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制三年來,四川省森林消防總隊在守護四川、重慶兩地2460余萬公頃森林生態安全重任,保護著長江、黃河中上游重要水源涵養地和百姓生命財產安全的同時,隨著職能任務拓展,從立足轄區、輻射周邊的“冬春防火、夏秋抗洪、全年防震”向全域機動、跨區增援的多災種災前防范、災時應對、災后處置延伸拓展,先后完成了69次森林草原火災撲救、1600余次防火巡護和災害隱患排除、36次災害應急處置和搶險救援等急難險重任務,在巴蜀大地筑起一道堅固綠色生態屏障的同時,在全國搶險救援一線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
防災害保安全為黨分憂
作為以森林草原防火滅火為主,防汛抗洪、抗震救災為輔的國家性綜合消防救援隊伍,四川省森林消防總隊教育引導指戰員防范災害發生、開展災害救援、保護百姓生命財產安全不僅是為黨分憂,也是最大的為民辦實事。
為整合四川省森林草原防滅火救援合力,四川省森林消防總隊積極發揮國家綜合型消防救援隊伍專業優勢,主動向省委省政府請纓,為各級撲火隊制定了以森林草原火災基礎知識、安全知識、避險知識、基本體能、防滅火設施設備使用與維修等技能培訓為基礎,以實戰綜合演練、防火隔離帶開設、計劃燒除、火場自救等帶有戰術背景內容為重點,以聯防聯訓聯動為促進的系統性培訓方案。并派出234人前往94個縣206個鄉鎮,區分撲火隊員和撲火指揮員兩個層次漸進開展培訓630余次、滅火綜合演練89次,彌補了新組建撲火隊防滅火實戰能力不足的短板。
與此同時,總隊還積極參加四川省森林草原防滅火機動巡視和重點火線縣包縣督導,深入18個高火險和部分中火險市州縣督導移交問題整改、防火責任落實、野外火源管控、防火宣傳教育、防滅火基礎設施建設和當地應急處置準備等工作,使全省森林火災較往年同期減少近80%,緩解了四川省國務院督導和嚴峻防火形勢的雙重壓力。
進入“七上八下”防汛抗洪關鍵期,四川總隊邊啟動防汛抗洪預案,檢修裝載沖鋒舟、皮劃艇、氣瓶、救生拋投器、救生圈、鎬鍬等裝備物資做好應急救援準備;邊根據氣象、水文預警信息,前往災害隱患點檢查巡查、宣傳洪澇及次生災害防范常識,傳授山洪泥石流災害觀測預警方法措施,并督促鄉村兩級工作人員完善防汛防洪工作預案,做好隱患排查、災情險情避讓,最大限度防范化解災情風險發生。
勇擔當善決斷履職盡責
四川是典型的生態環境脆弱區和地質災害高發區,全省35個縣(市區)為森林火災高危火險區,135個縣(市區)為地震重點監視區,176個縣(市區)為地質災害易發區,防火滅火、抗震救災、防汛抗洪三大任務異常繁重。
為此,四川森林消防總隊與應急、林草、氣象和12122等建立聯動機制,共商共擬應急預案方案,共享衛星云圖、災害等級圖等災害預警信息。遇有災情信息,總隊第一時間核準預警信息,第一時間就近派先遣組前出勘察,并會同當地政府會商研判災情,積極提出處置意見建議,輔助聯合指揮部科學指揮、果斷決策。
4月4日,甘孜州九龍縣眼袋鎮毛菇廠村挖金鉤中咀山發生森林火災后,四川省森林消防總隊甘孜支隊迅即派出科學指導組星夜趕赴現場,利用夜視儀、紅外望遠鏡率先展開勘察,連夜梳理出火場海拔高、山勢陡、碎石多、瞬時風力大且風向多變5個滅火不利條件和植被稀疏、火線連貫、火強度不高3個有利因素,針對性制定避開碎石路段接近火場,飛機吊桶灑水延緩峭壁林火蔓延,觀察員實時引導火災撲救、預設安全避險區防止突變風力風向引發爆燃4個科學撲救措施,助力九龍縣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部5小時撲滅林火。
