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花 黃 靜 譚柳梅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中醫醫院 (柳州市壯醫醫院)康復醫學科,廣西柳州 545006
肩周炎,全稱為肩關節周圍炎,主要是肩關節周圍組織勞損,退行性病變及傷后治療不當等導致疾病產生,促使患者肩關節囊以及周圍韌帶、肌腱粘連,滑囊增厚、攣縮所致[1]。肩周炎病勢纏綿,復發率高,發作時疼痛難忍,運動功能受限,生活工作質量明顯下降[2]。臨床上對肩周炎的治療以緩解疼痛,恢復肩關節活動度為主要目的,多采用保守治療方式,應用針灸、封閉、推拿、中藥內服外用及功能鍛煉等方法緩解患者癥狀,但治療周期較長,預后關節功能恢復情況并不理想。中醫認為該病屬痹癥范疇,正氣不足、風寒濕邪侵襲機體致使經絡阻滯、氣血不暢為其病因[3-4]。扶陽罐是集溫灸、溫刮、走罐、推拿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方法,在肩周炎的治療中具有獨特優勢[5]。因此,本研究選取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柳州市中醫醫院收治的風寒濕型肩周炎患者118例,探討生姜油配合扶陽罐循經溫推對其疼痛、肩關節活動度和臨床療效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柳州市中醫醫院收治的118例風寒濕型肩周炎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9例。觀察組男27例,女32例;年齡32~68歲,平均(42.96±7.66)歲;病程1~6個月,平均(1.88±0.76)個月;對照組男25例,女34例;年齡30~67歲,平均(43.07±7.85)歲;病程1~7個月,平均(1.95±0.83)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經獲得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診斷標準:《肩周炎診斷療效標準》中肩周炎診斷標準[6];中醫分型符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的風寒濕型肩周炎[7]。
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和分型標準;②患者年齡20~70歲;③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內科疾病引起的肩背部疼痛患者;②合并有心、肝、腎及腦血管等疾病患者;③正在服用鎮痛藥者;④孕婦及年老體弱者;⑤患有精神疾病或溝通障礙不能配合者。
對照組給予推拿治療:患者取坐位,采用?法、拿法放松患側肩部,然后行風池、肩井、天宗穴按揉指壓點穴、彈撥、牽拉等推拿手法。再用擦法使肩局部透熱為宜。1次/d,共治療14 d。
觀察組給予生姜油配合扶陽罐循經溫推治療:以循經原則為基礎,取適量自制生姜油涂抹患肩,用扶陽罐(株洲扶陽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CLHG-1)由軀干向手臂分別沿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及手太陽小腸經循行線路回旋溫推,每經3遍,再行溫刮,每經2遍。期間應及時詢問患者適應度,并控制好扶陽罐力度,以患者耐受為度。1次/d,共治療14 d。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情況、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肩關節活動度、血清白細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水平和臨床療效。(1)疼痛情況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估[8],分值范圍為0~10分,評分越高疼痛越嚴重;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對患者進行評估[9],分值范圍為0~100分,得分越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差;肩關節活動度采用肩關節活動范圍(range of motion,ROM)評估[10],包括前屈、外展、后伸、外旋和內旋,評分越高活動范圍越大。(2)血清IL-17、IL-6水平檢測: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靜置1~3 h,2500 r/min離心15 min,取上層血清,放于-80℃冰箱中保存備用。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IL-17、IL-6水平,試劑盒由武漢華美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具體操作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IL-17正常值<1.50 pg/ml,IL-6正常值為0.49~4.67 pg/ml。(3)臨床療效以治療前后ADL量表評分變化為判定標準[11]。①顯效:患者部分日常生活活動可獨立完成,疾病癥狀緩解明顯,病情得到有效控制,ADL評分療效指數增加≥25%。②有效:患者需要在幫助下完成日常生活活動,癥狀得到緩解,10%≤ADL評分療效指數增加<25%。③無效:患者癥狀出現明顯惡化,不能獨立完成日常生活,ADL評分療效指數增加<10%或減少。其中療效指數=(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治療前評分×100%。