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鑫
摘要:在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加強對自然災害的有效預防與處理,是保障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關鍵。為此,應該加快新時代應急管理學科建設的步伐,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專業人才,滿足安全生產要求,提高社會治理水平。然而,由于我國在應急管理學科建設中的起步較晚,因此在實踐中也會面臨較大的困境。本文將對我國應急管理教育發展歷程進行介紹,分析我國應急管理人才培養現狀和問題,明確加強應急管理學科建設的重要意義,探索加強應急管理學科建設的初步構想。
關鍵詞:新時代;應急管理;學科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加強應急管理學科建設”的要求,旨在提高國家和社會的應急管理水平,加強對社會危機風險的控制,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提供支撐。尤其是隨著社會生產生活節奏的加快,公共突發事件也在增多,對于應急管理人才的需求逐漸增長,必須強化人才培養成效,構建一支高素質的應急管理隊伍,維護社會穩定發展。但是,由于相關經驗的缺失,在應急管理學科建設中仍舊遇到較大的阻力,不利于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為此,在學科建設中應該做到與時俱進,結合社會需求制定切實可行的建設方案及規劃。
一、我國應急管理教育的發展歷程
在2003年“非典”事件后,我國提高了對應急管理的重視,在2008年發生了大范圍的雨雪冰凍災害,同時受到“5·12”大地震、三聚氰胺事件的影響,我國的應急管理需求更加強烈[1]。在社會轉型的關鍵階段,只有做好應急管理,才能提高緊急事件的響應速度,防止給國家和社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在“非典”事件后,我國學者積極加強對應急管理學科的研究,引入西方發達國家的相關經驗和理論,為我國應急管理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最早開展應急管理教育的院校包括暨南大學、防災科技學院和河南理工大學等。而在2012年,隨著《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的頒布和實施,很多學校取消了應急管理教育專業。2018年,中國消防救援學院成立,對于推動我國應急管理教育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二、我國應急管理人才培養的現狀和問題
(一)現狀
我國應急管理學科建設工作的起步較晚,因此很多本科高校長期未設置該專業,在開展應急管理教育中主要以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為依托,導致其專業性和系統性不足,難以保障人才培養的長效性。勞動關系學院以安全工程專業為主要陣地,實施安全管理人才培養工作。在當前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中,普遍存在專業教材缺失、師資力量不足和培養目標模糊等問題,在課程體系構建中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化,受到學校辦學特色及辦學能力的影響較大。防災科技學院在人才培養中,與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存在不同點,主要是引導學生掌握災害學、空間信息科學和綜合應急管理理論等內容,增強人才的實踐素養,以便在遇到緊急情況時能夠做好風險評估和處理,提高響應速度。應急管理研究所逐漸增多,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防災科技學院和青島理工大學等都紛紛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加快了我國應急管理學科建設的步伐。
(二)問題
1.培養規模小
未能設置專門的應急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中對于其他專業的依賴性較強,難以形成規?;б?,難以滿足當前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對于應急管理教育的重視程度不高,受到專業目錄設置問題的限制,在開展教育教學時也缺乏專業的教師,無法從專業角度提高學生的應急管理技能及素養,不符合人才培養的目標及要求。以掛靠專業為依托報考公務員,也會影響學生的就業,不利于人才的職業發展。
2.學科歸屬問題
未能將應急管理專業歸入到學科專業目錄當中,由此造成的學科歸屬問題,也會對人才培養成效造成負面影響,特別是在研究生招生中會遇到較多的矛盾,必須依托其他專業,包括地質工程和地理學、公共管理、安全科學與工程等。不同專業的性質和就業方向等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使得人才培養目標的分歧較大,不利于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高[2]。
3.課程設置差異
各個高校之間的交流溝通較少,在設置應急管理課程時,往往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因此難以保障課程設置的統一性和規范性,從長遠來看不利于我國應急管理事業的發展。各個學校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導致人才在畢業后難以適應實際崗位工作內容。
4.知識體系不完善
我國應急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規范性較低,無法滿足研究生的實際需求,導致其知識體系不完善,無法針對先進應急管理知識進行系統化深入學習,影響了研究生綜合能力的提升。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也會較為單一和狹窄,導致其應急管理知識匱乏,不利于綜合素養的培養。
三、加強應急管理學科建設的重要意義