與此同時,四川省森林消防總隊科學撲救組在衛星云圖上發現,木里縣博科鄉洛臘村火情火勢不易控制,以當地滅火力量和涼山森林消防難以實現速戰速決,便調集攀枝花、阿壩森林消防支隊和20余個鄉鎮專業和半專業撲火隊火速增援,重兵封控火場。并根據火勢蔓延速度、火災危害程度和風力風向變化,區分制定“以守為主、打隔結合控制西南線”“攻守協同、打燒結合殲滅北線”“全力攻堅、低空結合決戰東線”3個戰法分段撲救,對進合圍,穩步推進火災科學撲救。得到了應急管理部黨委書記黃明、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充分肯定,四川省省長黃強還專門做出了“向英勇的森林消防指戰員致敬”的批示。
在7月增援河南鄭州排澇搶險中,四川省森林消防總隊面對首次參加地鐵排澇任務經驗不足、千里增援求戰心切、救援環境復雜存有隱患等問題,聯合地鐵公司、電力公司、中鐵公司共同勘察災情,使用“垂直架設、直線超越、單泵直接排水”,多處管帶接口出現爆裂,排水排澇不暢時,前指副總隊長張宏偉當機立斷,結合地鐵2號線黃河路站作為中轉站,地下三層的積水距離地面排水口垂直高差近40米,排水過程中管帶壓力過大的實際,迅速調整“泵池結合、逐級轉壓、接力排水”的戰法,在地鐵軌道及時搭設中轉圍堰,接力抽排持續穩定出水,為鄭州市早日恢復地鐵通行貢獻了力量。
解民憂幫民困踐行宗旨
和老百姓貼得最近、聯系最緊的森林消防員已經把“救民于危難、助民于水火”融入血脈,他們不僅在森林草原火災預防撲救、抗震救災、防汛抗洪中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在日常工作訓練生活中也時刻關注駐地百姓所急所需,及時伸出援手。
4月18日,從甘孜州九龍縣三巖龍鄉火場撤離返蓉的特勤大隊,行至新都橋至折多山底路段時,看到前方路段擁堵,很多人圍在路旁深溝觀望,立即靠邊停車,派人前往查看。發現微型貨車側翻深溝,3人被困車內且身體因碰撞而流血受傷。隨即組織人員拉警戒線、打120、進車救人、接力搬運、急救喚醒、清創包扎,20分鐘內成功營救3名被困人員脫險,并緊急護送1名危重傷員轉送醫院,使其及時得到救治。
10天過后,從涼山冕寧火場撤離返營途中的雅江森林消防大隊面對百姓所急所需,同樣沒有絲毫猶豫。當日,雅江縣婦幼保健院一孕婦大出血,急需AB型血救急。雅江森林消防大隊AB血型消防員聞訊站了出來,從歸建途中直奔保健院。當森林消防員不顧九晝夜鏖戰疲憊,滿身煙塵站在保健院樓前時,工作人員感到了煦日般的溫暖。雖然這次沒獻上血,但孕婦及時得到救治,轉危為安的消息還是讓雅江森林消防大隊消防員感到高興和欣慰。
隊伍2002年進駐甘孜、阿壩等少數民族聚居區時,當地百姓一度存在“血是身體的精華,不能輕易捐獻”的錯誤認識,致使當地醫院血庫嚴重缺血,許多病人因而得不到及時救治。四川省森林消防總隊、支隊黨委聞悉后立即組織人員到醫院義務獻血,以解血庫燃眉之急。僅2002年一年時間,指戰員就義務獻血146人次,16800毫升。與此同時,他們還把自己獻血的照片做成宣傳畫,走村串戶,為百姓講解獻血不僅不會“元氣大傷”,相反還促進了血液的新陳代謝,有利于身體健康。在森林消防員以自身行動為表率的模范作用和正確引導下,少數民族同胞也開始走進醫院,義務獻血。現在,醫院血庫告急的現象再也不復存在。即便遇有血型短缺,駐地民族同胞也會積極響應、獻血救急。
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需、幫民之所困的四川省森林消防員,在遂行急難險重任務時也得到了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在甘孜九龍,當地群眾每天在山路旁提著酥油茶翹首相迎;在涼山冕寧,四川森林消防微信微博粉絲組團到滅火一線看望慰問;在甘孜雅江,消防救援帳篷前堆滿了群眾送來的蔬菜、水果、牦牛肉干和干糧;在河南鄭州,駐地群眾把地鐵里抽水排澇的指戰員拉到家里洗澡……
這些褒獎和肯定,時刻警醒著森林消防員不忘初心、不負厚愛,在綜合救援提質強能中持續踐行訓詞精神,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難,為國家經濟建設和國家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