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言

郝創利? 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呼吸科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任中華醫學會變態反應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變態反應分會兒童過敏哮喘學組副組長、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慢性咳嗽協作組副組長等。2001年在鐘南山院士的領導下,在兒科首先開展了針對輕中度哮喘的標準化特異性免疫治療。擅長支氣管哮喘、慢性咳嗽、肺間質病、呼吸系統疑難雜癥的診治。
門診時間:周三上午
哮喘是兒童期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近20年來,我國兒童哮喘患病率以每10年50%以上的幅度上升,但與此相反的是,目前很多家長對這一疾病的認知仍然不足。
哮喘的危害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大,它一旦發生,會反反復復、難以根治,嚴重影響患兒的身心健康。哮喘急性發作時會導致呼吸困難,更為嚴重的是,哮喘反復發作會造成肺功能損傷,持續性哮喘的肺功能損害往往開始于學齡前期。
如果兒童哮喘發展成成人哮喘,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終身的困擾。那么,面對哮喘發病率日益上升的情況,我們能做些什么呢?如何才能保護孩子免受哮喘的困擾?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呼吸科郝創利主任接受了本刊專訪。
我國哮喘流行病學的調查數據顯示,1990年我國兒童哮喘的患病人數大約為0.9億,2000年是1.97億,2010年則達到了3.5億,從這三次調查可以看出,兒童哮喘的患病率每10年都增加近50%。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導致兒童哮喘的患病率不斷增加呢?
郝主任認為,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人們生活環境的改變。在過去,人們的生活比較貼近自然,飲食也比較健康,但現在人們的飲食習慣都發生了改變,食品的品類也越來越豐富;此外,自然環境的過度開發以及空氣污染程度的加重給呼吸道健康帶來了巨大威脅,使得哮喘患病率居高不下。
一般來說,兒童哮喘的誘發因素有以下幾種:
食入性過敏原:如牛奶、魚、蝦、雞蛋和花生等,不同的體質可能會有不同的過敏癥狀。
藥物:研究表明,阿司匹林等藥物也可能是患兒過敏的重要因素。
環境因素:近年來,環境因素與兒童哮喘的關系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環境因素分為室內和室外兩大類:室內的誘發因素包括塵螨、動物毛屑及排泄物、蟑螂、真菌等;室外的誘發因素則包括花粉、真菌、冷空氣以及有害氣體等。
尤其是空氣中的有害氣體,是導致哮喘發作非常重要的因素。研究表明,短期暴露于PM2.5和PM10的環境下,可使兒童及成人哮喘的癥狀加重。長期暴露于可吸入性顆粒物還可使兒童及成人哮喘難以控制,造成肺功能下降。
情緒因素:除了以上一些外部因素,患者自身強烈的情緒變化有可能使得患兒過敏癥狀加劇。

