扶貧干部,共同謀劃解決方案,并想方設法爭取各界的資金支持。最終籌措到20萬元維修加固橋梁,重新搭起了這座與周邊村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民心橋”。
許廷輝還依托片區人大代表聯絡站,積極推動基礎設施建設。他廣泛收集村民意見,組織村民共同參與到社灘、友誼等自然村的農田機耕路建設、九沙公路至社灘村段路燈亮化工程等。他與其他人大代表一起,分組分批進村入戶走訪,收集村民關于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的意見建議。在駐村扶貧干部和幫扶單位的支持下,先后促成了寶溪村奧園衛生站、村民文體休閑廣場、寶溪村黨群活動室、寶溪學堂等項目的建設。
如今,寶溪村道路更寬了,村莊更美了,村民更富了。許廷輝的付出,也得到了村民們的認可。許廷輝換屆后連任英德市、九龍鎮人大代表。“我必須為群眾為實事、辦好事,讓群眾過上好日子,才對得起人大代表這四個字。”許廷輝如是說。■

許廷輝(左)到貧困戶家里家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