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民儉
摘要:對學生來說,語文和數學是他們接觸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學科,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將語文和數學兩個學科結合起來非常重要,這樣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能拓展學生思維。
關鍵詞:數學;古詩詞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眾所周知,傳統的課堂分為學科,學科相對孤立。兒童對世界的理解是多元的、多學科的,都是融合在一起的,這就導致了認知世界與課程學習之間會存在矛盾。鑒于上述情況,教育部和省教育廳多次發布了加強學科整合的指導文件,希望通過課程整合幫助兒童更全面地了解世界。那么改怎樣進行課程整合呢?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不斷進行著改革,新課標提出了開放性教學,要求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拓展學科學習和應用領域,研究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巧妙利用古詩詞知識和學習方法,輔助數學教學。
一、古詩中“找”數學口訣
課前播放古詩兩首:《憫農》和《望廬山瀑布》。
師:小朋友們,我們來聲情并茂地讀一讀剛學的兩首古詩吧!
學生誦讀古詩。
師:第一首古詩里藏著一句乘法口訣呢,你能找出來嗎?
生:四五二十。
師:你是怎樣找到的?
生:每句詩是5個字,一共有四句,用“四五二十”就算出了這四句詩一共有多少個字。
師:真好!用乘法口訣“四五二十”一下子就算出了四句詩的總字數。那第二首詩中又藏著哪一句乘法口訣呢?
生:四七二十八。
師:它表示的是什么?
生:4個7相加,這首古詩一共有28個字。
師:真奇妙,語文課上的古詩里竟然藏著乘法口訣!其實啊,不光古詩里藏著乘法口訣,其他語文內容里也藏著乘法口訣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跟著語文來學數學。
一節好課,往往需要有一個能深深吸引學生的導入。課始,教師打破復習乘法口訣的一貫模式,播放語文課中朗朗上口的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各一首,學生搖頭晃腦地跟著讀,數學課上學古詩的新奇感,一下子將注意力集中了起來。緊跟其后的從古詩中“找”乘法口訣的活動,自然也就能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設計,不僅將乘法口訣的復習巧妙隱含其中,而且為后續編寫9的乘法口訣作了必要的準備和鋪墊。
二、古詩詞中運用分類思想
新課標對數學教學提出了新要求:學生必須能夠運用數學思維進行自主思考。分類思想作為數學學習中一個重要的學習方法,它具備邏輯性、順序性、全面性等特點,將分類思想運用到語文學習中可使語文學習更加有理有序,更加全面,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古詩詞的學習在語文學習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空間,對多數學生來說,古詩詞因為數量大、內容多難以準確記憶,此時可以利用數學中的分類思想來幫助學生對古詩詞進行學習。比如按照朝代、詩人將所學古詩詞進行分類整理,學習時可以以詩人為突破口,逐個突破,有條理地記憶所有古詩詞。還可以按照古詩詞表達的情感進行分類,不同詩詞表達同一種情感,將它們集中在一起理解記憶,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詩詞所表達的情感,還能幫助學生利用相應古詩詞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三、借助古代詩詞,化抽象為形象
古詩詞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它是我們文學寶庫中的精華。在傳統文化的古詩詞中,有許多與數學密切相關的傳世作品。善于挖掘古詩詞中的數學,對促進數學課堂教學有著十分有效的作用。
古人的詩歌來源于生活,數學也來源于生活,兩者必然交融。挖掘他們的共同點是數學教師探索學科整合的有效焦點。
例如,六年級下冊總復習“圖形與幾何”教學片段
PPT出示杜甫的《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師:同學們,這是“詩圣”杜甫的《絕句》,意境非常美,包含了數學中的圖形和幾何問題。眾所周知,空間圖形最基本的元素是點、線、面和體。你能從這首詩中找到這些元素嗎
(學生表達他們的觀點)
老師:第一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描述了兩個“點”;第二句“一行白鷺上青天”描述了一條“線”;第三句“窗含西嶺千秋雪”,形容一個“面”;第四句“門泊東吳萬里船”描述了一個“空間體”。這首詩包含了幾何的四個基本元素,構成了一幅完整的畫面,創造了一種無法形容的美麗意境。你能說這些數學符號和圖形不漂亮嗎?
將古詩詞融入數學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欣賞古詩詞中優美的句子,而且可以使抽象數學更加生動。可以說是一舉兩得。此外,李白《看廬山瀑布》中的“峰在山脊一側,距離不同”與四年級下冊中的“觀察角度”也有聯系;在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中,“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和六年級上冊中的“觀察范圍”等等。
總而言之,本節課基于學科融合的理念,將古詩引入數學課堂,通過精選素材,用好素材,既達成了數學教學目標,又改變了往日數學學習的面孔,使學生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和良好的學科感受。數學不僅是一門學科,也是一種文化。Krupskaya認為,“當孩子們理解了數學與其他學科知識的關系時,數學就會恢復并變得迷人,從一門難學的學科中成為有用的知識。”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巧妙地將基于數學知識的古詩詞結合起來,豐富和發展數學內涵,欣賞數學的光輝,幫助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達到“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的目標。語文和數學作為小學教學中的兩大主科密不可分,教育者應積極尋找兩者聯系,整合學習方法,促進兩科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王翠玲.淺談小學數學與語文學科整合的有效途徑[J].閱讀與鑒賞(中旬),2011(04).
[3]馮麗娟.淺談數學課堂教學與語文學科的整合[J].中華少年,2015(23).
[4]王春霞。淺析小學語文與小學數學學科整合有效途徑[J]。南北橋,2018(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