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林 高峰
摘要:中國職業教育已步入內涵發展時代,做好職業院校思想德育工作中的人才培養任務,為社會輸送優秀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已經成為了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主要任務。我們應把我國傳統文化教育精神融入職業院校德育建設,進一步發掘我國傳統文化教育的價值,提升廣大學子的民族自豪感和光榮感,培育高遠志向,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輝煌。[1]
關鍵詞:職業院校、德育工作、傳統文化、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做好職業院校道德實踐方面的人才培養工作,已經變成了職業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重大任務。優良傳統文化精髓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精神財產和精神支柱。把國家的優良傳統文化精神滲透到職業院校道德實踐,可以進一步發掘我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對于職業院校道德實踐的蓬勃發展有著很好的借鑒意義。
一、職業院校德育存在的問題
1、不重視傳統文化的滲透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代背景下,職業院校德育工作將強化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培育,這將對學生建立積極的三觀大有裨益。但是,部分職業院校也面臨著基礎相對薄弱、我國傳統文化教育知識儲備相對欠缺的特點。我國當代大學生必須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提升自身的修養。
2、部分職業院校德育內容陳舊,教學手段單一
部分學校的德育工作,往往側重于單向知識的輸入。教師往往以“填鴨式”的模式來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特點,使得老師們根本無法準確地得到對課堂教學的反饋。而目前,盡管由于課堂上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廣泛使用,職業院校的課堂手段越來越豐富,但還是沒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開拓教育工作思路,推進職業院校的德育工作人員團隊建設,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學校德育工作的關注程度,是職業院校德育工作的當務之急。[2]
二、在德育工作中融入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1、促進職教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養成。
由于職業院校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招生規模的增大造成了在校生構成的復雜性。部分學生存在學習積極性不足、學業效率低下、人文基礎較淡薄等問題。而職業院校生源的特點,決定了職業院校在對學生實施教育與管理的過程中,要做好對學生的思想道德與品格教育工作,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習慣,形成積極服務社會發展、在未來發展中具備自主生存能力的應用類技術型人才。在職業院校德育中融入我國傳統文化,發揮中國傳統文化在教學道德中的重要功能,引導學生形成社會主義觀。培養學生的內在創造力,培育學生的強烈責任感以及愛國精神。
2、有助于傳承、創新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
在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涵的道德思維,為職業院校德育工作的發展提供了良好思維基礎。當前,我國民族多元價值觀正影響著廣大大學生的生活,也影響著廣大大學生價值觀的養成。在職業院校德育中,要積極推進建設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世界,讓學生們提高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性和歸屬度,進一步增強民族文化榮耀感和自豪。在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與國際化的大背景下,中國正在建立一條一帶一路的宏偉主張。隨著孔子書院在國外廣泛設立,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已在世界舞臺上呈現出了強大吸引力。在德育工作中滲透傳統文化,不但充實了人大學生德育的基本內涵,同時也為職業院校德育的發展提出了全新的思想與辦法,積極推動著我國傳統文化教育的更好傳承與創新。
三、在德育工作中滲透傳統文化的途徑
1、加強職業院校德育與傳統文化的隱性教育
在職業院校的德育工作中,要充分發揮隱性教學的功能,讓職業院校學生更好地汲取和消化德育知識,并將其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培養傳統與隱含教學主體的道德素養。職業院校老師作為傳統隱含教學的市場主體,在宣傳人類先進文明和傳播先進文化方面發揮了重要角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們不但要重視文化知識的傳遞,把的中華傳統文化滲透到課堂中,要讓學生在掌握文化基礎知識的同時培育品德情操。而道德教育也不應該僅限于課堂。職業院校的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有義務擔當起教導學生的責任,用傳統文化教育中的道德與行為準則熏陶學生。豐富傳統文化教育與隱含德育的載體。校園、廣播、校刊、學校文化活動都是德育的重要載體,以提高優秀傳統文化素質教育與隱性德育載體的結合性。隨著網絡的發達,學校教育宣傳的載體也可以拓展至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社交媒介,從而擴大了德育宣傳的廣度。[3]
2、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增強學生對德育的關注程度
在職業院校德育中融入我國傳統文化教育,可以發揚中華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豪感與創造力。我們應優化職業院校的校園文化軟環境,潛移默化地對學生全面實施德育。學校把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精神導入了校園文化建設,通過舉辦多姿多彩的學校課外活動,如校園詩會、辯論賽、舞臺劇等,使枯燥的傳統德育知識內容生動活潑地展示在學生眼前,不但有效促進了職業院校德育實施工作的全面發展,同時也為職業院校傳統文化教育建設創造了內涵精神的智力來源,讓學生更加認識傳統文化的深厚內涵,進一步增強了職業院校德育的有效性。
3、發揮家庭、學校、社區的德育教學功用
大學生的道德教育工作需要與職業院校和家庭、社區有機地結合,三者將形成合力,為職業院校發展德育工作提供必要的時間保障和資源保證。同時我們還應增加政府對職業院校德育建設工作的資金支持,進一步擴大對專業品德技能人才的引進,并加大對專項經費的投入,為職業院校專業品德教師隊伍的建立發展提供了強力保障。職業院校還應該進一步提高德育工作者的整體素質,并增加政府對師資培訓工作的資金投入。在德育過程中,通過教師使學生們提高知識儲備,認真教育和執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結語】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產,職業院校德育工作就是對民族靈魂的傳承與發揚。指導學生掌握和了解我國優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并將之運用于社會實際之中,以進一步挖掘我國優良民族傳統文化的家國情感,增進民族歸屬感與尊榮感,培養高遠志向,為促進中華民族的輝煌發展而努力奮進。
參考文獻
[1]陳立麗,劉騫,毛巧奕.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院校育人工作的實踐與思考——以海南工商職業學院為例[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17):103-104.
[2]張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的策略探析[J].決策探索(下),2021(09):72-73.DOI:10.16324/j.cnki.jcts.2021.09.040.
[3]劉雪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07):139-141.DOI:10.16227/j.cnki.tycs.2021.0441.
基金項目: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教學工作委員會2018-2020年度職業院校德育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DGW1820GZ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