想要預防哮喘的發作,首先要對其癥狀有一定的了解,做好篩查工作。哮喘典型的癥狀就是咳嗽、喘息、胸悶、氣急。一般來說,大年齡段的孩子進行哮喘診斷比較容易。根據典型的癥狀,做一些肺功能的檢查再進行狀態評估,可以比較準確地診斷出哮喘。但對于小年齡段兒童的診斷,目前來說依然比較困難。例如呼吸道的感染也會引起氣喘,家長很容易誤認為是感冒引起的,把氣喘當成呼吸道感染來治療,所以就導致誤診誤治。如咳嗽變異哮喘這種特殊類型的哮喘,就更容易被認為是咳嗽。所以,在哮喘的篩查過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就是哮喘的反復性。另外一點是哮喘大部分與過敏相關,如果出現了每個月多于一次的喘息,包括3歲以后還常有喘息癥狀,這種兒童就需要注意是否患有哮喘。
如果懷疑或者已經確診了哮喘,最關鍵的就是預防發作。陰冷干澀的冷氣,室內污濁的空氣,無處不在的病菌,都是最常見的哮喘誘發因素。遠離兒童哮喘,做好預防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兒童哮喘的預防主要包括遠離傳染源以及避免接觸過敏原兩種。
遠離傳染源:生活中要盡量減少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其次要勤洗手,也可以使用含酒精的消毒液進行手部消毒,這樣能減少病毒感染的概率。到了冬季,兒童還要注意預防流感。感冒和流感是冬季的雙重殺手,不僅會使兒童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傳染源的侵襲,還會加重哮喘發作,甚至導致病情危重。
避免接觸過敏原:常見的室內過敏原包括塵螨、真菌、動物毛屑等,如果家中有哮喘患兒,應盡量保證居住環境干凈衛生,盡可能減少哮喘發作的機會。
當哮喘完全控制時,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增強體質,減少哮喘發作。但要注意的是,寒冷的冬天,進行戶外運動對于哮喘患者而言并不合適,冷空氣的侵襲還有可能誘發哮喘發作。因此,氣溫太低時,建議哮喘兒童在室內進行運動,在保持良好身體狀態的同時,增強體質,減少哮喘發作概率。
哮喘作為一種慢性疾病,目前無法根治。但只要遵循系統的治療方案,也能最大限度地控制好病情,減少疾病帶來的危害。郝主任告訴我們,目前比較系統的哮喘治療方案是“四維一體”的防治方案。所謂的“四維一體”主要包括環境控制、患者教育、藥物干預以及脫敏治療四個方面。
創造健康環境,減少發病風險:從哮喘的誘發因素我們可以了解,環境因素對哮喘的影響頗大。那么,改善生活環境,降低環境危害對于哮喘患者的健康就十分重要。日常生活中,患者及家屬要注意避開一切可能的感染源。首先室內要避免潮濕、陰暗,減少霉菌的滋生,盡量不要飼養寵物,更不要讓動物的毛發、皮屑亂飛,從而導致哮喘發作。在室外活動時,要盡量避開霧霾天及冷空氣的侵襲,防止出現悶氣、咳嗽以及呼吸不暢。
開展健康教育,做好病情管理:開展健康教育,可以通過健康信息和行為干預,幫助患者及家長及時掌握哮喘相關知識,積極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哮喘的治療并非短時間內一蹴而就,需要做好長期管理的心理準備,這離不開醫生、家長及患者的共同努力。
呼吸科的醫護人員在提供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癥狀管理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他們需要擁有一系列專業的疾病防治知識,為哮喘患者提供個性化的醫療服務,從而幫助他們增進健康,并防止哮喘發作。哮喘多數時間治療是在家里,而非醫院。所以,家長也需要對哮喘患兒格外關注。對于使用哮喘藥物的患兒,家長要嚴格監督其是否按時用藥,用藥方法是否正確等。同時,家長也要及時和醫生溝通患兒的用藥情況、癥狀、有無其他伴隨疾病等,幫助醫生更好地了解患兒的情況,做好哮喘管理。對于患者本身而言,保持良好的心態,對疾病有一個正確的認知也十分重要。哮喘是可防可控的疾病,只要積極配合治療,堅持用藥,就可以和正常人一樣生活。

堅持長期用藥,控制患者病情:堅持用藥,控制好病情是哮喘治療的關鍵。哮喘的治療藥物按其功效可以分為快速緩解和長期控制兩種,患者的用藥原則是快速緩解和長期控制并行。對于一些急性發作的危重哮喘,快速緩解的藥物可以立即控制好癥狀,防止患者出現意外。如果處于非急性發作期,也需要每日用藥維持治療,長期的藥物治療可以幫助患者把病根一步步清除掉,減少發病的頻率,也有助于降低疾病的危害。
就目前而言,患者用藥的依從性對其能否堅持長期用藥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要想通過長期用藥來穩定病情,就需要提高患者用藥的依從性。但臨床研究發現,哮喘患兒由于年齡小、缺乏對疾病的認知、自我管理能力相對薄弱,極容易發生服藥困難,進而導致用藥依從性差,因而容易使哮喘反復發作。氣道炎性反應長期存在,最后導致氣道重塑、造成不可逆性氣流受限,從而引起癥狀加重,嚴重影響患兒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如果患有哮喘,一定要認識到用藥的重要性,該用藥時絕不能馬虎。
郝主任還提醒,即使短時期內沒有癥狀,也不能擅自停藥,否則很可能使得病情加重,更容易發作。此外,反復發作的癥狀還會導致肺功能越來越差。如果癥狀有所好轉,且滿足活動不受限制、沒有急性發作以及肺功能正常這三個要求,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漸減少藥量。
關注脫敏治療,進行病因干預:哮喘是氣道慢性炎癥,分為過敏性哮喘和非過敏性哮喘,目前的哮喘患兒中大部分都為過敏性哮喘。過敏性哮喘就是指由過敏原引起的哮喘,而所謂的脫敏治療,就是把敏感變成不敏感,它可以改變疾病的病程。脫敏治療目前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皮下注射,一種是舌下含服。不過,進行脫敏治療的前提是要明確過敏原,同時也要對患者疾病的嚴重程度、肺功能狀態等進行準確的評估,之后才能再進行干預。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脫敏治療起效慢,治療初期甚至可能會出現癥狀加重。所以,在脫敏治療的初期,還需要同時加用控制藥物,等脫敏治療起效后可逐漸減少控制藥物,直至停藥。

自由而順暢的呼吸,是大自然給生命的恩賜。哮喘雖然是一種高發且難治愈的疾病,但隨著醫學的不斷進步,哮喘的規范治療也越來越完善。相信通過醫生和家長的共同努力,我們國家的兒童哮喘專病治療能力可以得到提升,孩子的哮喘控制率也能顯著提高。
(編輯? ? 董? ? 玲、王? ?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