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淇方
(贛南師范大學,江西 贛州 341000)
新課改背景下,高校的課程教學逐步進行改革與創新,但高校在將茶文化融入美育課程當中時,過于重視學生的理論基礎教學,對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還有待提高。高校將茶文化融入到美育課程教學當中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以及專業能力都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在茶文化日益壯大的今天,不斷攝取茶文化當中的人文精神,使學生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充分培養學生美的思想,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高審美、高素質的人才。
目前,我國茶文化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成長和發展,這對其融入高校教學當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茶文化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當中重要的載體,不斷引導人們發現美以及了解美的本質,并在茶文化和飲茶環境當中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首先,茶文化當中體現出的自然美與功能,即是指茶文化在發展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美的意識和美的思想,通過刺激人的感官,使人們不斷對茶文化產生美的印象和體驗,生活當中以及大自然當中都會給人以自然美的輻射。因茶是植物,早期存在于大自然當中,而當人們步入大自然當中,茶當中天然綠色和原始方向就會立刻送來安靜和美的畫面,而在使用茶過程中體驗到的則是味覺美感,人們在將外在美和內在美描述下來,便呈現出多彩多姿的風貌。
茶文化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包含了情感與思想,還包含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茶文化的發展以物質為載體,不僅與我國其他文化進行了高度融合,還將現實生活當中的物質與精神融為一體,有效體現了茶文化當中的高雅與通俗以及功能與審美的結合,并不斷體現出不同時期對美的追求。因此,茶文化應用在高校美育課程當中具有一定的教育優勢,因茶文化不僅存在于歷史當中,還存在于人們的生活當中,一直與人們保持著緊密聯系。因大學生的接受能力較強,而茶文化當中也具有一定的教育優勢,高校將茶文化應用到美育課程當中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觀念以及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和了解,也為美育課程的開展提供了豐富的教學內容。同時,高校將茶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學當中,在互聯網技術下,不僅對美育課程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與改革,還能不斷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養,進而大力弘揚我國傳統茶文化,因此,強化應用于高校美育課程當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教師在對學生展開美育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并沒有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將茶文化有效融入到美育課程當中對學生展開教學,也因教師是受到我國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并未將美育課程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與完善,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有效將我國傳統茶文化進行滲透,導致學生在學習美育知識和美育觀念時,無法有效學習我國茶文化當中的情感與思想,而二者相結合產生的教育思想,學生也無法深度進行學習和認識,進而導致美育課程被邊緣化。另外,美存在人們生活當中的各個角落,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大多數教師對美育的教學并未高度重視,對學生進行的教學過于機械、淺層,導致高校的美育課程教學效率和質量并沒有得到質的飛躍。
高校在開展美育課程過程中,應聘用的美育教師隊伍的專業程度還有待提升,而部分美育教師多數為兼職教師,對美育教學意識為引起高度重視,高校中每位教師的藝術素養和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導致教師在開展美育課程過程中,無法有效對學生展開美育知識和美育觀念的教學,而過于機械的教學方式方法,學生無法真正學習到美的意識和美的思想。雖然部分美育教師重視將茶文化融入到美育課程當中,但由于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素養有待提升,并沒有充分將茶文化融入到美育課程當中的教育作用體現出來,不僅沒有有效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美的思想,還阻礙了學生對我國茶文化知識和思想的學習和了解。
高校雖然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積極開展茶文化與美育課程相融合的教學模式,但由于高校美育課程建設和教學設施過于滯后,導致美育課程并沒有順利完成高校的教學計劃和目標,而高校的美育課程教學質量和效率也無法有效提升。因教師在對學生開展美育課程與茶文化相融合的教學模式過程中,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展開教學,并沒有利用互聯網技術或教學設備對學生展開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導致美育課堂教學氛圍過于緊張壓抑,學生無法學習的美學理論知識和茶文化知識。
高校要想有效將我國傳統茶文化融入到美育課程教學當中,高校就必須根據新課改的要求,重視對于大學生審美修養以及人文素養的培養,但就目前情況來看,大多數高校在開展美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大多重視對學生開展德育和智育的教學,而對美育教學沒有引起高度重視,導致培養大學生審美修養以及人文素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高校在開展美育課程過程中,不僅要重視美育課程的教學效果和質量,還要將傳統茶文化融入到美育課程當中,極力推行美育教育教學,有效促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而美育課程是培養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的重要基礎,只有教師有效教將茶文化融入到美育課程教學當中,不僅能有效培養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還能培養大學生審美修養和人文素養。另外,教師在對學生展開美育課程與茶文化相融合的教學活動過程中,也要注重對自身教學觀念的更新和完善,學習社會當中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有效對學生展開美育課程的教學,并在思想上充分認識到美育對學生今后發展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充分對學生展開美育課程的教學。而高校也應定期組織教師學習先進的理念以及其他高校優秀的教學方式方法,使教師順利開展美育課程工作,有效培養大學生的審美修養、人文素養以及人文精神。
只有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素養達到一定高度,才能開展高質量的美育教育,教師的教學素養和教學水平對美育課程的教學效率和質量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高校為了保證美育課程的教學效率和質量穩步提升,就必須重視對教師審美素質、教學素養以及教學水平的提高。而教師要想有效提高教師的審美素質、教學素養以及教學水平,高校就必須定期為美育教師組織相關教學研討會和交流會,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到教學研討會和交流會當中,與其他教師展開交流和探討,并不斷進行自我提升,對于自身存在的不足進行改正,使自身的教學素養、審美素質以及教學水平不斷提升。另外,高校也可針對教師茶文化知識和人文素養進行培訓,為教師提供茶文化學習基地,使美育教師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都得到有效的提升,進而有效將茶文化融入到美育課程當中對學生展開技術知識和文化知識的教學,如此才能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進度展開不同的學習方式。將茶文化當中的情感和思想以及美育課程當中的審美素質以及審美觀念,以更簡潔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和講解,使各個階段的學生都能有效掌握茶文化當中的情感與思想以及內涵。
美育課程的教學不同于其他專業的教學,而高校要想有效開展美育課程,并將茶文化融入到美育課程當中對學生展開教學,高校就必須利用互聯網技術,為教師開展美育課程提供有力的保障。因此,教師在將茶文化融入到美育課程當中進行教學時,首先需要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充分將茶文化滲透的美育課程當中,使學生在學習審美知識以及審美觀念的同時,也能學習到我國傳統茶文化當中的情感與思想,并將二者存在的聯系相結合,使學生對茶有著更深一層的了解。另外,高校也應為教師引進先進的教學設備,將教學設備有效落實到實處,使教師有效將茶文化與美育課程相結合,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與氛圍,進而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必要時,高校可為教師提供資金和場地支持,并為教師設立相應獎懲制度,積極鼓勵教師定期為學生開展與茶文化和美育課程相關的活動,利用相關教學活動,吸引學生不斷體會茶文化之美,在體會茶文化之美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茶文化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高校要想有效提高美育課程的教學效率與質量,就必須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將美育教師的教學觀念進行更新與完善,并為教師定期組織茶文化與審美修養的培養,可以有效將成人化融入到美育課程當中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高校還因為教師引進先進的教學設備,并不斷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提高教師的教學素養以及教學水平,有效利用教學設備將茶文化融入到美育課程當中進行教學,陶冶學生情操,推動大學生思想道德以及人文素養的提升,切實保證高校美育課程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