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鑫,陳 靜,劉 燕,潘婉舒,路 冰
(1.宜賓學院,四川 宜賓 644000;2.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無錫 214000)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體現了和諧、統一的文化理念,能有效的將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教育和諧地融為一體,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過程中發展傳承。茶精神當中的“怡”、“清”、“和”、“真”。“怡”即為以為怡情、養性,人們以茶論道在身體得到放松的同時也使得精神得到了升華。“清”是指清廉、清潔,人們在品茶時身體與心靈同時得到清凈。“和”是指以和為貴、和諧自然,人們往往以茶會友,以茶言商,以茶會客。“真”是只真誠、正直、守信,真正做到達到無為而治的境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同時茶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茶文化內在精神為方向可以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道德品格,通過傳統茶文化的精神思想與學校的日常管理工作融合,對學生的言行舉止和素養能起到正確的引導,以茶文化思想促進學生道德、意識品格觀念的養成,起到思想引領的作用。
茶文化是經歷了幾千年時光后所保留下來的文化精華。形成了具有歷史積淀的"茶"的精神,可茶文化精神為依托,應用到強調學生在教育事業中的主體地位,強調在教學管理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努力實現教育初衷。因材施教的現代化教育思想最早是由孔子提出的,該思想認為每個年齡段的學生均應該具有一種屬于自己的個性和特質,教師在對每一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以盡量最大限度地發揮和挖掘每一位學生的優點,這一理念對于大課堂為主的現代教育,具有極高的借鑒價值。傳統文化中認為,只有修養身心正己思想,才成為表率,影響他人。現代教育行業中教師對學生的成長起到主導作用,因此就更需要教師對自身素養進行提升。
在大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當中,人才培養不單單要注重傳授學生掌握必備的專業技能,還應注重專業知識以外的道德品質培養,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生在發展成長的過程中當中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同時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個人綜合素質得到整體提升。茶文化中的真誠,守信,清晰的觀念對于現代教育引導學生正形成確價值觀有明顯的借鑒意義。因此將茶文化與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有機融合,以茶文富有含的精神內涵為依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念。
我國的發展在于社會的整體性進步與人的全面性發展,“怡”的內涵包含了人的地位和作用乃是經濟社會管理的基礎。以人為本,就學校日常管理而言,作為我們的高校思想與政治文化教育事業,也需要以落實“以人為本”發展方向的指導思想。例如,建立學生自我管理體系,包括加強班級干部引領作用,班級班風學風建設,加強學生會、社團等學生的正向引導作用,通過學生組織建設解決學生管理中出現的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等問題,各學生組織各司其職,分別承擔相應的任務,提高整體管理體系效能,方便管理班級工作,提升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真正做到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全面提高學生管理工作效率。
高校教師要以 “清”的觀念,時刻“修身正己”,真正做到對學生自我修養的引領與熏陶作用。教師和教育管理者的自身清廉,才會獲得更多學生的尊重。因此,培養學生們的優良品質是教師的重要目標之一。教師一方面承擔著傳授知識與經驗的工作,而另一方面則是要肩負起育人的責任。具體做法一是提高教室整體專業積累,增強育人水平。只有充分發展管理者的素質和能力,教師和學生工作管理者以身示范,才會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上起到促進作用。二是要對教師提供定期培訓。進行職業道德培訓,從教師出發堅定職業理想信念,遵守職業道德操守。對新入職教師開展崗前培訓,定期開展管理者技能大賽,寒暑假短期學習活動。以榜樣促進步,教師必須以身示范,用獨特的人生價值觀和優秀人格魅力素質去有效影響和教育引導優秀學生,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發現這些優秀學生的特長與愛好。潤物細無聲般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培養感染這些優秀學生,使他們在不斷掌握科學知識的成長過程中,豐富其思想情懷,提高道德素養。
“和”的思維,并非要求學校采取強硬和專制的管理手段來對學生進行組織管理,而是運用合理和科學的手段,進行更加柔性的管理,通過妥善處理各種關系來實現各方面有效的和諧統一。
例如:以社團活動形式開展科技競賽、實驗技能比賽、文藝匯演等活動豐富學生業余生活、培養學生全方面、全方位發展。增強大學生的歸屬感和安全感,增強大學生自我完善、自我判斷、自我成長能力。同時,社團活動以為學生管理工作者提供了更多了解學生、管理學生的渠道,充分發揮社團作用,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播紅色文化,為學校學生管理工作提供重要渠道。
同時,探索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以這些方式為抓手,開展日常管理,如隨著新一代“00后”步入大學校園,網絡即時通訊成為學生發表觀點、信息獲得的重要渠道。利用好網絡媒體,工作開展可以事半功倍。搭建網絡平臺對學生們在學生上存在的不足加以解答,構建任課教師與學生線上互動。包括、網上作業詢問與解答、知識技能小視頻推送、公眾號小課堂等形式。
大學生管理工作者要以“真”的追求,真正做到運用獎懲考核制度,真正做到合理運用獎懲考核制度。把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培養學生的目相結合。大學生群體是一個需求較高的群體。剛進入大學校園的學生對未來充滿著渴望和無限的挑戰。如果能夠以更高效率的激勵方式促進學生發展,就能夠獲得更高的效果收益。所以高校管理工作者在實際工作當中,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的樂趣與關注點,以鼓勵的方式引導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例如在獎勵方面:一是正確做好評獎、評優、評先等工作。根據教育法律法規的規定,按照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即道德品質優秀獎、學習成績進步獎、運動健將獎、文學藝術獎、勞動貢獻獎。對獲得表彰的同學予以物質和精神獎勵,同時樹立榜樣,起到帶頭作用。二是繼續完善“三好學生”的評價體系建設,從自我評價、同學評價、教師評價、學院評價等四個維度提高被選學生的總體認可度,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原則。在懲處方面:對于違法違紀、違反校園規定的學生,按照過錯的嚴重性進行細分,給予相應紀律處分,分為口頭批評、班級內部警告、院系處分、校級處分等程度。當然對于學生的處分出于教育目的,以懲為戒也是防患于未然。其最終目的就是通過運用一套合理的獎懲機制辦法,使大學生管理工作有效開展,促進學生與學校共同成長。
隨著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走向大眾化、普及性強以及我國高校擴招政策進一步深入落實,大學生的人數與日俱增,學生從事管理工作的壓力也逐漸加劇。高校應強化學生管理意識,教育工作者應創新工作方法,積累和總結寶貴的管理經驗。傳統茶文化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幾千年歷史長河中留下來的重要精神文化,為中華民族歷史畫卷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將傳統茶文化滲透到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中,有益于促進教師將思想與實踐相結合,形成更完善的日常管理體系,同時也能提升高校大學生的綜合能力,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提供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