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斌 李偉紅
海軍軍醫大學中醫系針灸推拿學教研室,上海 200433
承淡安(1899—1957年),名澹盦,又名承澹庵、承淡庵,原名承啟桐。江蘇省江陰市人,曾用筆名九芝,后以“淡安”行世。先生創辦了中國最早的針灸專業雜志—《針灸雜志》,設立了中國最早的針灸專門醫院,撰寫了《中國針灸學》等學術專著十余部,為近代針灸的復興作出了卓越的貢獻[1-2]。承淡安先生對針灸治療傳染性疾病的醫案頗豐,涉及赤痢、霍亂、鼠疫、流行性腦脊髓炎、麻疹、瘧疾、感冒、流行性感冒、麻風、結核、淋病等病癥。本研究以2004年10月由項平、夏有兵編撰,上??茖W技術出版社出版的《承淡安針灸經驗集》為研究依據,將書中傳染性有關的疾病進行擷取和整理,并應用現代計算機技術探尋承淡安先生針灸治療傳染性疾病用穴的規律,希望能對目前的針灸臨床產生一定的借鑒作用。
本研究以2004年10月第一版印刷,上??茖W技術出版社出版的《承淡安針灸經驗集》[3]為研究對象,對書中記錄的傳染性病證進行整理,分為辨證論治與辨病論治兩部分,收入辨證論治條目13個,辨病論治條目21個。共提取出針灸處方88條,腧穴124個。
①數據納入與標準化:1個病證下確立一條針灸主方,對于不同證型有加減的則以“主方+配穴”的形式登記為1條新的處方;條文中針刺同時配合艾灸治療的,將艾灸處方作為1條新方納入數據庫。本研究參考國家“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王華主編《針灸學》[4],對原著中記載的腧穴名、經絡名進行規范化處理,有簡寫的補全腧穴全名,如“大腸=大腸俞;陽關=腰陽關”;有異名的則以教材為準統一名稱,如“絕骨=懸鐘”。②建立數據庫:以MicrosoftExcel 2007軟件為基礎建立承淡安針灸治療傳染性疾病處方數據庫,并以“XXX.csv”格式導入Gephi0.9.2軟件進行聚類分析并實現可視化圖譜,導入IBMSPSSModeler 18.0軟件對數據進行關聯規則分析。
中醫溫熱病概念是與傳染性疾病相類似的一個概念[5]。溫熱病的針灸治療已不見于現行的針灸學教材,原因在于這類疾病的西藥治療已經較為完備。抗生素、抗病毒藥物、激素等對這類疾病的病因學治療已經取得了顯著而確切的效果。但針灸治療是一種辨證治療方法,并不針對特殊的致病因素,而主要針對一些傳染性疾病的特定癥狀表現進行治療,因此,其經驗對于目前運用針灸在臨床輔助治療傳染性疾病仍有一定的使用價值。見表1。

表1 溫熱病針灸治療簡表
用MicrosoftExcel 2007軟件對數據庫進行統計,得到88條處方中使用頻次>10次的腧穴18個,分別是肺俞、身柱、風池、合谷、足三里、大椎、間使、外關、尺澤、中脘、復溜、魚際、液門、委中、太淵、三陰交、內庭、曲池。見圖1。

圖1 使用頻次>10次以上的腧穴
承淡安針灸治療傳染性疾病的腧穴使用涉及全部14條經脈以及經外奇穴。按照頻次高低降序排列為足太陽膀胱經、督脈、任脈、手太陰肺經、足陽明胃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陰腎經、足少陽膽經、手厥陰心包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陰心經、經外奇穴。見表2。

表2 腧穴歸經頻次表
運用復雜網絡技術對承師針灸治療傳染性疾病的穴位處方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一個網絡信息節點代表一個腧穴。節點度(NodeDegree)是指節點連接的總邊數,是描述網絡局部特征的基本參數,也是判斷腧穴重要性的依據之一。節點度越大則表示節點的中心性(Centrality)越高[6]。使用Gephi0.9.2軟件展示承淡安針灸治療傳染性疾病的核心穴位,按照使用頻次>10次的標準共獲得節點度值>37的穴位18個,以此為基礎構成承師針灸傳染性疾病的核心處方。表3中百分比表示該節點的總度值占全部124個節點度值的占比情況。其中度值最高的前5個穴位為肺俞、身柱、風池、合谷、足三里。核心穴位占總穴位數的14.5%,總度值為865,占全部穴位總度值的35.42%。其主要歸經為足太陽膀胱經、督脈和任脈,并多取特定穴中的五腧穴為核心處方。見表3。

