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妍 羅來明

呼嘯的火車穿過廣闊的青藏高原,留下嗚嗚的汽笛聲在天際回蕩;拉薩八廓街邦達倉充滿民族特色的餐廳里,藏式火鍋在咕嘟咕嘟地冒著泡;微風輕拂的高山牧場,不遠處傳來叮當的鈴聲,三五匹馬兒徜徉在藍天白云下……
都說廣播是充滿想象力的媒體,那你是否知道以上場景其實都是在錄音棚里制作出來的場景?
8月,為慶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GTN特別推出大型融媒體報道《坐火車看西藏》。
CGTN音頻節目團隊攜手技術團隊共14人,在14天時間里沿著青藏鐵路、拉日鐵路和新近通車的拉林鐵路,深入拉薩、日喀則、林芝三地,挑戰高原錄制、移動錄制、實景錄制、音視頻一體化錄制和網絡直播,解鎖了廣播的全新打開方式。
這次游西藏,我們用“聽”的!
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號稱地球的第三極。
在人們的印象里,這里神圣、純凈、美麗、神秘……
8月初,CGTN英語環球廣播旗下最受歡迎的英文脫口秀節目——《圓桌議事》(Round Table)走出廣播直播間,結合西藏的多個特色場景,推出10期實景體驗脫口秀節目。
這檔深受“Z世代”年輕人喜愛的英語播客,通過主持人切身體驗,把神秘的西藏說給大家聽。
疾馳的列車經過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口時,主持人描述了坐火車上高原的細微感受,也詳細介紹了西藏鐵路建設的挑戰和成就。
在“西藏江南”林芝,主持人來到曾上過《新聞聯播》節目的工布公園,深度體驗兒童樂園里的各種高科技互動項目,探討西藏“以人為本”的城市建設。
在“高原糧倉”日喀則,主持人一邊品嘗著在蔬菜基地里采摘的新鮮果蔬,一邊講述了我國的援藏幫扶政策是如何改善了當地菜籃子的。
在“拉薩之肺”拉魯濕地,主持人以藍天白云映襯下的布達拉宮為背景,暢談著如何推進高原生態保護和生物多樣性工作……
借助紀實真人秀的表現手法,《坐火車看西藏》系列播客讓敘議結合的廣播節目變得更加生動、直觀、鮮活。
通過主持人的“第一視角”,受眾從旅游、交通、宗教、文化、生態、農業、鄉村振興、城市建設、基礎教育、百姓生活等多個方面、不同視角,全方位“深度游”西藏。
系列播客節目上線喜馬拉雅FM英語頻道首頁推薦后,蘋果播客中國內地、香港、澳門等市場也首頁推薦。上線一周,節目下載量突破15萬次,列蘋果“社會與文化類播客”中國內地市場排名榜首,在香港、澳門地區以及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市場也榜上有名。
這樣的廣播好聽又好看
不論是傳統廣播還是互聯網時代的播客,音頻產品都保留著“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神秘感,但如此美麗的西藏,怎么能不給大家看呢?
為此,節目制作團隊進行一系列融媒體創新嘗試,讓網友們不僅能聽到極具紀實感的播客,更能同步觀看視頻直播,把總臺的音頻產品“玩”出新高度。
打卡拉林鐵路,體驗高原列車吸氧服務,和“非遺大師”一起學習唐卡繪制,和珞巴族村民學習織布技巧,探訪靈芝種植大棚和牦牛養殖基地,在魯朗小鎮的藏民家中做石鍋雞,在日喀則的蔬菜大棚里采摘果蔬,在百萬農奴解放紀念館感受西藏歷史的滄桑巨變……
除了主打的脫口秀播客外,節目還通過系列直播、短視頻和互動圖文不斷為網友解疑釋惑、回應關切,持續吸引受眾,推進好感傳播。
14天16場直播、100多條融媒體產品,通過CGTN網站、央視頻以及微博、B站、抖音、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多個海內外社交媒體賬號發布。截至8月底,相關產品全球閱覽量突破6000萬人次,獨立用戶訪問量1300萬人次,總互動量超150萬人次。
《坐火車看西藏》系列直播及融媒產品持續吸引受眾關注, 很多“圓桌粉”因為看到“聞名已久”的主持人而興奮不已,紛紛為節目組的創新設計點贊。而更多的海外網友則感覺西藏更近了,在贊嘆美食美景的同時,也為當地的繁榮發展和主持人的敬業精神豎起了大拇指。
不會開船的攝像師不是好導演
常言道:“不瘋魔不成活。”就連開車接送節目組的藏族司機都忍不住說,沒見過這么“瘋狂”的團隊。
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西藏做節目,對于節目組的很多人來說都是第一次。做個簡單對比,首都北京的平均海拔,不過才43.5米!
盡管去之前大家已經開始服用緩解高原反應的藥品,但一坐上開往拉薩的列車不少人還是出現了高原反應。抵達拉薩后,團隊每天的采訪任務都是按照小時來精準執行,稍微耽擱就可能影響下一場錄制或直播。
巨大壓力下,好幾位小伙伴免疫力下降開始感冒,但沒有人臨陣退縮。每個人都努力克服困難,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堅守。
而更大的挑戰來自對節目制作的精益求精。每到一處新的場地,所有人都需要迅速面對復雜的拍攝和收音環境,完成現場創作。在拉薩八廓古城的邦達倉里,主持人邊吃藏式火鍋邊開聊。為配合畫面的要求,給攝像機留出機位,場景需要重新布置。聲音錄制的要求也很精準,火鍋的咕嘟聲和主持人的咀嚼聲要收錄,但又不能因為主持人夾菜的動作引起話筒的摩擦聲。在魯朗高山牧場,為呈現生動的錄制效果,主創臨時加入了騎馬、射箭的“戲份”。攝像師扛著機器跑在馬前面,錄音師則背著專業調音設備追著馬跑,全員移動式完成了節目錄制。在草地上拍攝,機位不夠高,攝像師隨手拾起風干的牛糞架機器。
在拉薩宗角祿康公園,團隊決定讓主持人和普通游客一樣,一邊泛舟布達拉宮山腳下的水面上,一邊錄制節目。于是,兩位攝像兼導演又臨時承擔起船夫角色,手腳并上,實力演繹“身兼多職”。
高原、實景、移動、音視頻一體化錄制和網絡直播的“斜杠”項目,把小伙伴們都妥妥地變成了多能的“斜杠青年”。
雖然有很多“人在囧途”的經歷,但能在“世界屋脊”上把無限創意變成真真切切的產品,讓海內外受眾去看、去聽、去體驗、去愛上西藏,也是一份榮耀和收獲。
除了網友的積極反饋,在奔波的旅途中,團隊也收獲了意外驚喜——邂逅難得一見的南迦巴瓦峰。
這座當地人都難以一睹真容的山峰,海拔高達7782米,常年躲在云后。在團隊忙完一天采訪、沿318國道返回林芝市區的途中,竟神奇地與她不期而遇,已經筋疲力盡的小伙伴們立馬又來了精神,扛著相機沖下了車!
(轉自CMG觀察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