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福榮
【摘? 要】紅色文化資源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所創造的體系化的文化內容,蘊含了偉大的民族精神,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文化教育資源。在小學德育開展中融入紅色文化資源,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尤其小學生處于思想素養發展的初級階段,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對小學生進行德育,能夠有效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德育觀念,本文就此展開論述。
【關鍵詞】德育;小學;紅色資源
中圖分類號:G62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33-0034-02
The Application of Red Cultural Resources in School Moral Education
(Xintian School District,Minle County,Zhangye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SU Furong
【Abstract】The red cultural resource is a systematic cultural content created by the people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t contains a great national spirit and is a rare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resource. The development of red cultural resources in primary school moral education has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especially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re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ideological development. Using red cultural resources to carry out moral education to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can effectively help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moral education concepts.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is.
【Keywords】Moral education;Primary school;Red resources
一、系統學習,提升教學水平
小學生是紅色文化的傳承人,應注意從小學階段就開始對學生進行紅色文化的德育工作,將紅色教育資源合理運用在小學德育教學工作中,以此發揮出高效的育人作用。若想有效提高學生的紅色文化學習能力,教師需要進行系統性學習,以此提高紅色資源與德育教學的融合能力,并確保更加高效地將紅色資源在德育教學環節進行運用。結合甘肅張掖民樂縣紅色文化進行分析,本地有孫振鐸故居、紅軍窯洞、永固城遺址、河西解放紀念館等,具有較強的紅色文化底蘊。在對教師進行系統化培訓的過程中,應引導教師學習本縣的紅色文化,讓教師對每個紅色地點都有一個完整的認知,并逐步形成認知體系,使教師對民樂縣的所有紅色文化內容形成理解,并將這部分紅色文化內容在教學中進行靈活運用,使學生能夠提高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能力,以此達到提高學生德育素養的目的。例如,教師可以通過體系化的學習模式,構建完整的紅色文化認知空間,以此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并確保在對學生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能夠將紅色文化進行靈活運用,使學生能充分認知紅色文化的內涵。在德育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可以從新中國成立前的河西開始講起,并沿著西路軍與明樂百姓的軍民魚水情這條主線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運用民樂縣獨有的紅色文化資源,讓學生充分認知到解放軍與老百姓至真至純的革命情感,培養學生的紅色情懷。通過將紅色資源在德育教學中的合理運用,可以讓學生認知革命歷史,完善學生的人格,提高學生的德育素養。同時,為提高紅色文化資源的運用價值,教師還應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思考,以此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意識,激發學生對紅色文化的學習情感。
二、利用平臺,開展紅色教育
在開展小學德育工作的過程中,應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以活潑、生動的形式對學生開展德育,以此吸引學生的關注,更進一步地提高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可度。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對學生開展德育教學,將一些紅色教育的內容利用網絡平臺進行發布,以此擴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知,也可以使紅色文化的理論知識變得富有生動性,易于小學生理解和認知。例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搭建紅色文化學習平臺,并將紅色文化資源在平臺上進行展示,包括在共產黨人的幫助下,解放民樂縣的全過程,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內容,對革命先輩的大無畏主義精神和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無私奉獻精神進行認知,這種運用網絡展示紅色資源的教學模式,對提高小學生的德育素養具有較強的輔助作用。同時,為提高學生的紅色實踐能力,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網絡紀念英雄的活動,讓學生通過網絡紀念革命英雄,這種網絡紀念的方式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除了清明節等節日,其他時間同樣可以利用網絡緬懷革命先烈。這種學生可以自主參與其中的紅色文化實踐教育活動,可以為學生塑造精神楷模和紅色榜樣,培養學生的紅色理想,樹立學生的紅色信念,提高學生的德育核心素養。
三、優化結構,開發校本課程
小學生受其年齡制約,思維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師在對小學生開展德育的過程中,應完善教學內容,并為學生設置科學合理的,與本地文化內容相契合的教學文本。教師可以優化結構,將紅色文化資源與德育教學進行有機融合,開發具有本地特色的校本課程,并在德育教學環節進行有效運用。這種貼合家鄉紅色理念的課程內容,包括以解放河西為主線,向其他方面進行輻射的紅色文化內容,可以激發學生對課本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樹立學生的紅色信仰,以此凸顯出校本課程的德育教學優越性。例如,教師可以將教材內容進行分層設定,包括培養學生愛黨情懷的堅定信念部分;以精神豐碑、紅色名片提高德育認知部分;永跟黨走,堅守信念的信仰培養部分。其中,堅定信念部分可以與民樂縣的河西解放紀念館現場教學內容,精神豐碑可以引入韓正卿的民樂主題教學,堅守信念可以引入毛澤東像章陳列館主題教學。通過構建完善的教學體系,豐富教學內涵的方式,逐步構建起一批精品化的教學內容,使德育工作的開展更具系統性和完善性,以此提高學生的德育核心素養。
四、實踐活動,宣傳紅色文化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對學生開展紅色文化實踐教學也應與實踐內容進行結合,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加清晰高效地認知到德育學習的有效性。結合民樂縣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民樂縣是一個具有悠久革命歷史的小縣城,民樂縣將弘揚紅色傳統文化作為鑄魂工程進行發展,并融合了紅色文化旅游發展,這為對小學生開展紅色文化實踐教學提供了基礎支持。所以,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除了對學生傳授紅色文化理論知識,也應與實踐內容進行有機融合,這會讓學生切身體會到紅色文化的內涵,真正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教學目的。在實踐活動結束后,教師也應鼓勵學生將學習到的紅色文化內容進行分析總結,以此確保學生對紅色文化有一個更清晰的認知,也能夠將紅色文化內容進行梳理,為學生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紅色文化學習體系,使學生逐步提高對紅色文化的認知能力。例如,民樂縣構建的一大門戶和兩大重點鎮,分別是扁都口紅色門戶景觀及六壩民樂紅色文化旅游小鎮和永固紅色文化旅游古鎮,以及三條紅色文化路線,包括紅色故居復原路線、兵出扁口文旅線、紅西路軍進入河西文化旅線。在對學生開展德育教學的過程中,為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本縣紅色歷史的了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紅色旅游文化古鎮,這種對紅色資源進行實踐運用的德育教學模式,可以將“歷史再現”工程進行大力推進,突出紅色資源在德育教學中的運用價值,使學生能更加清晰地認知當時的歷史現狀,以此培養學生的歷史情感,提高學生對這部分歷史的認知,從而達到讓學生在實踐中更進一步地體會紅色文化資源的內涵的目的。而且,教師也應在實踐過程中鼓勵學生將校本課程中的理論知識與此進行融合,也可以達到在實踐中深度宣傳紅色文化的目的。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身心發展啟蒙期,在這一過程中利用紅色文化資源樹立小學生正確的價值理念,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德育意識,也可以提高學生的意志力及道德認知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是非觀念。同時,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也應注意與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進行有機融合,使學生能最大限度地在紅色文化資源中汲取養分,助力自我成長,提高德育核心素養。
注:本文為2020年度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基于紅色文化的德育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446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李斌學.基于紅色文化的小學德育教育活動探究[J].科學咨詢,2019(11).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