首先,應急管理學科建設是新時代構建國家應急管理體系的關鍵。在黨的十八大后,國家加強了對應急管理學科建設工作的重視,2019年11月9日,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應急管理體制,優化國家應急管理能力體系建設,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泵鞔_了應急管理中的高風險特點,必須加強系統化建設,以增強應急救援隊伍的整體水平[3]。其次,應急管理學科建設是滿足社會應急救援人才儲備需求的重要途徑。相較于發達國家而言,我國在應急救援機制建設中仍舊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必須以應急管理學科建設為契機,增強整體應急救援能力,降低突發性公共安全事件對社會和諧發展的影響。最后,應急管理學科建設是培養消防安全崗位人才的關鍵措施。隨著消防安全事件的逐漸增多,必須配備專業的消防技術人才,以提高事故響應能力,防止對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
四、加強應急管理學科建設的初步構想
(一)優化培養方案
對當前應急管理人才培養方案加以全面優化,保障人才培養目標的清晰性及明確性,除了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外,還應該逐步提升人才的實踐素養,以技術型和管理型人才、學術型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基本目標,為社會提供更具專業性的應急管理人才[4]。引導學生積極學習學科基礎知識,同時基于行業發展狀況提高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在管理型人才的培養中,更要對相關法律法規和先進管理經驗進行學習。技術型人才則主要以應急管理領域相關技術的學習為主,掌握各類設備和設施的操作方法。培養方案應該更具實效性和交叉性特點,針對事故發生的全過程進行評估和分析,以確保在每一個過程都能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二)設置學科專業目錄
應該在學科專業目錄當中明確應急管理專業的重要性,保障學科建設工作的順利實施,也有助于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增強學科建設的統一性及系統性。轉變傳統發展模式下的掛靠問題,高校也應該制定相應的制度作為保障,真正促進應急管理專業的長效發展,增強內在源動力[5]。在劃分一級學科的基礎上,還應該對二級學科進行細分,包括應急技術和管理、災害風險管理、應急管理工程等。以我國改革發展需求為依據,積極遵循中央政策的要求,真正做到人才培養工作和應急管理事業發展的銜接。由于該學科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因此應該借鑒國外先進經驗,保障學科建設的先進性。
(三)完善課程設置
在課程設置當中應該以科學性為基本原則,確保與社會需求相一致,適應新時代社會發展的特點,真正做到與時俱進[6]。加快應急工程、應急科學、應急產業和應急技術等課程建設,細化教育教學內容,防止內容滯后性而影響學生在未來工作中的實踐操作。結合當前應急救援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突發情況進行評估與分析,以便在課程設置中更具針對性。應該從技術角度和管理角度入手優化課程體系,以培養更加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诓煌瑸暮︼L險情景構建的課程體系,以增強學生的實戰能力。
(四)構建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建設也是當前應急管理學科建設的根本性保障,應該確保教師的專業性,從而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加強對教師的專業化培訓,使其掌握應急管理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以理論型教師和應用型教師的培養為目標,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引導教師對本行業前沿信息進行收集與整理,保障教學內容的先進性與時效性。在師資隊伍建設中,應該與人才培養方案做好密切銜接,積極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增強整體活力[7]。鼓勵教師到一線工作當中體驗真實的工作情況,明確當前行業發展動態和應急管理工作的要求,從而在教學中積極轉變策略,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五、結語
我國在應急管理學科建設中取得了初步成效,有利于降低意外事故對社會安全的影響,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然而,在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階段中仍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能形成強大的集群效應,導致學科建設的步伐受阻。尤其是培養規模小、學科歸屬問題、課程設置差異和知識體系不完善等問題的存在,也導致人才發展遇到困境。為此,應該通過優化培養方案、設置學科專業目錄、完善課程設置和構建師資隊伍等途徑,逐步提升應急管理學科建設成效,為維護公共安全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林永興,曹宇,吳雅文.中國高校應急管理教育的現狀、問題與對策建議[J].北京教育(高教),2021(08):49-51.
[2]馮雙劍.先試先行 ?探索學科建設新路徑——西北大學推動應急管理學科建設紀實[J].中國應急管理,2021(07):78-79.
[3]馮雙劍,周文光.探討應急本源 ?聚焦學科前沿——應急管理本科專業建設研討會側記[J].中國應急管理,2021(06):76-79.
[4]錢洪偉,郭晶,尹香菊.我國現代應急學科體系建設溯源、構想及展望[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21,31(05):77-82.
[5]孫烽,韓靜,王韜,劉中民.后疫情時代應急管理的思考與展望[J].中華衛生應急電子雜志,2021,7(02):118-119.
[6]王子成,周明星,劉慧婷.應急管理學科體系建構:本體論、認識論與方法論[J].中國應急管理科學,2021(02):14-25.
[7]張小良,梁梵潔,麻庭光,劉惠平,劉章蕊.安全與應急管理專業學科發展[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20,16(12):183-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