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創鋒 程婧園
摘要:特色小鎮已成為新業態的旅游特色產業,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實施使得小鎮迅速發展,但由于存在布局不合理、消防安全管理欠缺等因素,小鎮安全風險增大。本文從特色小鎮消防安全管理現狀出發,從主體責任缺失、規劃布局不合理、缺乏防火分隔、消防設施建設滯后、安全意識淡薄方面分析了引發火災的因素。最后從長遠規劃,落實宏觀保護措施,織密鏈條,強化消防工作責任,積極改善特色小鎮消防安全硬件條件,大力發展多種形式消防隊伍,增強滅火救援力量,加強宣傳培訓提高消防安全意識方面提出相應的防火對策及措施,希望為今后的特色小鎮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特色小鎮;鄉村旅游;消防安全管理;滅火救援
特色小鎮一般是指具有仿古風情和農事樂趣等休閑旅游小鎮,聚焦經濟產業、環保、健康、旅游、時尚文化、金融、社區服務、高端裝備等七大新興產業[1]。近幾年來,鄉村特色小鎮已成為新興旅游特色產業,其主要優勢之一就是經濟實惠、特色突出、距離郊區不遠、適宜雙休日或者節假日自駕去放松身心。在特色小鎮迅速發展的過程中,消防安全方面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消防安全管理現狀
鄉村特色鄉鎮發揮鄉村旅游休閑帶動效應,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支撐,成為新興產業。以陜西白鹿原、袁家村等為代表的特色旅游小鎮集成了文化、探險運動、采摘農樂、游樂園、餐飲、購物、仿古風情街、體感放映等為一體的新業態的旅游特色。特色旅游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深度實施,使得小鎮迅速發展,但由于存在布局不合理、消防安全管理欠缺等因素,小鎮安全風險增大。
二、致災因素分析
(一)主體責任缺失,日常消防管理混亂
目前各地、各部門對小鎮特色旅游定義理解不統一,管理辦法、管理尺度也不一樣,絕大部分地方沒有行業主管部門。各自為戰,自身缺乏消防安全管理的主體責任意識,沒有明確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平時忙于經營,沒有組織員工開展消防知識、技能培訓、演練,沒有開展防火巡查,很多是家庭經營,沒有明確的消防組織,消防安全實際上長期處于失控漏管狀態。
(二)規劃布局不合理,火災荷載大
大多數特色小鎮的建筑物由于沒有立項及規劃,按現行法律規定無法進行審批,發展布局不合理[2]。部分住宅沒有經過設計圖紙,在原有建筑上隨意進行搭建、改造、擴建;有的為了營造仿古氣息,采用竹子和木板等易燃材料來裝飾外立面;為了更好地體現農村生活,一些商戶甚至把柴草、木樁大量地堆成圍墻,極易導致燃燒和火災。建筑也大多未辦理公眾聚集場所營業前消防安全檢查手續,消防用火用電管理混亂,火災荷載大。
(三)缺乏防火分隔,疏散通道數量不足
特色小鎮業態包含餐飲、住宿、娛樂、商業、停車等功能,具有公共建筑的性質。由于是村民住宅改建而來,沒有按照消防技術標準設計和施工,建筑普遍不考慮防火分區,各功能分區沒有使用防火墻或防火隔墻進行分隔;普遍只有一條疏散通道、一部疏散樓梯,其疏散樓梯均為敞開樓梯,不具備防火隔煙的功能,且走道、樓梯寬度較窄,為了防盜,窗口往往設置有防盜網。有的建筑年代久遠,多為磚木或磚混結構,建筑耐火等級低;還有的為了擴展功能,甚至采用泡沫夾芯彩鋼板違規搭建餐廳、庫房等用房。上述問題的存在,易造成蔓延迅速,撲救困難,火燒連營的后果。
(四)消防設施建設滯后,抵御風險能力弱
大多數特色小鎮地理位置較偏僻,未設置或無法設置消防車道,有的雖然有車道,但由于比較狹窄、彎道多、落差大等因素,消防車輛很難就近施救,且往往被旅游車輛占用。小鎮模式經營點多面廣,分布廣泛,只配備少量的滅火器,沒有設置室內外消火栓、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等設施。特色小鎮內飯店、居民客棧、副食品商店等各類營業性場所數量過多,大功率電氣設備大量使用,加上大部分居民電線等線路無穿管等保護措施[3],稍有不慎,極易引發火災事故。
(五)安全意識淡薄,動態消防隱患難絕
