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品

最近英法兩國之間,又為了魚差點打起來。
爭端的源頭還是脫歐。歷史上,歐洲沿海國家的漁船都會到鄰近國家的水域捕魚,長期以來形成傳統,也產生不少爭執。歐盟成立之后,成員國所屬海域的捕魚權,由歐盟按照“共同漁業政策”統一劃分,對漁船可以捕撈的海域、魚的種類和數量等都有限制。
這些做法對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海洋生態都有好處,但是漁民從個體角度出發,看到的多半是自己捕魚受了限制。英國漁民大部分是脫歐的支持者,因為相信脫歐之后,保守黨政府會把英國海域上的外國漁船趕走,自己可以獨享資源而且不受任何限制。
當然事情沒有這么簡單。確實從今年開始,歐盟國家漁船到英國海域捕魚需要事先申請執照,但是根據英國和歐盟在去年底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漁業資源分享5年保持不變,所以,歐盟國家漁船只要提供自己過去曾在英國海域捕魚的證據,理論上就可以領到執照。
但是據歐盟委員會稱,今年申請在英國近海捕魚的法國漁船中,只有約1/3獲批,其他或仍在考慮中,或因證據不足撤銷了申請。另外,位于英吉利海峽的英屬澤西島也拒絕了許多法國漁船在其近海捕魚的申請。兩國政府各持己見,互不相讓,矛盾很快升級到要打貿易戰的地步。首當其沖的受害者,是在法國沿海捕魚的英國漁船,已經出現被法國當局攔截的事件。
其實,英國漁民因脫歐而遭殃,已經不是新鮮事。今年年初脫歐過渡期結束后,英國不再屬于歐洲共同市場,運往法國的海產品不能像以往那樣暢通無阻,而是需要海關手續、衛生證書等等,需要有專業經驗的人打理,不僅成本上升而且常常因手續問題耽誤時間,對容易變質的海產品來說是個要命的問題。同時,歐盟不再允許從英國進口青口貝,因為英國水質沒有達到最高標準又無清洗設施,不符合歐盟以外國家向歐盟出口貝類海鮮的標準。專家估計,英國捕魚業在今后5年內將損失3億英鎊。
有人說了,為什么英國漁船非要把漁獲出口到歐洲呢,賣給英國消費者不好嗎?其實問題在于,在英國海域捕到的魚,英國人不愛吃。
根據一份統計資料,2019年在英國海域捕到最多的魚是鯖魚、鯡魚和藍鱈魚,數量遠遠超過其他魚類,但都不對英國人的口味。而英國人最愛吃的五種海產:鮭魚、鱈魚、金槍魚、暖水蝦和黑線鱈,卻都需要進口,比如英國“國菜”炸魚薯條中用得最多是鱈魚,就依賴進口,許多來自冰島。上世紀中葉英國漁船到冰島附近捕鱈魚,曾與當地漁民多次發生沖突,被稱為“鱈魚戰爭”。
多年來,有不少人鼓勵英國人嘗試其他魚類,但是效果并不明顯。比如英國出產的小龍蝦,在法國、西班牙很受歡迎,甚至出口到亞洲,但是從未在英國本地成為主流海鮮。
魚蝦貝殼、食客口味都不會聽政客的話,不會因為經濟海域邊界的變化而改變,所謂脫歐能夠“重新控制海域”,完全是在做夢,因為捕到的魚只有賣得出去才有意義。現在,人們只能希望英法兩國不要把這場漁業糾紛演變成英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大戰,否則英國人就得放棄炸魚薯條,學習如何煎烹鯖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