表3 針灸治療感染性疾病核心腧穴節點信息
復雜網絡的基本結構參數主要包括節點 數(Nodes)和 邊 數(Edges)、平 均 路 徑 長 度(Averagenetworkdistance)、網絡直徑(Diameter)和聚類系數(Clusteringcoefficient)等。平均路徑長度是指任意兩個節點之間的平均距離。這個值反映了網絡中節點之間的分離程度。值越小,說明網絡中節點之間的連接程度越大。聚類系數和平均路徑長度共同表現出所謂的“小世界”效應,給出了聚類或聚類節點的一般標志。網絡的小世界特性意味著網絡節點的平均路徑很小。網絡的直徑是網絡繪制直徑測量的最大長度,即任意兩點之間存在一個最短的距離,這些最短距離的最大值就是網絡繪制的直徑。權重值(Weight)是指兩個穴位在多個復合處方中使用的頻率。權重值越大則頻率也越大,兩個穴位之間的聯系也就越緊密,距離就越小[7-9]。通過Gephi分析,得到復雜網絡的基本結構參數和網絡視圖,并統計權重值排名前10的腧穴配伍。見表4~5、圖2。

圖2 承淡安針灸治療傳染性疾病取穴復雜網絡示意圖

表4 腧穴配伍網絡基本結構參數

表5 承淡安治療傳染性疾病5組常用腧穴組合
關聯分析是一種簡單、實用的分析技術,是指發現存在于大量數據集中的關聯性或相關性,從而描述一個事物中某些屬性同時岀現的規律和模式。關聯分析可從大量數據中發現事物、特征或者數據之間的,頻繁出現的相互依賴關系和關聯關系[10-12]。應用IBMSPSSModeler18.0軟件輸入數據,將使用頻次≥10的18個腧穴作為高頻穴位進行關聯規則分析,關聯規則網狀圖如圖3,兩者之間的線越粗表示其相關性越高。如圖2所示,關聯性最高的腧穴配伍為肺俞-身柱。

圖3 承淡安治療傳染性疾病高頻穴位關聯規則網絡圖
承淡安先生治療傳染性疾病使用最多的前3條經脈為足太陽膀胱經、督脈和任脈。傳染性疾病多發病較急,病程發展較快。如流行性感冒,中醫稱“時行感冒”“風溫”“瘟疫”,其潛伏期為1~7 d,多為2~4 d。主要癥狀表現為高熱、肌痛和全身不適。發熱可在發病后3~4 d自行消退[13]。又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發熱、乏力、干咳為主要表現,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瀉等癥狀,在中醫看來該病亦屬于“瘟疫”范疇[14-15]。《靈樞·根結》中有“暴病者取之太陽”的說法,《素問·熱論》中又記載:“巨陽為諸陽主氣”[16-17]。承師選用足太陽膀胱經為治療傳染性疾病取穴的主經脈可能與此有關。另外,從選穴角度分析,使用頻次最高的肺俞、腎俞、脾俞等皆為足太陽膀胱經上的背俞穴;督脈“主一身之陽”,為“陽脈之?!笨膳c足太陽經穴位相須為用[18]。在用穴上,身柱、大椎為督脈常用腧穴,分別出現了30次和19次。任脈總任一身之陰經,足三陰經在小腹與任脈相交,手三陰經借足三陰經與任脈相通,因此任脈對陰經氣血有調節作用,故有“陰脈之?!钡恼f法[19]。承師針灸處方中中脘、氣海、天突等任脈腧穴的使用頻次與督脈主穴大致相當。
從關聯規則網絡圖中可以看出,承淡安治療傳染性疾病的核心處方為“肺俞-身柱-風池-外關”?;仡檾祿彀l現該方主要集中在肺系疾病的條目之下。如傷風選用風池、肺俞、身柱、外關為主穴,有鼻炎癥狀加上星、合谷,有支氣管炎加太淵、尺澤;如風溫病根據主癥的不同選取不同的處方:頭痛選風池、頭臨泣、攢竹、頭維,筋骨痛選外關、陽陵泉、昆侖,嘔吐選中脘、足三里等;如遇熱性傳染病所導致的熱入心包證選用大杼、風門、身柱、肺俞、小海、大陵為主穴;如喉風病選用風池、液門、魚際、肺俞、手三里、少商為主要穴位等。
1986年1月由上??茖W技術出版社出版,承淡安的女兒承為奮女士編撰的《承淡安針灸選集》[20]中提到了承師對于針灸治療傳染性疾病的一個重要觀點,“患者但在體力未至十分衰弱時有效。針術對于各種急性病癥之有效大多如是。及體力已衰,針術即不發生效用。”這一觀點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針灸是依賴于機體自身的調節機制發揮作用的,只有在機體尚有調節能力或潛力的前提下,針灸才能發揮其治療作用;二是針灸的作用是有限的只能在機體可能的范圍內進行調節。盡管針灸不可能作為治療傳染性疾病的主要療法,但針灸對于提高機體的抵抗力,以及緩解傳染性疾病的某些重要癥狀仍然具有一定的價值。承淡安時代的一些治療經驗則正是為針灸治療傳染性疾病的作用提供了有力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