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蔭
摘要:高效課堂具體是指,在有效課堂基礎上,達成教學目標效率較高、效果明顯的課堂。其是現代化教育重點提出的一項重要改革措施。從實際的角度來說,高效課堂其主要體現兩個方面。首先是效率的最大化,就是在有效的時間內發揮學生最大的學習能量,提升學生對知識吸收。其次,是效益的最大化。在高效課堂中,學生除了掌握已有的知識以外,其自身的創新意識、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最大限度上的提高。而課堂導入就是高效課堂的起始環節,為此教師應當重視課堂導入的相關工作,使用合理的導入方法,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讓其自身的“學”與教師的“教”高度結合。
關鍵字: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高中物理是高中學習階段很重要的科目,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分值比重。隨著新高考制度的改革,高中物理顯得更加重要,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更成為了高中物理教師努力的目標和方向,高中物理是學生公認難學的科目,高中物理知識抽象難懂,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較強,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導致一部分學生對物理的學習有畏懼的情緒,致使學生的物理成績不佳。鑒于這樣的現實情況,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一、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要構建高效的物理課堂,首先必須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曾說:“課堂氣氛主要是教師行為的產物,奏效的氣氛將取決于教師做些什么以及怎樣做。”教師是課堂的“導演”加“主持人”,和諧課堂的創設主動權在教師,教師的課堂教學藝術不僅在于如何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也在于如何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營造有利的課堂氛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鼓勵學生,使其成為課堂的主人;要善于把熱情、愉快傳遞給學生,運用親和力,使學生滿懷激情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從而使物理課堂活力四射、亮點紛呈。
二、重視課堂導入,提升學生的積極性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對于高效課堂也是如此。而高效課堂的開端,就是課堂的導入工作。在傳統的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的課堂導入大多是屬于“開門見山”的,較為直接的導入只會讓學生感覺到單調無味,讓學生提起不了學習的積極性。為此,教師在課堂導入的過程中,應當重新思考這個環節,增添其趣味性,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讓他們產生探究下去的欲望。比如說,在探究平拋運動的規律的教學中,本人就在上課伊始給學生提出了以下問題。“大家都看過一些災難電影,當災難發生的時候,國家為受災民眾投放補給品的時候,都是通過飛機來進行投放的。那么駕駛員想要精確的將補給品投放給受災民眾,是在區域的正上方,還是距離其一段距離呢”。這時候大部分的學生肯定會認為,當然是正上方了,要不他就不能準確空投了。當然也有少部分的學生認為要距離一段距離。這時候我公布了答案,想要投放準確,就必須距離制定位置一定距離。由于答案與大部分學生原有的知識體系產生了沖突,因此他們就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與探究下去的欲望,這些因素都為課堂的高效教學打下了基礎。
三、轉變高中物理實驗的教學模式
在新形勢下,物理這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一直處于發展變化狀態之中。每一門學科都有著突出的特點,對于高中物理來說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注重實驗過程。物理教師在課堂上借助實驗的演示,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心理因素,從而使學生加入實驗研究的行列中。然而,對于絕大多數的學生來說,物理課堂教學是沉悶的。在這一前提下,要創設高效的物理課堂,高中物理教師應當正視物理實驗的地位,轉變教學模式,通過物理實驗驗證原理,從而幫助學生形成物理思維體系。例如,在講解“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時,物理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所需的器材:鐵架臺、復寫紙、紙帶、鉛筆、尺子、導線、電鍵、秒表、低壓直流電源、天平等,并記錄其中多余的器材包括哪些,缺少的實驗器材包括哪些。在正式開始實驗前,物理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問題供學生探討:需不需要測量重物的質量?在架設打點計時器時應注意哪些問題?在做實驗的期間,接通電源和釋放紙帶的順序是什么樣的?原因何在?在學生進行分組實驗的過程中,高中物理教師巡回指導,并協助動手能力較差的學生一起完成實驗步驟。如此一來,高中物理教師不僅將實驗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也適時給學生提供了必要的幫助。
四、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幫助學生建立學習信心
學生升入高中以后,很多學生會感覺到高中生活很緊張、壓抑。學生總是有做不完的作業,刷不完的習題。周圍同學努力拼搏、奮筆疾書的身影,教師的諄諄教誨,家長的聲聲叮嚀……這樣的學習環境會使學生感到壓力倍增。對于那些物理基礎本來就不太好的同學,再加上知識難度的增加,會有部分學生對物理的學習產生厭煩情緒。甚至會失去學習物理的信心。作為高中物理教師要對自己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了解,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把學生分成ABCD四個層次,對學習基礎和接受能力不同的學生要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要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不同的教學目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都能掌握相應的知識,讓每一位學生都要有收獲,讓他們有成就感,并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如果教師對學生的要求“一刀切”,會使學習基礎好的學生“吃不飽”,基礎差的學生“吃不了”。這樣的教學針對性太差,學習效果不好,學生的總體成績不高。如果教師進行分成教學,就可以使每一位學生都學到了和自己的學習基礎和接受能力相匹配的知識,他們會感到學有所得,產生學習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他們能夠感到每天生活充實,自信滿滿,這樣學生就對物理的學習產生興趣,也建立起來學習物理的自信心。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所以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進行引導和幫助,能夠科學合理的布置,課堂選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例如多媒體以及情境教學方法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思維認知,從而提高學生的物理解題能力。
參考文獻
[1] 農東全.高中物理開展自主高效課堂的教學反思[A].2015年7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現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北京恒盛博雅國際文化交流中心,2015:2.
[2]王中祥.淺談物理高效課堂教學方法之我見[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7(12):68.