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 鄭金迎
2020年7月份以來,清遠市清新區人大常委會在全區全面開展人大代表“以人民為中心”密切聯系服務群眾工作,建立網格體系,健全管理機制,推動人大代表積極履職,認真種好履職“責任田”。
根據各鎮實際,按照便于管理、界定清晰、全面覆蓋、不留空白等原則,建立“鎮人大主席團-鎮中心聯絡站-村級聯絡站-人大代表”的四級網格,將履職服務陣地延伸到群眾家門口。鎮中心聯絡站和村級聯絡站分負責組織區、鎮人大代表開展執法檢查、視察調研、代表接待選民、選民評議代表等各種聯系群眾、服務群眾活動。區、鎮人大代表進駐代表聯絡站,包戶聯系聯絡站覆蓋的村(社區)、群眾,了解群眾在生產、生活各方面的實際情況,聽取和反映群眾的意見及訴求,幫助群眾排憂解難,爭當政策法規的“宣傳員”、助推區委“五大行動”的“監督員”、社情民意的“調查員”、南融北康代表行的“示范員”、為民辦實事的“服務員”。

太和鎮人大代表陳銳堅等在城區片區人大代表聯絡站接待選民群眾
建立健全了“五項制度”,使密切聯系群眾工作更為規范、更加細致。一是完善駐站代表聯系群眾工作制度。各鎮人大根據人大工作相關規章制度及工作要求,在代表聯絡站上墻公示了《人大代表駐站工作職責》等多項制度和工作指引。二是聯系服務群眾活動日制度。代表聯絡站每月至少組織一次人大代表與群眾見面活動,采取接待、面商、座談等形式聯系群眾,定期到聯系戶中聽取和收集意見建議。三是聯系群眾意見分級處理工作制度。對收集到的意見建議,可以答復的問題,由代表當場給予答復;對屬于鎮職權范圍內的,通過向本級有關部門、村(社區)反映并解決;屬于區級職權范圍的,由區人大代表填寫閉會期間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專用表提交區人大常委會代表工作部門處理;屬于信訪或不是職責范圍類別的,由聯絡站將問題轉給有關部門和信訪部門處理。四是公開聯系群眾服務制度。通過建立包聯選區微信群、向聯系戶發放聯絡卡等方式,在一定范圍內公布代表基本信息,建立結對代表與群眾的聯系信息互通渠道。五是選民群眾資料登記制度。建立選民群眾一戶一檔案,收集選民群眾的家庭特點、生產生活等情況,方便結對代表結合實際情況給予重點關注或幫扶。
組織代表采取“坐診”“巡診”和“24小時全天候網診”相結合的方式,暢通聯系渠道、廣泛聯系群眾,聽取意見建議、積極解決問題。
在聯絡站“坐診”接訪群眾。“我們村小組的內巷道路很不平整,坑坑洼洼的,排污方面也不好,出行很不方便,希望能夠將我們出行的道路硬底化,改變‘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現狀”。這是太和鎮人大代表陳銳堅到城區片區聯絡站接待選民時收集到建設東村民小組的群眾意見。陳銳堅核實情況后,立即把群眾意見建議整理上報鎮人大。針對選民群眾反映的問題,太和鎮投入30多萬元整治建設東小組居民居住環境,改善了群眾居住環境,得到了周邊群眾的一致好評。
進村入戶“巡診”走訪群眾。在“坐診”之余,人大代表進村入戶,深入基層聽取群眾意見,將被動“坐診”轉變為主動“巡診”,實現與選民“面對面”“零距離”“拉家常式”的溝通交流。“胡代表,希望你能幫我們反映一下,我們目前居住的小區屬老舊小區,由于沒物業公司進駐,業委會的管理水平也有限,小區內頻繁出現私拉電線充電的現象,造成了安全隱患,希望能夠盡快解決。”這是太和鎮人大代表胡炳鋒在走訪群眾時收到的訴求。他立刻到群眾反映的小區詳細了解情況,并把群眾的訴求整理成意見建議上報鎮人大,要求在社區轄區內的居民樓安裝充電設備。收到胡炳鋒的建議后,太和鎮創文辦指導該小區所屬的玄真社區開展社區“微改造”行動。胡炳鋒不僅為此次社區“微改造”行動建言獻策,還多次到現場監督施工進度。目前玄真社區已為5個老舊小區安裝5個集中充電樁,共計50個充電位,并在小區內新劃分小車、摩托車車位360個,為群眾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得到居民群眾的交口稱贊。
“24小時全天候網診”聯系服務群眾。在建立代表聯系群眾微信群的同時,向部分較少使用或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貧困戶發放代表聯絡卡,讓群眾有問題可以隨時提、有人接、快速辦,為群眾提供“24小時不下班”履職服務。2020年9月,浸潭鎮人大代表羅木伙在他的聯系群眾微信群中看到村民反映留良洞村7隊、9隊村小組水圳淤塞,灌溉困難的情況后,立即向鎮中心聯絡站反映,鎮中心聯絡站研究后將問題轉交給留良洞村委會處理。村委會經“兩委”干部與監督委員會成員討論決定雇用機械清淤,第二天就完成了水圳清淤,代表和選民群眾對問題能夠得到迅速處理表示十分滿意。“有了人大代表微信工作群,感覺代表時時刻刻就在我們身邊,以后向代表反映情況,再也不用跑來跑去了,直接在微信群里就能反映,真好!”廣大選民群眾知道自己反映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后,都紛紛為人大代表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