從業者主要以當地村民、貧困戶和農戶等基層群眾為主,文化知識層次相對偏低,沒經過系統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訓,缺乏必要消防常識和技能。一旦發生火災,不會自救,更不會組織客人疏散。部分經營者對堵塞、占用消防車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電動自行車違規停放、充電,私拉亂接電氣線路,違規存儲易燃易爆危險物品等明顯的消防安全隱患往往不以為然、視而不見,經消防救援部門指出整改后,過一段時間又會反復出現。此外,部分游客的消防安全意識不強,存在違規用火用電的行為,對場所的消防設施、安全出口不了解、不熟悉,增加了發生亡人火災的概率。
三、基于應急體系建設的消防安全管理
(一)長遠規劃,落實宏觀的保護措施
各地要將特色小鎮消防安全保護納入城市、城鎮建設和改造的總體規劃,結合對小鎮的開發利用,充分考慮和落實消防安全防范措施,改造特色鎮周圍及內部的道路、水源等公共消防設施,建造鋪設消防供水管網和改造消防車道,在一些禁止機動車進入的小鎮商業區域,應設置可控制的活動式護欄,保證一旦發生火災,消防車輛能順利進入景區內撲救。推動特色小鎮古建筑內室內消火栓建設,增設消防取水口,并設置明顯標志,利用天然水源作為消防水源。
(二)織密鏈條,強化消防工作責任落實
各地應建立健全消防工作責任體系,推動各相關鄉鎮政府、村委成立消防安全管理組織機構,由各級政府組織公安、消防、市場監管、文化旅游等行業部門,加強對《消防安全責任制實施辦法》等法規的宣貫和落實,推動各級政府、部門制定特色小鎮消防安全專項檢查整治方案,開展火災隱患拉網式檢查,研究消除影響特色小村鎮消防安全的普遍性風險隱患。對城市“名片”型的特色小鎮,還要通過地方政府立法等方式進行保護,把消防安全作為重點內容在立法中進行規范和明確。建立用于消防安全改造的“政府津貼補助”制度,保證火災隱患整治或改善經費充足。 針對小鎮中商業場所日益增多的現狀,由公安、消防、文化旅游、市場監管等部門組成聯合檢查組,對相關經營場所進行治理,嚴格督促整改消防安全隱患,對不符合消防安全條件的進行臨時查封或取締。
(三)積極改善特色小鎮消防安全硬件條件
推動屬地政府對特色小鎮消防建設進行科學規劃,開辟消防車通道,配置中小型消防車、消防摩托車和手抬機動泵,有條件的可專門建設消防水泵房和市政消防管網。對在小鎮內的重點文物古建筑內配足、配齊消防器材設施。對電氣線路老化的歷史文化村鎮進行線路改造,預留足夠的電氣線路荷載,推動電力部門負責電氣線路的安裝監管,對經營場所安全用電情況開展檢查,比照現行消防技術規范對商貿、飯店的要求,適當放寬,同時采取增設獨立煙感、簡易噴淋、電氣火災監控設施,推廣安裝智慧消防系統、有條件的歷史文化村鎮可建立智慧用電管理平臺,安裝電氣線路火災監控系統,提升電氣火災預警及防控能力。 鼓勵投保責任險等,加強火災防控水平。為加強源頭管控,建議實施嚴格的事前審批,行政審判部門只針對消防安全方面的要求進行審批,同時督促經營單位自覺遵守規劃等其他部門的相關要求,避免出現有法規、標準但無法執行的問題。
(四)加大滅火救援力量建設
推動建立鄉鎮政府專職消防隊、志愿消防隊伍,強化人員和車輛裝備的配備,消防部門、公安派出所定期組織鄉鎮專職消防隊和志愿消防隊伍開展業務訓練及滅火演練。依托特色小鎮內的重點經營場所,建立微型消防站,配置消防摩托、手抬機動泵、水帶、滅火器、消防桶、鏟、鍬、沙袋等滅火設施,在整個村鎮形成消防安全區域聯防功能[4]。進行特色鎮的滅火力量綜合評估,有針對性地進行應急救援力量建設。打破傳統規范要求,采取“整合建隊”,合理高效整合資源,避免資源浪費。特色小鎮結合周邊幾個鄉鎮合力建設專職消防隊,完成消防車輛裝備配備,建設消防水池或取水碼頭。聯合周邊街道社區、單位建設微型消防站,對具備作戰能力且24小時值守的,納入119統一調度指揮。對不具備24小時執勤能力的,全部納入轄區消防站統一列管、聯通通信網絡、加大訓練指導。
(五)加強宣傳培訓,提高消防安全意識
消防救援部門、公安派出所要分級開展培訓,提高其消防工作能力水平。加大村鎮廣播、短信、上墻標語、固定宣傳板報等多種形式的消防宣傳力度。在重大節日、重點時段組織開展消防安全專項巡查和宣傳。針對特色小鎮開展消防培訓,加大特色小鎮(村、戶)從業人員的消防安全培訓,開展上門宣傳,發放家庭消防宣傳手冊,強化精準宣傳,規范特色小鎮消防安全達標建設。
參考文獻:
[1]吳偉權.關于創建廣西特色小鎮的幾點思考[J].廣西城鎮建設,2016(10):12-27.
[2]韓子忠.我國農家樂消防安全存在問題及對策[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17(03):54-57.
[3]宋峰.淺談句容鄉村旅游經濟引發的消防問題及對策[J].安防科技,2010(03):21-24.
[4]傅元璋.“農家樂”的消防經[J].中國消防,2017(02):132-135.
作者簡介:
鄭創鋒(1985.8—),男,陜西澄城人,現任渭南市消防救援支隊白水縣消防救援大隊大隊長,主要從事滅火救援和防火監督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