臨床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選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風寒濕型肩周炎患者治療后總有效率為96.61%,高于對照組的79.66%(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治療前,兩組風寒濕型肩周炎患者VAS、ADL和ROM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風寒濕型肩周炎患者VAS、ADL評分低于治療前,ROM評分高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患者VAS和ADL評分低于對照組,ROM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ADL和ROM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ADL和ROM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n VAS ADL ROM治療前 治療后 t值 P值 治療前 治療后 t值 P值 治療前 治療后 t值 P值觀察組 59 6.85±1.48 3.39±1.07 14.552 0.000 20.15±4.2910.59±4.13 12.331 0.000 15.79±4.5621.34±3.19 7.660 0.000對照組 59 6.21±1.57 5.42±1.26 3.014 0.003 19.36±4.8716.58±4.16 3.334 0.001 15.68±3.6818.52±3.74 4.158 0.000 t值 0.966 9.433 0.935 7.849 0.144 4.406 P值 0.336 0.000 0.352 0.000 0.886 0.000
治療前,兩組風寒濕型肩周炎患者IL-17、IL-6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風寒濕型肩周炎患者IL-17、IL-6水平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患者IL-17、IL-6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L-17、IL-6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L-17、IL-6比較(± s)
組別 n IL-17(pg/ml) IL-6(pg/ml)治療前 治療后 t值 P值 治療前 治療后 t值 P值觀察組 59 1.95±0.27 1.31±0.14 16.163 0.000 8.69±0.43 5.02±0.36 50.267 0.000對照組 59 1.93±0.43 1.72±0.02 3.747 0.000 8.61±0.18 7.49±0.21 31.104 0.000 t值 0.303 22.269 1.318 45.522 P值 0.763 0.000 0.190 0.000
肩周炎屬于中醫學“痹癥”范疇,也稱為“五十肩”“凍結肩”“漏肩風”等。病位在骨、關節、筋脈、肌肉?!端貑枴け哉撈穂12]中指出:“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病因主要是風寒濕邪侵入,痹阻于筋脈關節,以致氣血運行不暢,瘀阻經脈,而發為本病[12]?!睹}因證治·痹》[13]中記載:“風為行痹、寒為痛痹、濕為著痹。三氣致病之原,或外兼它患……”。清代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14]中記載:“痹者,閉而不通……氣血虧損”。由此可見,風寒濕三邪入侵肩部,會使患者肩部經絡運行受阻,且隨濕寒侵蝕,誘發肩部疼痛,損傷筋脈關節,由此造成患者發病。濕性重著黏滯,損傷陽氣,造成人體肩部經脈阻滯,使得氣血津液凝結不通,加之腠理毛竅閉塞,使得人體衛陽積郁而無處宣泄,從而出現肩關節發生重滯、疼痛和活動障礙等。肩關節發生疼痛主要是因邪阻經絡導致瘀結,造成病理改變,同時由于體虛陽氣不足,衛外不固,腠理空疏,導致邪氣乘虛而入。本病病機為本虛標實,多由素體肝腎不足并感受風寒濕外邪而致。
肩周炎的中醫療法很多,主要分為內治法和外治法。內治法通過中藥內服祛風通絡、散寒止痛,但許多患者因中藥味道重難以接受;外治法直接作用于患處,起效快,又可免于內服中藥,讓患者更易接受[15]。扶陽罐將傳統拔罐、刮痧和灸法與現代物理治療技術相結合,加入了磁療和紅外線的作用,具有活血祛瘀、散寒勝濕、溫通經絡、溫補陽氣、強壯保健等功效,溫補而不壅滯,祛邪而不傷正。治療局部病變的同時,還能調理臟腑,強壯保健,而且操作簡便,安全性高。有研究顯示,罐底座高強磁片能產生磁場,從而引導人體電流走向,改變其分布,促使局部微粒運動、生物膜通透性得以增強,調節血液和淋巴液循環功能,以此消除局部組織腫脹、疼痛情況[5]。紅外線功能可使人體血液循環得到調節,從而增強組織活力、提高免疫力,并且局部神經溫熱刺激能增強大腦皮質興奮性,改善局部組織及內臟代謝,增強吞噬作用,緩解不適癥狀。而中醫經絡系統具有聯絡臟腑,溝通肢體關節,運行氣血濡養周身,抗御外邪,保衛機體等作用。循經溫推可通過疏通手三陽經的經絡,平衡陰陽,改善局部癥狀。生姜是姜科植物姜的根莖,性味辛、溫,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等功效。研究顯示生姜油對急、慢性炎癥具有抗炎作用,作為介質行扶陽罐治療,可增強溫經通絡、散寒勝濕、活血止痛的功效,可更好地緩解風寒濕型肩周炎的臨床癥狀。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VAS、ADL評分低于對照組,ROM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生姜油配合扶陽罐循經溫推能明顯改善風寒濕型肩周炎患者臨床癥狀,使之疼痛癥狀得到良好緩解,提高臨床療效。
血清IL-17是由活化CD4+淋巴細胞所產生具有促進炎癥滋生的細胞因子,對間質細胞分泌炎性和造血性細胞因子具有誘導作用,可促進血管內皮細胞遷移,對人體免疫系統功能及病變組織病變情況存在影響性作用。血清IL-6與血清IL-17同屬血清炎性因子指標,是免疫細胞作用于其他細胞所產生的蛋白質,對免疫系統及免疫反應具有調節作用。肩周炎疾病的發生,是由肩關節組織出現炎癥反應所導致,因此,血清IL-17、血清IL-6可作為肩周炎疾病臨床診斷的重要依據。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IL-17和IL-6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與殷建權等[16]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提示生姜油配合扶陽罐循經溫推能明顯改善風寒濕型肩周炎患者的炎癥反應。
綜上所述,生姜油配合扶陽罐循經溫推改善風寒濕型肩周炎臨床療效顯著,能明顯緩解患者疼痛,改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肩關節活動度,降低血清IL-17、IL-6水平。本研究所納入的樣本數量有限,仍需進一步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