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晨

反猶主義在大中東十分普遍,但與歐美國家的版本略有不同。例如在巴基斯坦,陰謀論通常是以色列與印度合謀要滲透巴國。
今年7月,巴國總理伊姆蘭·汗批評反對黨政客瑪麗安·納瓦茲,說她的兒子在英國玩馬球這種貴族運動。瑪麗安就重提一則老梗,指伊姆蘭·汗是以色列間諜,他的兒子是猶太人養大的—這源于他的前妻潔美瑪·戈德史密斯有猶太血統。
潔美瑪之所以與伊姆蘭·汗在2004年離婚,其實也與此有關。有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學位的她,除了頗為努力融入巴國生活,也皈依了伊斯蘭教。但這抵擋不住伊姆蘭·汗從政后引來的大量反猶攻擊,潔美瑪終究離婚并返回英國。她在一般人眼中,或許可以說是標準的自由派猶太人,經常在推特上批評以色列,在錫安主義者眼中是嚴重的“恨國黨”。
對潔美瑪來說,遭受巴基斯坦輿論攻擊不可謂不冤,但在錫安主義者的眼中,她則是背叛者。所謂恨國黨,在猶太歷史的語境里也可以說就是所謂的“猶太自恨”,指的是猶太人批評與厭棄猶太背景的一種現象。
然而,自我批評與外來批評的界限在哪里呢?很多以色列保守派人士會認為,所謂自我批評其實是反猶主義的一種形態,而自由派則認為,這是以色列不變得封閉自戀的唯一希望。
現代猶太歷史除了充滿災難,也充滿了掙扎與求索。有無數猶太人奮力追尋猶太特質,例如建立以色列國的錫安主義者;也有許多猶太人重構了猶太特質,例如把猶太教進行現代化的神學家;還有無數猶太人遠離猶太背景,例如馬克思就是典型的例子,但納粹主義者仍然污蔑社會主義是猶太人的陰謀。
“猶太特質”是什么?1930年代提出“猶太自恨”的哲學家特奧多·萊辛就說過,猶太人往往既被指控太過精神導向,又被指責過于物質主義;要不被說成過于頑固守舊,要不就是過分現代;一下被看作全是資本家,一下又都是共產主義者。“猶太特質”真的存在嗎?當一個人刻意遠離所謂“猶太特質”時,甚至連這種行為本身都被認為很猶太。
如果無論如何都被視為猶太人而遭受攻擊,那么有些人就會認為,只有緊抱猶太群體才是保護自己的唯一方法。在錫安主義者眼中,以色列被敵意環伺著,只有靠強硬的斗爭才能生存下去。但即使現在具備中東最強大的軍事實力,如何確保10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依舊如此?
以色列社會其實有許多和平主義者與阿拉伯裔交好,這類活動家有些原本是強硬的錫安主義者,但在見識了自己人的暴力與殘酷后改變了立場,希望推動與巴勒斯坦的和平方案。同樣地,也有一些巴勒斯坦人,對哈馬斯等黨派的暴力行徑感到厭惡而改換立場,無奈這些努力始終未能扭轉敵對情勢。
“猶太經驗”,僅僅是學會如何強悍地追求生存空間,還是作為少數族群在融入與孤獨之間掙扎時,也追求各族群的相互理解與共存?
早期開創超級英雄主題的美國漫畫家,很多有猶太移民背景,很多英雄都充滿身份的糾結。2013年漫威的新英雄“驚奇女士”(不同于“驚奇隊長”)就是美國的巴基斯坦裔穆斯林,這部作品也旨在描繪類似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