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潔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人文素養主要指的是個體內在的精神素質與人文精神修養以及外化了的行為舉止。換句話說,人文素養是個體內在思想與外在行為的彰顯。中華茶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其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精髓,提倡人們精心養性,修德修善。如果將茶文化德思想內涵滲透到人文素養德教育過程中不僅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個人情懷;還可以增強個體的認知,促進人文素養的提升。
隨著中日兩國在經濟、文化、教育等領域交流與合作的不斷深入,加強對青年大學生日語教學已經成為國內很多高職院校達成的共識。消除語言障礙是進一步開展合作的重要基礎,尤其是在經濟全球化時代背景下,中國與其他國家在很多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必然會更加深入。在過去,英語是絕大多數中國學生的“第二母語”,但在“地球村”建設過程中,日語、德語、法語等語言教學逐漸成為高等院校以及高職院校的教學新方向。基礎日語課程作為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日語的“入門課程”,不僅能夠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日語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是增強學生日語學習自信心的關鍵。當然,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在開展基礎日語課程教育教學工作過程中,除了要把基礎日語知識傳授給學生以外,更要注重對學生人文素養教育的滲透,使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能夠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
在新時代背景下,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已經成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主要任務。中國擁有五千多年的優秀傳統文化,而這些優秀傳統文化完全可以成為基礎日語課程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教育的素材。眾所周知,中國與日本都有著豐富的茶文化資源,這些茶文化一方面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資源,另一方面也可以成為青年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力量源泉。人們常說:“知識改變命運”,而性格則能夠決定命運,人文素養教育有利于引導高職院校學生形成更為健全的人格與性格,從而保障他們身心健康成長。教育并不應該只強調對學生的專業文化教育,而是要把“育人”的功效全面體現出來,使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傳統的人文素養教育主要體現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但由于各種原因,這種傳統的人文素養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如果能夠借鑒“課程思政”理念,在開展基礎日語課程教學過程中滲透人文素養教育,那么就能夠將日常課堂教學打造成為人文素養教育平臺,從而更好的實現素質教育目標,這對于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與學生未來發展競爭力是非常有效的。而這同樣也是基礎日語課程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教育的意義所在。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國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人民的腰包也鼓起來了,但是很多人的生活的幸福感和滿足感卻并沒有非常明顯的變化,這就意味著人民已經不再僅限于物質上的滿足,追求精神上的滿足逐漸成為他們努力的方向。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是文化自信建設的基礎,更是進一步挖掘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應用價值的必然選擇。生活在新時代背景下的高職院校青年大學生,必須要牢牢把握發展機遇,既要把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當成是一種責任和義務,同時還要加強自身精神文明建設,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完成對思想和精神的洗禮,促進身心健康成長。高職院校也要轉變基礎日語課程教學思路,既要將人文素養教育滲透到教學工作中,同時還要加強對茶文化的應用。但很明顯,當前茶文化在基礎日語課程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教育的應用現狀不盡人意。
中日茶文化存在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同時還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但不可否認的是,學習中日茶文化不僅有利于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基礎日語課程知識,而且還能夠為人文素養教育的滲透創造條件。作為高職院校基礎日語課程授課教師,他們要轉變課程教學理念,不能一味地給學生灌輸課本上的知識,而是要幫助學生擴大知識面,從而使學生能夠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日語的學習。但實際上,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基礎日語課程教師都未能將中日茶文化應用到基礎日語課程教學人文素養教育的滲透環節,所謂的教育教學改革也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學生不能從中學到有價值的知識內容。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基礎日語課程教師要學會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既要保留線下教學方式的優勢,同時還要盡可能的開發線上教學課程,提高學生對課外時間的利用率,使他們能夠及時查漏補缺。雖然教師對學生學習基礎日語知識有很大的影響,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應該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給教師。相反,在新課改背景下,學生更要成為課堂的主人,不僅要積極主動的與教師進行課堂互動,同時還要參與到課堂討論,大膽闡述自己的看法,增強學習日語的自信心。但是,當前仍然有很多基礎日語課程教師喜歡采用傳統的多媒體教學方式,沒有利用好線上教學工具,不利于激發學生課堂聽課興趣,也影響到了茶文化在基礎日語課程教學中人文素養教育的滲透效果。
學習基礎日語課程知識并不能完全依靠日常教學,學生也可以在課外活動中學到知識并收獲到快樂。不可否認,茶文化在高職院校師生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部分高職院校也將茶文化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中,實現了茶文化的應用價值。但與師生對茶文化的需求相比,當前高職院校有關茶文化的基礎日語教學課外活動過少,根本不能滿足茶文化在基礎日語課程教學中人文素養教育滲透的應用要求。
為了更好的實現茶文化在基礎日語課程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教育的應用價值與作用,高職院校基礎日語課程教師要從自身做起,既要將中日茶文化融入到基礎日語課程教學內容當中,同時還要有意識的增強對學生的人文素養教育。
中國有茶文化,而日本同樣有茶文化,雖然中日兩國茶文化之間有很大的差異性,但這并不能否定日本茶文化來源于中國茶文化的事實。因此,這就使得日本茶文化或多或少都表現出一些中國茶文化特點。雖然中國學生對日本茶文化不太了解,但是他們卻對基本的中國茶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教師能夠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將中日茶文化融入到基礎日語課程教學內容當中,并將茶文化打造成為中國學生學習基礎日語并提高自身人文素養的橋梁,那么必然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基礎日語學習效率與茶文化在人文素養教育中的效果。為此,一方面,高職院校日語教師要加強對中日茶文化的學習和應用,提高茶文化教學能力;另一方面,授課教師要學會與學生加強課堂互動,在互動中增進學生對茶文化的了解。
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一直以來都是“走下坡路”。高職院校基礎日語課程中人文素養教育的滲透正處于發展的重要階段,如果授課教師不能遵循德才兼備綜合型人才培養工作的發展規律,仍然采用“填鴨式”教學模式,那么就很難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為此,授課教師要利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的教學優勢,將慕課、微課等線上教學方式融入到基礎日語課程教學工作中,打造“線上+線下”教學新模式。在這個過程中,授課教師還要開發茶文化線上學習資源,方便學生學習中日茶文化。
對于很多高職院校日語專業的學生而言,他們的日語基礎比較薄弱,所以在學習日語的過程中往往比較吃力。如果教師不能幫助學生找到學習日語的技巧,那么將很難激發學生學習日語的興趣。人文素養教育背景下的基礎日語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讓學生能正常的用日語交流,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使他們能夠朝著綜合型人才方向發展。基礎日語課程教師可以借助于茶文化來開展相關課外活動,這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對茶文化的了解,還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教師要以中日茶文化為立足點,并圍繞中日茶文化制定相關活動內容。
綜上所述,從當前茶文化在基礎日語課程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教育的應用現狀來看,當前茶文化在基礎日語課程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教育的應用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致使效果不盡人意。為了更好的實現茶文化在基礎日語課程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教育的應用價值與作用,就必須針對其存在的問題,認真探析,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