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強
(云南省煙草公司曲靖市公司師宗分公司,云南 曲靖 655700)
發展適度規模種植是穩定規模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緩解煙農流失造成規模萎縮壓力的有效辦法。隨著城鄉一體化建設進程的加速,農村勞動力不斷轉型,農村空心化現象日益嚴重,大批農村勞動力,尤其是青壯年勞動力多選擇外出或就近打工,造成留守務農的家庭成員結構不再穩定,隨著家庭生命周期的后移,煙農隊伍不再龐大,且煙農隊伍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與此同時,由于物價上漲,農村員工勞力成本和煙用生產物資價格不斷上升,另外國家不斷加大糧食作物生產的補貼力度,煙葉種植效益相對不明顯,這極大降低了煙農的種煙意愿,動搖了煙農的種煙信心,這與穩定煙葉種植規模的方向是背道而馳的。因此,要想從根本上穩住煙葉種植主體和生產規模,就必須從根源上解決好煙農隊伍流失嚴重的問題,而打造一支具有一定數量、以煙為主的現代化新型職業煙農隊伍是處理該問題的不二選擇。
職業煙農有志于長期從事煙草事業,有著長遠的職業發展理想,是新時代煙農的杰出代表,是煙葉生產的主力軍。現代煙草農業發展需要煙葉生產方式由傳統(畜力和人力)走向現代(機械化),這就離不開一支穩定高素質的煙葉種植隊伍,而職業煙農比傳統煙農更具有職業精神和創新精神,有較為強烈的主人翁精神。在煙葉生產中,能夠運用自身智慧有效發揮主觀能動性,并且敢于為實現現代煙草農業而開展各種有益嘗試。同時,職業煙農由于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煙葉生產政策、煙葉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知識,有著較為出色的市場分析和研判能力,因而在抗壓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方面都相對較強。
新型職業煙農的打造標準是以煙葉種植為主,生產收購誠實守信,具備相應科學文化知識,掌握一定專業技術,有一定管理經營能力。其中,職業煙農是基礎,煙農專業合作社是鏈接,專業化技術服務是支撐[1]。事實上,煙農專業合作社(經營規模化、生產標準化、服務專業化)是煙葉生產方式轉型升級的有效載體。此外,農村土地流轉困難也是煙農專業合作社建設中的老大難問題,這種現象在偏遠地區、山區和半山區以及高海拔地區的煙田地塊顯得尤為突出,這限制了煙葉規模化種植,也嚴重阻礙了煙農專業合作社推進機械化種植工作。通過打造新型職業煙農隊伍,非常有助于推動農村土地流轉工作和增加煙農專業合作社的專業化服務需求。當然,煙農專業合作社的生產組織方式也有助于新型職業煙農隊伍的打造。
在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下,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快速推進,企業競爭日趨白熾化,高質量發展是煙草企業的必由之路。同時,當下是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源是一項不容忽視的資源。要想實現煙葉生產的高質量發展,打造一支具有一定數量、穩定且掌握相應技術的新型職業煙農隊伍就顯得尤為迫切。新型職業煙農不僅能種煙、種好煙,還需要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精湛專業技術,熟悉日常生產,善于經濟管理,能夠將煙葉生產的各項技術和標準落實到日常煙葉種植和交售工作中去[2]。因此,只有培育一批“精于種煙、以煙為生、因煙致富”的新型職業煙農隊伍,新型煙葉種植主體才穩得住,煙葉種植面積才穩得住,煙葉生產的高質量發展才有支撐。
技術人員匱乏在偏遠落后煙區、山地(半山地)煙區和高海拔煙區等基礎條件落后的地區表現得尤為明顯,因為這些地區大多交通不便,地塊分散,工作和生活條件都極為艱苦。此外,與種植其它經濟作物相比,煙葉種植存在管理環節多、程序復雜、技術要求高、工作連續性強、用工量大等問題,煙農中的技術人員常年奔走于煙葉生產一線,很難平衡好工作和家庭之間的關系,這對煙農隊伍的穩定來說都是不小的障礙,而且收入往往不能和其它渠道的收入(如務工)相比,這都造成了其思想波動,動搖了其種煙信心,打擊了其種煙積極性,嚴重影響到其工作主動性。由于條件比較艱苦,部分煙草公司基層煙葉收購點的技術人員,對基層煙葉生產工作歸屬感并不強,呈現出人員變動頻繁、流動性大的特點,這些都不利于技術措施的到位率,以及種植政策貫徹實行的連續性和優質煙葉種植品質的穩定。
近年來,煙農結構老化的問題十分嚴重,留守家中從事煙葉種植勞動最多的是老人,其次是婦女和未成年人,青壯年勞動力嚴重不足,而且老人和婦女也并非是以煙為主,全職種煙。這主要是國家對新農村建設的投入力度越來越大,農村經濟多元化發展、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為農村勞動力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就業崗位,收入較煙葉種植較高且有保障,煙葉種植對煙農的吸引力有所下降,所以農村地區煙農老齡化現象十分突出,兼職化現象十分普遍。煙農隊伍“青黃不接”的問題十分明顯,隨著“70后”年齡的日漸增長,煙農隊伍老化的勢態也將越發嚴重,而且其完全是憑以往經驗種煙,不能及時吸納新知識和新技術,這成為制約新型職業煙農培養的又一大不利因素。
煙葉高質量發展要求煙葉生產方式由粗放走向精細,這必然涉及很多新的經營理念、生產方式和管理方法,自然對煙農隊伍的建設提出了新的標準。但是當下煙葉種植區域多轉移或分布在經濟欠發達、科技文化不強和機械化水平較低的偏遠地區,傳統煙農雖然在煙葉種植中積累了一些寶貴經驗,但受教育程度低,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思想嚴重,年齡結構偏大,標準化生產科技到位率不高,對于新事物、新知識和新技術的接受能力不強,對于計算機使用和智能化軟件操作水平偏低,因而自身經營管理水平較低,整體上綜合素質不高。
為保護煙區耕地面積,需要盤活閑置農田,推動土地流轉,以保障規模化種植。近些年,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推行和社會經濟的深入發展,農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對土地的依賴性已經沒有過去強烈,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多選擇異地務工,只剩老幼病殘留守家中,大片農村土地閑置。雖然當前土地流轉方式已日趨多樣化,但是在山地煙區限于地勢和氣候原因而流轉困難。山地海拔高、氣溫低,加上早期開發建設,造成土地分散問題,煙葉種植成本較高。同時,山地煙區地理條件也不利于規模化種植的推廣和機械化種植的普及。土地流轉雙方利益矛盾得不到及時妥善處理的情況時有發生,也增加了煙區土地流轉的難度。
煙農對種煙收益具有非常高的關注度,而當前煙葉收購價格短期內難以有較大漲幅,實現“降本增效”對實現煙農增收意義重大。但由于農村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直接造成用工成本在煙葉生產成本中的占比不斷上升。另外,由于更多經營主體的介入,造成農村土地租賃需求增大,土地租金也水漲船高,直接增加了其土地成本。而且規模化經營管理的成本也較高,由于煙田地塊分布不集中且不均衡,往往需要另行購買專業化服務,專業化服務費開支較大。
現代煙草農業的建設,主要是通過利用現代化新型工業設施設備、先進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辦法等方式有效提升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在選擇職業煙農培育對象時,要選擇具有強烈烤煙種植意愿、熱愛烤煙種植事業,有著長遠且明確煙草種植從業規劃,能夠全身心投入到煙葉生產工作當中,并且達到相應文化程度和具備一定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有一定種植面積、連續種植烤煙達到一定年限、年齡不超過55歲、誠實守信(在煙葉種植與交售中不存在違法、違規或不良行為記錄),最好是家在當地且家庭成員勞動力足夠的煙農。這些煙農以煙為主,將煙葉種植作為主業和主要的家庭收入來源[3]。職業煙農與傳統煙農最本質的區別是自愿選擇煙草產業為職業,甚至是事業。在烤煙生產全程中,能夠較好地達到生產標準化要求和提高專業化科技措施的到位率,從整體上提高種煙群體的綜合素質,為煙葉產業發展注入新興力量,使隊伍結構更趨向于穩定和科學合理。
加強培訓教育,不僅有利于充分發掘隊伍潛能,調動其工作主動性,而且有助于工作效率和質量的提升。職業煙農素質高低與技術掌握情況和生產技術成功實施與否有著直接的關系,而且會影響煙葉的生產水平和質量,最終不利于穩定職業煙農隊伍。教育培訓活動開展前,就教育培訓內容而言應當事先調研,按需培訓,并在教育培訓結束后進行考評并給予及時反饋。技術培訓的要點,在育苗、機耕、施肥平衡、病蟲害防治、采烤一體化、密集烘烤、專業化分級和農機保修等方面。培訓方案要因人而異,以有效提升教育培訓針對性。培訓方式要理論聯合實際,不斷提升煙農在育苗、移栽、植保、烘烤、分級等方面的科學理論水平和動手實操能力。
堅持引導規模化種植,摒棄零散種植。健全“政府引導,煙草支持,農民自愿,專業戶承包”的土地流轉機制,合作社、村委會和村民小組要增強服務,將土地使用權向專業種植戶轉移。在區域布局和規劃上,要堅持市場化運作,依靠煙農專業合作社,因地制宜采取租賃承包、土地置換、土地入股和土地托管等流轉方式,確保煙田穩步向種植大戶和職業煙農手中轉移[4]。
合作社的專業化服務是降低煙農勞作強度的有效辦法,尤其是隨著職業煙農的增多,如果合作社為適度規模化種植的職業煙農提供全套的專業化服務,可有效降低煙農生產成本和勞作強度。當前煙農專業合作社專業化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都有待于提高和加強,在開展育苗、機耕、植保、采收、烘烤和分級等專業化服務項目上的精準性有待提高。煙農專業合作社的服務項目要趕在煙葉生產經營各環節的前面,做到早籌謀、早規劃。要穩步降低專業化服務費用,爭取更多煙草企業經費補貼,在開源上多下功夫,通過多元化經營,增加經營收入。
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局部地區氣候異常現象增多,導致部分自然生長條件和氣候條件都相對惡劣的地區的煙葉生長成了“望天收”,直接造成煙農煙葉種植的抵觸心理。因此,要加強信息服務,一些自然災害,如冰、雪災,要通過信息化服務,用最快最短的時間為煙農提供最及時的服務。在烤煙保險與風險救助機制上,雖然部分地區實行了煙農種植保險政策,但仍存在煙農索賠難周期長等問題。在開展種植保險政策的同時,可以在開拓烘烤保險以及養老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項目上進行嘗試[5],解決好煙農種煙的后顧之憂。在生產補貼方面,要加大產前補貼投入力度,由于化肥和煤炭等煙用生產物資價格不斷上升,可以通過加大產前補貼投入,以降低煙農生產成本。此外,除了物資補貼外,還可以在貸款扶持、土地流轉等方面加大補貼投入。應當優先保障職業煙農在種植收購計劃分配、享受技術推廣、參與科技合作項目、更新生產設施設備、接受助貧助學項目和加入合作社等方面的政策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